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抱着聚宝盆闯大明 » 第三百六十四章 沈家的新生意

第三百六十四章 沈家的新生意

    听到朱允炆的回答,朱元璋不由得一愣。

    皇孙,果然是孝顺啊!

    这一点,和太子是真的像。

    不错,不错,咱立他为皇孙,果然是对的!

    朱元璋心中暗暗点头,沉吟了片刻,才说道:“既然如此,咱就不说这个了,你陪咱去花园里转转吧……”

    在花园中闲逛的时候,朱元璋几次问起朱允炆三院合一的事情,可是朱允炆却一口咬定,非要朱元璋身体康复了之后才能处置国事。

    诚然,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还是有着试探之意。

    可是随着朱允炆连番拒绝,朱元璋的好奇心却被朱允炆给挑了起来。

    因而,在朱允炆刚刚离开,朱元璋便吩咐人传郁新觐见。

    郁新刚刚回到户部,正琢磨着要怎么能解决云南、乌撒那些地方的粮食问题,就听到朱元璋召见,心里不禁咯噔一声。

    陛下这个心,也太急了啊!

    “臣无能,暂时还未想到云南、乌撒之事如何解决,请陛下恕罪!”

    郁新的表现,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进门先道歉。

    “无碍,这件事情郁卿家你多上点心,早点寻一个办法出来。毕竟,云南刚刚迁去了三十万人,不容有失!”

    “臣,定当竭尽所能。”

    听到朱元璋没有怪罪的意思,郁新松了一口气。

    可是听到朱元璋再一次提出来的问题,郁新的心,不由得又紧张了起来。

    终归,郁新并不是沈宝库那种胆大的人,只是沉吟了片刻,便说道自己也不知道要如何解决三院合一的钱粮问题。

    诶?

    这个答案,就让朱元璋有些意外了。

    钱粮一事,在朱元璋看来最聪明的便是郁新了,如果郁新都没有办法,那谁能有办法。

    可是看朱允炆的样子,明明是已经有了妥善的办法。

    罢了,既然问不出来,朱元璋索性不问了,只是吩咐郁新尽快解决云南、乌撒等地的问题,便让郁新告退了。

    话虽如此,可是这么大的事情,郁新一时间根本没有什么思路。

    心里想着几件烦心的事情,郁新不知不觉便走出了皇城,走到了京师的大街之上。

    这时候,刚刚过年,大街上虽然人来人往的,不是往日不绝于耳的叫卖声,却听不到了。往日热热闹闹的铺子,也关上了门。

    若不是每一个门上都贴着喜庆的春联,怕是都会以为是倒闭了。

    这让郁新非常的郁闷。

    他本想找一家粮行,看看现在粮价几何,可是没有一个粮行开门,这就让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罢了,既然都出来了,索性多走几步吧。

    在郁新的记忆中,城门边有尚有几家粮行,虽然那时候因为赵勉的事情,这几家粮行出了些变故,可是随着粮行换了东家,生意做得倒还红火。

    然而,城门边的粮行,依旧没有开门。

    可是没有粮行开门,却有另外一个买卖开着门。

    这个买卖,就是惠民医院。

    诚然,大过年的没有什么人愿意跑医院去凑热闹,可是看到惠民医院开门,郁新的心里还是多了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虽然他在惠民医院开没营业之后还没有来过,可是却并不妨碍他听了许多关于惠民医院的故事。

    区区一百宝钞,便可治病救人。

    这种事情,在沈宝库来京师之前,完全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位大人过年好啊,大人是哪里不舒服?”

    郁新刚刚走到惠民医院的门口,还没来及跨进门槛,就听到了这么一声不伦不类的招呼。

    好嘛,得亏他郁新吃过见过,换做旁人,说不准就得被这个话吓唬的一脚踢门槛上去。

    “不会说话就不要说话!你贱过谁这么拜年的,真是的!”

    这个话,算是说到了郁新的心坎上。

    骂过了小四,沈宝库马上堆出笑脸,抱拳拱手,笑呵呵的对郁新说道:“郁大人过年好啊,下官本想去给大人拜年的,结果有点事情就给耽搁了。郁大人快别站在门口了,快进来,快进来。”

    待到郁新进门坐下,沈宝库便问道:“郁大人,可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

    郁新一阵无语,好嘛,前面才刚刚骂过自己手下的小厮不会说话,结果沈宝库又提起这件事情。

    无奈的摇了摇头,郁新说道:“沈千户多虑了,本官身体无碍。”

    “哦。”沈宝库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这么说来,可是郁大人的家人身体不适?诶?郁大人亲自前来,可是府上的女眷身子不适要看妇人科?”

    “……”

    一时间,郁新有些怀疑自己为啥要出来了。在户部待着不好么,这才出来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一家子全都病了。

    “你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

    “郁大人请讲。”

    “本官没有病,本官的家人,也没有病……”

    这一次,轮到沈宝库奇怪了,什么病都没有,跑来医院做什么?

    强忍着想要就地打死沈宝库的冲动,郁新深吸了一口气,说道:“本官记得,你是云南人,所以有些事情,想要问问你。”

    “诶?郁大人想知道什么?”

    沈宝库终于不再打岔,由着郁新说完了云南缺粮的事情。

    “云南缺粮的事情,由来已久。本来,若是没有秋天转去云南的那三十万流民,也没有什么的。可是那三十万人,就让云南的粮食又是捉襟见肘了。

    不过郁大人既然开口了,我自然要帮郁大人想想办法。多了不敢说,我一年往云南输送一千石粮食,还是能做到的。”

    一千石,听起来不少,可是对于三十万流民的云南人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郁大人要这样想,我一个人做一千石的生意,十个人就是一万石,百人便是十万石,只要人多,何愁云南无粮!”

    办法,确实是个办法,可是凭什么要往云南运粮呢?

    郁新沉吟了片刻,说道:“这个事情,朝廷一直在做。可是一直以来,粮商都不是很愿意往边疆而去,别说是云南了,便是北平、辽东,一样都有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