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汉室再起 » 第一百五十九章 急之所急

第一百五十九章 急之所急

    其实在有限的与历史人物之中,类似于三英战吕布,这等单挑的场面其实很难得,古代的武将真的会单挑吗?

    在古典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就是以两军的士兵队员相互吼叫,然后大叫出马大战上几百个回合,双方的士兵站在两旁就跟拉拉队似的呐喊助威,若是一方将领被打败,另一方的将领胜出,那么胜利的一方就会趁势掩杀。

    这种胜利并不是一方面烦人的胜出,而是一方将领杀了另外另外的一个将领之后,随后趁胜追击,杀得对面丢盔卸甲,就好像一场战争的胜负,就如此了。

    那么很直观的一点,一场战争的额胜负何必要取决于双方的军事实力如何,后勤的粮草能否接济得上?

    那么真要如何说的话,刘备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所以说一场战争的胜负并不取决于将领的武力值,真的要这样说的话,武将厮杀就可,士兵就是来这里围观助威,免费看一下节目,还不用买门票,这在现实情况中基本是不可能的。

    武将单挑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作用,既然胜败无关大局,干嘛要费这个事儿呢?不过也不是说这种情况绝对不会出现,如果双方的将领都有单挑的意愿,那么还说什么呢?

    下面的士兵也乐于看一场戏,比如三国志里面就记载吕布和郭汜,就因为个人的积怨约定单挑,吕布把郭汜给刺伤了。

    还有马超和一个叫阎行的降临也单挑过,马超还差一点被给杀了,所以看起来在真实的历史中,马超的武力值也不是那么的高。

    但是这并不能否认马超的打杀英勇,毕竟适合许褚对拼过的人物,最著名的单挑就是关二爷策马刺颜良,史书上说得很明白,关羽先是在高地锁定了颜良的位置,然后骑着马就冲过了兵阵,把颜良刺下马来,没人能够拦得住他。

    当然颜良也不是易于之辈,只不过这段事情,或者说这段情节基本上和三国演义差不多,只不过历史上的关羽用的不是青龙偃月刀而已。

    但是在本书当中便是尊重关羽,一律以此为主,不过总的来说,在中国古代任何时期,武将单挑都不是常态。

    这是而这种模式在日本都是流行了一段时间,还有一个专门的名词,有的时候甚至连主公都亲自下场,比如自称第六天魔王的织田信长就曾经挑战过好几员大将。

    但是武将毕竟只是武将,在三国时期的这个时候,其实并不是如此的浪得虚名,很多的武将其实真的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在面临真的事情之时,所有的中间力量都会如此,迎难而上,就如同此时此刻的蔡瑁一般,蔡瑁站在汉水之前,看着密密麻麻的火光出现在这旷野之上,厮杀之声沸反盈天,“蔡将军,曹军那边传来斥令,言我军数日未尝进一步,督促大军尽快攻破于禁所军!”于禁所领的兵马并不强,只有大帅,才能如此而已。

    于禁麾下的曹军儿郎也不过如此,对于荆州的甲士,此时此刻届是如此,擦毛麾下众将皆是愤愤不平,至于曹操本人,则是在后路二十余里外观望形势,不发一兵一卒反,只有于禁,也只有于禁。

    于禁在这个时候,麾下儿郎拼了命的南下而去,相对来说,曹操斥责于禁不主动求胜,委实令人心寒。

    只有于禁,这等时候顶住了压力,于禁挥了挥手,安抚下众将“把军使带下去休息便是!”于禁不管什么时候,总归不能违背下面的士卒的意思,这种时候,还是要支持的。

    即便是申斥于禁,曹操也要在任何时候都支持下去,毕竟水军当中,除了于禁又能够让谁人来挡呢,就在远处传来一阵哗然之声。

    蔡瑁这个时候还在调派军马,众将正在疑惑之间,却见一员斥候上前“回禀,蔡将军弃了营盘,曹军杀了进来。”

    蔡瑁豁然一怒“带他来见我!”

    “蔡侄儿啊,吾问你,吾可有负你?”

    “叔父对我等恩同再造,何故言此!”

    “那你可知道你这一退,吾等要死伤多上儿郎。”

    “某自然不怕死,可吾若是不退,咱们忠义军军的血气根苗就全要丢在此处了。”众人都没有求情,谁都知道,这等战场之上,一但畏战而退,是要死人的。

    毕竟通敌卖国,这个罪名,恐怕今后会与刘琮不死不休,蔡瑁拔出腰间佩刀,只见寒光一闪,只见一只手臂冲天而起,这蔡家子弟惨叫一声,众将急忙上前扯下布条,为其止血,随即只见臧霸说道“传令下去,撤兵!”

    下面的甲士战战兢兢的问道“退往哪里?”

    蔡瑁深吸了一口气“襄阳。”

    众将悚然,随即只见蔡瑁对着痛失一臂,脸色已然苍白的自家子侄道“你说你不怕死,那么便由你部前来为大军断后!”

    那人其实也怕死,但是蔡瑁既然已经逼上来了,虽然疼痛难忍,但依旧昂首道“大军能退,某何惜一死!只要家族能够平安而已……”

    蔡瑁虽然早就预料到这等局面,但是也没有料到家族的反弹结果会这么的大,蔡瑁将佩刀递给了下面之人“下去罢,吾已经做到最好了,投降之前,顺便把曹操派来的军使杀了!”

    “诺!”

    说句实话,就是如此,蔡瑁即便是想要投降,也不会如此轻易的投靠了曹操,这等人物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会将自己所能够做到的事情,力求到极致。

    即便是没有刻意的为难下面的人,但依旧如此……

    对于麾下的曹军儿郎来说,谁也没有想到会是如此,毕竟蔡瑁和刘琮的关系,众所目睹,但是现在这个情况,却是想要逼迫父子反目的节奏?

    绝对不可能!

    即便是双方达成了默契,也是用人之上的问题,有的人,很不错,为何调离,除了家族情绪,无法多说多少,只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