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是怎么炼成的之赵匡胤传奇 » 第一章:鲜有人知的黄旗加身

第一章:鲜有人知的黄旗加身

    在中国历史数千年的长河中,宋朝是一个重要的王朝,他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一位传奇的帝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兵不血刃、市不易肆,这一个个传奇的词汇与他紧密相连。对于这样一位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帝王来说,他的一生只有放在五代末期那个大背景下诉说,才能充分展现赵匡胤的文治武功和雄才大略,才能看清在历史的关键时刻赵匡胤所呈现的历史价值。

    赵匡胤到底生长在一个怎么样的家庭呢?

    赵匡胤的祖先能追溯到他的高祖赵眺,生活在唐代的时候做过永清、方安、幽都三个县的县令;

    他的曾祖父赵珽在唐代藩镇势力上升时期,担任藩镇属官兼御史中丞,在朝廷里有一定的地位;

    他的祖父赵敬生于唐末,文武兼备,担任过营、蓟、涿三州的刺史;

    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庄宗李存勖手下任职过,是禁军中飞捷军指挥使。

    年轻的父亲赵弘殷非常强悍、勇敢,而且武功高强,后来得到后唐庄宗李存勖赏识,把他留在洛阳掌管禁军。

    赵弘殷对赵匡胤的影响非常大,在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赵弘殷担任后周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跟随后周世宗征讨南唐过程中,赵弘殷率军拦腰攻击唐军,打败敌军立功。后来和儿子赵匡胤一起执掌禁军,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我们可以看到,赵匡胤生长在一个军人世家,后唐天成二年二月十六日(公元927年3月21日)生于洛阳夹马营(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赵匡胤长大以后也学他的父亲,希望出去闯荡江湖。

    赵匡胤成年以后就离家出去闯荡江湖,这一段经历对他来说非常重要。

    公元946年,不满二十岁的赵匡胤第一站就来到了复州(体操之乡湖北仙桃沔阳西北),想投靠时任复州防御使的王彦超。王彦超与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是同僚好友,并同任过岳州(今湖北孝感县)防御使。赵匡胤想通过这层关系,得到王彦超的重用和提拔。

    但是王彦超却没有收留他,只是给了十贯钱,这个十贯钱是多少呢?不同时期一贯的铜钱数量有过变化,通常情况下一贯是指1000个铜钱,一贯钱的购买力大约和现在五千元相当,十贯钱就有几万元的购买力,赵匡胤拿着王彦超给他的几万块忿忿不平地离开了。

    在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始终念念不忘这段不尽人意的往事。一次赵匡胤与王彦超设宴围猎,在酒喝的正嗨的时候问:“朕昔日来复州投靠你,你为什么不接纳我?”王彦超听后心里一咯噔,心想老赵不地道,他还记仇呢,这怎么回复啊?说:“我当时就是个刺史,一勺水的地方怎么能藏得住神龙?那天陛下如果留在复州,成就最多不超过体操王子,怎么会成为至尊呢?”赵匡胤听完哈哈大笑,也就不再追究过去之事。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是当时的王彦超根本就没有看上这个不满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吗?

    实际上虽然王彦超和赵匡胤的爸爸赵弘殷是同僚,但是自己刚刚跳槽到后汉的阵营还没有站稳脚跟,哪里敢轻易接收这些上门讨要官职的人呢?何况古时候通讯不发达啊,是个骗子还好,万一是个奸细,自己的性命都难保,怎么安排这个关系户让他非常头疼!思前想后,不如给赵匡胤几万块钱,至少让他能活下去!

    王彦超从小性格温和恭谨,气度不凡,以礼贤下士著称,但是这一次看走了眼,几万块打发了赵匡胤之后自己的仕途非常顺利,随周世宗柴荣第一次淮南之战的时候,在寿州打败南唐主力,又打掉三万多南唐的援军。直到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后,一路作战非常勇猛,成为北宋初非常著名的将领,赵匡胤给他封官加爵,从中书令到金吾卫上将军,后来被封邠国公,直到七十三岁去世之后,还被追赠为尚书令。

    赵匡胤第二站来到随州,投靠随州刺史董京本,是他父亲赵弘殷的铁哥们,难得的是董京本还比较赏识赵匡胤,也有可能是希望这个“别人家的孩子”赵匡胤能影响一下自己家的纨绔子弟吧,董京本的儿子董遵诲跟赵匡胤差不多大,接受不了原本自己独占的父爱被赵匡胤瓜分,加上没有虚心学习的心态,实在无法接受这个比自己能力强的赵匡胤,因此处处排挤他。

    董遵诲是妥妥的富二代,年轻气盛,历练历练也能成为栋梁之才,但是在一次兵法讨论中被赵匡胤说的理屈词穷!老赵年轻的时候就是才华横溢啊,估计是当时没有拿捏好分寸,没有给董遵诲留面子,惹得董遵诲拂袖而去!

    这下尴尬了,赵匡胤之后整理好行装,踏上了他的第三站之旅。这一次的机遇让他一步一步踏上了人生巅峰。

    接待赵匡胤的人叫郭威,这一年是公元948年正月,赵匡胤二十一岁,投奔郭威是他人生的转折点,郭威是后周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北宋的开国皇帝,他们俩的这次会面,意义非常重大!

    这个时候的郭威还在给后汉皇帝刘知远打工,担任后汉枢密使,这个职位的权力很大。

    赵匡胤刚刚投奔郭威,后汉的皇帝刘知远五十四岁就病逝了,刘知远的儿子刘承祐继位,史书记载的后汉皇帝刘承祐掌管后汉之后,马上给郭威官升一级,任枢密使加同平章事,成了后汉朝廷名正言顺的核心骨干成员,升职后郭威的权利就更大了,在北伐契丹的战斗中立了很大功,最后被封为邺都留守,这个时候他的职务是宰相兼方镇,权力达到巅峰。

    悲剧往往都是在巅峰时期开始发生。郭威立了那么大功,后汉皇帝对他不放心了。在郭威前面有一个权臣杨邠,在朝中连后汉隐帝要立自己宠爱的妃子为皇后都要粗暴地干涉,后汉隐帝不甘心大权旁落,就诛杀了包含杨邠在内的一批托孤老臣,郭威带兵镇守邺城逃过一劫。

    皇帝有心要杀郭威,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刘承祐就派了供奉使孟业去暗中诛杀郭威,这个时候要杀郭威,如果是明着杀,郭威肯定不会像扶苏一样引颈受戮!所以刘承祐选择了暗杀,千算万算没算到:孟业跟郭威私下关系好的不得了!

    孟业把皇帝要杀郭威的计划和盘托出,郭威十分震惊、愤怒!心里想我什么坏事没干,你想杀就杀我啊?天下哪有这个道理呢?肯定不能啊,犹豫片刻之后马上起兵反叛,要向皇帝兴师问罪!

    公元950年十一月十四日,郭威率众回师路上,后汉皇帝就把郭威留在汴京的一家老小屠杀殆尽!包括襁褓里的婴儿都没有放过,这就是郭威称帝之后,没有自己子嗣接班的原因。

    接下来的环节就开始具备戏剧性了,后汉皇帝刘承祐派出开封府尹侯益等将领抵御回师反叛的郭威,这个开封府尹侯益不仅立功心切,还有底气十足的跟皇帝说:“我带兵出去,一番话就能让郭威跪地求饶,皇上您老就等着郭威跪在你面前吧!”接着建议皇帝出城在一边观战就可以了,于是乎皇帝被忽悠出城,驻扎在城外刘子坡等着郭威过来跪在面前,喝着铁观音听着歌准备看看郭威的部队是怎么被剿灭的。结果开封府尹侯益的军队根本就打不过能征善战的郭威!这就尴尬了,除了赶紧逃还能怎么办?

    逃到汴京城门下,没人开门啊,守城的刘铢在这个节骨眼上跟皇帝过不去!这得有多坑啊!后汉皇帝刘承祐只好带着苏逢吉、聂文进和茶酒使郭允明赶紧逃窜,跑慢了不行,杀了郭威一家,他不会不当一回事的!眼下也没办法追究刘铢不开门的责任了!

    细心的读者应该已经发现了,后汉皇帝刘承祐在逃跑的时候还带着茶酒使郭允明!嗯,皇帝的生活必须非常讲究,出城观战带个茶酒使不是很正常吗?,只是皇帝也没有想到一会儿还要跑路。

    没逃多久忽然看见后面尘土飞扬,有行军经验的人都知道,后面大军来了!皇帝惊慌失措之间,仓皇下马打算到村里躲一躲。郭允明见形势危急,想以通过杀刘承祐的方式向后面追兵的行见面礼,只见他急忙赶上皇帝,朝皇帝后腰狠命一刀,就这样后汉皇帝刘承祐死在自己的茶酒使郭允明手上了!

    尘土飞扬的骑兵对于后汉皇帝刘承祐来说,就像是驾着七彩祥云过来的天使一样,他们是后汉皇帝刘承祐的亲兵,急急忙忙赶来护驾!郭允明插着皇帝的刀还没有拔出来就后悔了,见自己弄巧成拙,估计这些护驾的亲兵不会放过自己,也就横刀自杀死了。

    当传来皇帝被杀的消息,整个汴京都震惊了,皇帝继位不到三年虽然平定了三镇叛乱,但是内政纷乱,先是由杨邠、史弘肇和苏逢吉等大臣辅佐,三人互相给对方使绊子,而且杨邠、史弘肇非常蔑视刘承祐的皇权,上朝开会的时候公然禁止刘承祐开口,估计是历史上唯一让皇帝“闭嘴”的大臣。紧接着就是皇帝开始屠杀朝臣和家小,搞得人人自危,最后皇帝被茶酒使郭允明在背后捅一刀丧命。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谁继位称帝?所有人都把目光盯向郭威的时候,郭威耸耸肩,“虽然皇帝刘承祐不是我杀的,但是跟我的关系太大了,眼下皇位如探囊取物,却不能在风口浪尖给百官留下口实,需要稳字当头!眼下不是挺身而出穿黄袍的时候。”

    就在郭威努力按耐住内心蠢蠢欲动的躁动时,群臣推举了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另一个儿子刘承勋为帝,第二天消息传来:刘承勋病重!

    各位在学习《扁鹊见蔡桓公》的时候有没有注意一个细节:

    第一次扁鹊见蔡桓公的时候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过几天扁鹊第二次见蔡桓公的时候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过几天扁鹊第三次见蔡桓公的时候说:“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后来第四次扁鹊见到蔡桓公就绕着走了,大家都知道结果是因为蔡桓公已经病到了扁鹊也束手无策的地步,所以说扁鹊就绕着走了。

    我们现在说的“疾病”这个词,在古代是分开使用的,扁鹊第一次碰到蔡桓公的时候,蔡桓公有“疾”,扁鹊用汤药就可以轻轻松松治好蔡桓公,后面两次都是用的“病”这个字。

    所以我们小结一下,古时候“疾”,通常指症状比较轻、表层的病,也就是小病;

    古时候“病”是指比较严重的病;

    群臣推举刘承勋为帝之后,刘承勋马上就病重,还是比较巧的,不禁让人浮想翩翩啊!

    还得接着推举啊,刘承祐和刘承勋已经没有什么兄弟姐妹了,被大家杀光了,群臣只好把目光放在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养子身上。

    徐州节度使刘赟是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养子,刘赟的生父是河东节度使刘崇。说到刘崇给人第一感觉是品德、能力都不太行的一位沙陀族乱世枭雄,刘崇听说后汉皇帝刘承祐被杀之后,正准备举兵南下向郭威兴师问罪,马上传来要立他的儿子刘赟为后汉皇帝的消息,就不打算发兵征讨郭威了。

    刘崇的一个下属李骧跟他说:“我们看老郭,他好像想自立为帝啊,老大你不如赶紧发兵跨过太行山,守住孟津,等你的儿子继位之后,你再回河东,这样郭威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不然,你被老郭卖了还替他数钱呢!”

    刘崇一听火冒三丈,吼道:“你这个迂腐的家伙,我的部队堵在孟津,老郭还不把我儿子杀了?你想搞死我父子俩吗?”话还没有说完,就命人砍了他!

    李骧也恼火:“我有经天纬地之才,却给你个蠢材出谋划策,有本事你就杀我全家!”

    刘崇很愉悦地满足了李骧的愿望,同时给郭威送了消息,说:“我没有二心啊,你看我把出坏主意的人都给满门抄斩了!”

    这个时候郭威应该对朝臣推荐刘赟为帝还是比较恼火的:你们这帮家伙,宁可推举先帝的一个沙陀族养子为帝,也不给我提名,哪怕是放在候选皇帝名单里,我心里也舒坦一点点!

    愤怒之余,郭威马上以契丹率兵南下为由,带兵北上抵御契丹,大家能看出抵御契丹只是个借口吧,是的!郭威带着部队不紧不慢开到澶州的时候,手下的将领们实在忍不住了,从皇帝要杀郭威开始,到徐州节度使刘赟推举为新皇帝,大家觉得根本就看不到出头之日,还不如推举自己的老大当皇帝!

    说干就干,将士们扯下黄旗披在郭威身上,跪拜朝贺呼万岁,郭威基本上没有客套一下就办完了称帝的手续,郭威称帝建的国号是大周,年号广顺(公元951年正月),据说他是周朝虢叔的后代,当然了历史上称为后周,以便和周朝区分开。郭威还是以开封为后周的首都。

    这边徐州节度使刘赟获悉立他为帝的消息后,开开心心启程赴京准备即位。他才走到宋州,已经黄旗加身过的郭威就已经抢先一步进入都城,并以太后名义下诏废黜了刘赟,另外封刘赟高官,开府议同三司、检校太师上柱国、湘阴公等等封号,但是再多的封号也没有皇帝的名头大啊。同时又派部将郭崇威赶到宋州,将刘赟囚禁起来。

    公元951年正月,刘赟生父、河东节度使刘崇听到郭威已经夺权称帝、囚禁自己的儿子之后,后悔莫及,急急忙忙通过割让燕云十六州部分土地的条件,换取契丹的支持,在晋阳称帝,国号北汉,誓灭郭威。郭威在称帝之后担心留着刘赟的小命会养虎为患,干脆就一道命令送到宋州,让宋州节度使李洪义悄悄地毒死了刘赟。

    建立后周之后的郭威,励精图治、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经济形势快速好转。在郭威的精心治理下,后周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露出国富民强的迹象,为后周下一位皇帝世宗柴荣继续他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一次历史上少有的兵不血刃就顺利完成了一次皇权变更。大家别忘记了,这段时期二十四岁的赵匡胤作为郭威的铁杆粉丝,全程参与了他的爱豆黄旗加身的过程,赵匡胤内心震撼到了极点,虽然这一次他只是一个跑龙套的,但是他在一旁仔细观察,仔细揣摩,几年之后他将会作为男一号体验黄旗加身的高光时刻!

    他就懂得了怎么样收买人心,怎么样聚集人气,怎么样抓住机遇,怎么样没有机遇的时候创造机遇,怎么样在没有困难的时候去制造困难,怎么样名正言顺按部就班地夺取皇权?对于赵匡胤来说,正是郭威带着他进行了人生的一次彩排。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后周两代皇帝励精图治,给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赵匡胤是通过什么方法继承了这些宝贵的遗产?我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