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是怎么炼成的之赵匡胤传奇 » 第九章:赵匡胤的开国大典

第九章:赵匡胤的开国大典

    公元960年赵匡胤举行完开国大典,马上着手内部改制,确保政权平稳过渡到自己手上,同时赵匡胤需要妥善安排的人群包括:后周皇室、全国的旧朝臣,这次兵变的功臣。需要改进的有正在执行的法律法规,以及修正部分国家策略等等。

    安排好后周皇室,这个问题最棘手,柴宗训虽然只有八岁,之前好歹也是自己的皇帝!过去新皇帝夺取政权之后,为了避免旧皇帝的拥护者兴风作浪,通常都是把旧皇帝杀掉!

    我们读到这里,换作是你,好像也不忍心杀掉八岁的旧皇帝柴宗训吧,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呢?赵匡胤思前想后,决定封旧皇帝柴宗训为“郑王”,封二十多岁的符皇后为周太后。然后送到离京城开封200多里的洛阳去居住。

    另外确保后周皇室祭祀,并且自己经常带着大宋部分官员去拜祭后周皇帝。读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赵匡胤为什么不斩草除根呢?别着急,你怎么知道赵匡胤不想斩草除根?但是当前环境下,不管是从个人情感还是政权稳定上来看,都不能把后周柴宗训杀了,不然各地的节度使和朝中大臣人人自危,都担心被当成旧臣给咔擦掉,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后来赵匡胤平稳过度好政权之后,找了一个理由就把郑王柴宗训和周太后迁到交通非常不便利的房州(现在湖北西北部十堰市房县),还把自己的启蒙老师辛文悦安排到房州担任知州,辛文悦是一个非常忠厚的长者,为郑王柴宗训提供了非常周到的生活、学习环境。一直到13年之后,二十出头的柴宗训一病不起,没几天就一命呜呼。没有任何记载柴宗训的死跟赵匡胤有关系,毕竟古时候医疗条件差,绝大多数疾病都有非常高的致死率。

    后周最后一任皇帝柴宗训死后,赵匡胤给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谥号“恭帝”。

    北宋时期有一位诗人王巩,在《随手杂录》里记录了一个故事,说赵匡胤称帝之后,有一天和宰相范质、赵普、潘美等人在宫里讨论完政事之后,在御花园散步的时候看见一个宫女抱着一个小男孩,大家就以为赵匡胤又加班生了个小孩,纷纷恭贺皇上,搞得赵匡胤不知所措,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赵匡胤也不认识这个小男孩,就问这是谁家的小孩,那个宫女吓的脸色惨白,说这是周世宗柴荣的小儿子!赵普悄悄地跟赵匡胤说杀掉吧,其他臣子不敢说话,赵匡胤说:“我继承了他爹的皇位,如果再杀他的孩子,就显得很不厚道了,我不忍心这样做,潘美,你的名声不太好,你说该怎么办?”潘美表示我打个酱油还躺着中枪了,我哪知道该怎么办呢。赵匡胤想了很久,对潘美说:“你把这个小孩带回去,别杀了,作为你的养子,你负责把他养大吧。”从此以后,赵匡胤再也不问周世宗柴荣的小儿子,他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个事。

    后来潘美就把周世宗柴荣的小儿子一直养大,还在北宋做了高官,这个孩子后来改名叫潘惟吉,他的后代把这个事讲出来了,王巩就在他的《随手杂录》中记录这个事,宋史也有记载,所以这个事应该是真实的,从这个故事中你也可以看出来,赵匡胤对周世宗的几个儿子应该是比较仁慈的。

    同时赵匡胤为了让自己的后世善待周世宗柴荣的子孙,还专门定下了如果周世宗柴荣的后代犯法了,不容许用刑,如果是造反,也只能让造反的人自杀在监狱,不能屠杀家人等一系列规定。

    我们在小说《水浒传》里面读到的人物柴进,在小说中就是设定为柴荣的后代,所以柴进才敢收留宋江、武松等重刑犯,根本就不担心官府找他的麻烦。

    由于之前赵匡胤兼任宋州节度使,赵匡胤对“宋”很有感情,定下国号为“宋”,同时改年号叫建隆。

    安顿好后周皇室人员之后,接下来就要解决全国官员面临的问题了,毕竟改朝换代了,俗话说一朝一天子一朝臣,上一个朝代的官员在大宋王朝该怎么安排呢?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赵匡胤的策略是一句话:所有官员,官职不变、待遇不变、俸䘵不变!

    这个策略让绝大多数旧官员心里乐开了花,还有这样的好事啊,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这不是就两朝天子一朝臣了吗?五代十国这段时间皇帝换的非常快,别人家换皇帝的时候,所有旧政府的旧职员一律打发回家,该杀头的杀头,该判刑的判刑,剩下的扔路边不管死活。这一次改朝换代之后旧官员的待遇太好了!和以前的政策相比区别太大了!

    不仅所有旧官员全部留用,赵匡胤对一些刺头还特别包容,后周的宰相范质当面让赵匡胤难堪,问:“先皇帝待你就像亲儿子一样,现在他尸骨未寒,你就把人家儿子的江山给夺了,你厚道吗?”按说如果是其他皇帝,非得把范质给宰了,赵匡胤不但没有宰掉范质,还让他继续担任宰相,看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胸怀啊!

    广施仁道的开国君王赵匡胤,收到各地地方官员三十二个大写的赞。起初很多地方官接到赵匡胤派到各地的使者时,地方官都会问,现在宰相是谁呀?枢密使是谁啊?某某部队最高军官是谁呀?问过来问过去发现都是原来那帮人,这些地方官都会立即接受赵匡胤新的任命诏书。

    北宋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地位,跟他的仁道是分不开的,在陈桥兵变中唯一杀死的一个人,就是那个侍卫司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赵匡胤立即追赠他为中书令,在登基之后第三天就为韩通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各地官员中,有两个人是影响非常大的节度使,在赵匡胤的感召之下,都归附了大宋。第一位是符彦卿,前面说过他是周世宗柴荣安排的三方辅政集团中的地方代表之一,他的两个女儿都是后周的皇后,是周世宗柴荣的岳父,是国丈。大宋成立之后赵匡胤对他倍加呵护,后来符彦卿还有女儿嫁给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符彦青在他有生之年都被北宋皇帝称为国丈;另外一个人就是张永德,他是后周太祖皇帝郭威的女婿,周世宗柴荣的姐夫,是驸马。大宋成立之后赵匡胤一直称他为驸马,对张永德和符彦卿所有礼节一律不变,大家当然很高兴啊,改朝换代了依然不损害他的家族利益。

    你可以说赵匡胤很有手段,也可以说赵匡胤很有策略,但是更多的应当看到赵匡胤的人格魅力,是赵匡胤通过个人的道义感染了他们。

    还有一帮人不能忘,他们在赵匡胤的身上披了黄袍(或者是黄衣),他们是功臣!这帮人拥立赵匡胤做了皇帝,反过来赵匡胤让这帮人全部升官,一律高官厚禄!甚至还把自己的妹妹(就是那个拿擀面杖打赵匡胤的妹妹)嫁给了后来升官过的殿前司副都指挥使高怀德。唯一一个没有升官的就是王彦升,王彦升违反了赵匡胤颁布的“这次不杀人”的要求,杀了后周唯一的抵抗者韩通,所以没有给王彦升加官。但是,过了几天赵匡胤就给了王彦升一个非常重要的职务:京城巡检。很眼熟吧?就是韩通的职务,让王彦升接任了。

    接下来就是祭天仪式,中国古代的皇帝非常重视祭天仪式,新皇帝继位以后,要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必须举行祭天仪式证明自己是奉天承运,祭天地社稷,就是把自己的成功向老天报告,向自己的祖宗报告,同时还要追赠自己的前四代祖先:父亲、爷爷、曾祖、高祖,男的追赠为皇帝,女性追赠为皇后,这就是史书上记载赵弘殷为宣祖的原因。

    赵匡胤开国之后,还做了一系列关乎民生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严禁士兵抢劫,五代十国期间,军队的后勤保障普遍的不太充足,在城池被攻下来、改朝换代期间都会默许甚至纵容士兵抢劫。后周太祖郭威在攻进京城开封之后,就默许士兵在京城开封抢劫了十天!那十天烧杀抢掠给老百姓带来多大伤害,大家无法想象!

    这次赵匡胤禁止士兵抢劫,老百姓是夹道欢迎啊,总有胆大的士兵吧,赵匡胤把那些趁火打劫、以身试法的士兵抓起来,一律斩首!被趁乱抢劫的老百姓和商铺给予补偿,老百姓支持率一下子上来了。

    赵匡胤还干了一件关乎民生的大事,公元960年河北粮食再次大丰收,导致粮食价格大跌,俗话说谷贱伤农,老百姓虽然多收了三五斗,但是粮食价格更低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艰难了。赵匡胤急忙通过国家储备金高价收购老百姓的粮食,稳定了河北的民心,在全国得到了所有老百姓的拥护!

    在古代老百姓参加国家兴修水利、军事工程的徭役中,是需要自备衣服、工具、甚至干粮的,比如说范喜良在新婚之夜被带去修长城的时候,孟姜女连夜给他准备衣服和干粮,后来还赶制过冬的衣服给他送去,最后只看到自己丈夫被埋在长城下。

    赵匡胤针对老百姓服徭役的过程中做了一个改革,规定今后所有为国家服徭役的老百姓,无论是吃的,还是穿的一律由国家提供,老百姓不用再带了。原来老百姓背着干粮带着衣服工具给国家修河的,现在国家管你衣服,国家管你吃的!有对比就有鉴别,老百姓当然拥护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赵匡胤不但有发动军事政变的才能,他还有安邦定国、治理天下的能力!所以说陈桥兵变是中国历史的幸运,也是中华民族的幸运,在一个帝国制度之下能盼来一个好皇帝,那当然是一件好事了,在赵匡胤一系列举措下,整个朝廷稳定了,人心也稳定下来了,大宋王朝迎来了经济、科技、文化、军事高速发展的时期。

    接下来赵匡胤开始着手统一全国,北边的西夏、北汉、契丹,南边的吴越、南唐后蜀等等各自割据一方,他会用什么策略来统一全国,第一战要征讨哪个国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