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是怎么炼成的之赵匡胤传奇 » 第二十九章:进退维谷惶惶度日

第二十九章:进退维谷惶惶度日

    李煜接手南唐的时候,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李煜无力回天,只有在风花雪月中逃避现实,即使李煜的父亲李璟治理国家的时候就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我们来分析一下这种局面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如果换作是你,该怎么治理已经千疮百孔的南唐帝国。

    回顾历史后唐中主李璟刚刚从老爹那里接手南唐的时候,局面一度大好,但是他的一些错误做法加速了南唐衰弱,通俗的话说就是开局一手好牌被打得稀烂!当李璟跟他儿子之间就像是击鼓传花一样,他爹就把这个烂摊子传到他儿子那去了。

    南唐自李璟而衰,最重要的原因是李璟治国期间犯下三个重要的错误。追根溯源南唐开国皇帝李昪驾崩的时候留给儿子李璟“守成业、交邻国、保社稷”的基本国策。我们分析一下:“守成业、保社稷”实际上是一个目的,都是保住祖上传下来的江山的意思;“交邻国”就很好理解了吧,通过和邻国搞好社会关系,来达到保住社稷的目的。我们现在来看,这个基本国策水平相当之低,既没有考虑到通过发展经济促进综合实力,也没有发展人口提高生产力,仅仅依靠外交手段无论如何也无法保全社稷!

    南唐中主李璟上台之后,受到身边一些人的怂恿,觉得做为李唐后裔,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光复李唐王朝,需要在这个形势一片大好的南唐政治舞台上大展拳脚。公元943年李璟继位之后第二年,趁着闽国内乱发兵征讨闽国,经过十多年征战终于消灭楚、闽二国。公元955年,南唐中主李璟在位时期,疆土达到了顶峰,甚至比三国时期的三足鼎立的东吴还要多现在的安徽、江苏和部分山东区域,成为五代时期最具实力的国家。

    不过这个时候的李璟开始奢侈无度、官场腐败,十多年的战争导致国库空虚。这个时候后周在周世宗柴荣的带领下三次征讨,屡战屡败,接连丢失淮南、江苏等长江以北的全部国土,甚至整个南唐都有被后周一鼓作气全部拿下的风险,在赵匡胤组织的以“跨江夺城”为主题的军事演习下,吓得李璟急忙把京城也从金陵迁往洪州(称南昌府)。公元961年南唐中主李璟连吓带病,最后死于南昌。

    公元961年六月李煜接手南唐之后,在大宋赵匡胤南征北讨攻无不克的压迫下,急忙主动去除“唐”的国号,改称为“江南国主”,遣自己的亲弟弟郑王李从善赶往开封朝贡,上表奏请大宋皇帝在书面和日常交流时直呼自己姓名的请求,经过李煜几次请求,赵匡胤答应了,但是扣留了李从善作为人质。南唐皇帝(这个时候已经是“江南国主”)李煜害怕节外生枝,不敢有任何怨言,特别是赵匡胤攻北汉、平荆南、扫荡后蜀、降南汉,所向披靡,天下形势十分紧迫,李煜忧心似焚,整夜与周后、朝臣设宴酣饮、忧愁悲歌不已。

    除了借酒消愁,江南国主李煜也有一些实际行动,比如把大宋皇帝给他的书信称为“诏”,大家好理解吧,就是皇帝对臣子的文件称为诏书,李煜尽可能的放低自己的身段,除了让大宋皇帝直呼他的名字之外,连自己宫殿前的象征皇权的金鸡也被更名为怪鸟。甚至每次见大宋的使者之前,都要临时换上臣子的紫色衣服,就怕触怒大宋来的使者。李煜认为,自己最大的诚意是连自己的国号都主动去掉了,自称江南,辖区所有的机关名称一律降一格,原来的中书省、枢密院统统废除,同时每年第一个向大宋进贡,从李煜继位到最后亡国被俘,一共十四年时间进贡的财宝,据史书不完全统计,有金器不少于五千两,白金不少于二十万斤,银不少于二十万两,绸缎不少于二十五万匹,钱不少于三十万,其他零零碎碎的财富不计其数。

    赵匡胤生日的时候李煜会进贡,赵匡胤的母亲去世时李煜会进贡,赵匡胤灭荆南的时候李煜会进贡,赵匡胤举行祭祀的时候李煜会进贡,到后面赵匡胤的小孩生日李煜也会进贡,李煜治国十四年期间,不是在给大宋进贡,就是在给大宋进贡的路上,直接导致南唐国库被一扫而光!

    李煜继位不久,有一员得力大将叫卢绛,这个人很有眼光,他向李煜建议出兵灭吴越,因为吴越国早早的投降了大宋,地理位置却在南唐的东边,就像一块狗皮膏药一样贴在南唐的肚子上,如果趁早把吴越给灭了,就能避免南唐与大宋发生战争的时候腹背受敌,所以卢绛认为当务之急先灭吴越。客观的说卢绛的这个军事谋略考虑的非常长远。他也知道李煜非常胆小,所以他提出说,对外发布消息说我叛乱了,向吴越请求联合起来攻打我。等到吴越的军队来了之后,咱们俩一联手就能把吴越给灭了,退一万步讲,如果我被吴越打败了,你就把我杀了,拿着我的脑袋向大宋皇帝赵匡胤去请罪,说我叛乱之后被你所杀,绝不牵连你!

    这个卢绛可以说是一心为国吧,这个计谋对李煜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吧,胜了把吴越给灭了,败了由卢绛顶罪。但是李煜不敢打,直接否决了卢绛的提议。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一回,就在大宋的军队在潘美的带领下攻打南汉的时候,南都留守林仁肇给李煜提了个建议:由自己带领几万军队渡过长江,把原来丢的江北十四州全部夺回来。如果大宋的军队来,由我率众抵抗,万一战败了诛我全家向大宋皇帝请罪;如果胜了能保南唐十年平安。但是李煜依然没有同意林仁肇的提议。

    后来南唐的商人发现了大宋正在长江上游建造了几千艘战船,这些爱国商人回来就给李煜汇报,说我们发现大宋正在长江上游修建战船,我们这些商人商量了一下,不要你派军队,只要你点个头,我们这些商人组织起来一把火把这几千艘战船全烧了,不费你一兵一卒,就可以把它几千战船全烧了。李煜依然“惧不敢从”。

    李煜为什么要一个劲的退让呢?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李煜虽然是一个文学大家,但不是一个政治家,南唐夹在吴越和大宋中间,失去江北十四州之后三面受敌,防守战线太长,已经错失了纵横天下的时机,国家的灭亡指日可待,李煜非常害怕在他的手里亡国,他也想学他爹一样击鼓传花,所以他可以不要名誉、不要自尊、不要钱、不要脸,只要能保住这个祖上传到他手上的地盘,能顺利传给下一代,就够了!

    李煜认为领土争端,应该留给下一代去解决,他绝不希望南唐的命运在自己手里崩盘,所以李煜只能靠纸醉金迷的生活来麻痹自己,只顾眼前不顾未来、胸无大志、无所作为、得过且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击鼓传花,把名誉、自尊、地位、财富统统扔到一边,用躺平的心态得过且过。

    李煜在进退维谷之间惶惶度日,南唐的灭亡成了毫无悬念的结局,我们下回继续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