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皇帝是怎么炼成的之赵匡胤传奇 » 第三十一章:磨刀霍霍向南唐

第三十一章:磨刀霍霍向南唐

    开宝六年(973年),朝廷派卢多逊作为江南生辰国信使出使南唐,到了金陵之后,卢多逊竭尽所能计得南唐后主李煜的欢心。几天的时间就哄的南唐君臣找不着北,甚至跟很多官员称兄道弟。在回开封的路上,卢多逊命船停靠在金陵城外的宣化口,然后派人禀告李煜说:“朝廷计划重修天下图籍经典,我卢多逊作为翰林学士负责收集天下各州的资料,在史馆中就只缺江东各州的资料,希望各送一本资料,以便带回朝廷。”

    李煜早已放松了对卢多逊的警惕,即刻组织人员把最新版、最详细的南唐图籍再次做了多次校对,连夜派人送到卢多逊的官船上。于是卢多逊带着江东十九州的地理形势、屯兵远近、人口多寡等资料全带回开封。并根据自己的所见陈述江南衰弱可取之状。赵匡胤大喜,马上提拔卢多逊为中书舍人、参知政事。

    难道南唐皇帝李煜就不明白自己国家地图的重要性吗?即使李煜不清楚,满朝文武不可能没有人不知道的。所以说不可能是李煜放松了对卢多逊的警惕就把自己的命脉交到卢多逊手上。根本原因还是李煜不敢得罪卢多逊,与其说是不敢得罪卢多逊,还不如直接点说是不敢得罪大宋。卢多逊开口要地图的时候,李煜根本就是无力拒绝、不敢得罪卢多逊的后台老板。

    缺地图的时候,卢多逊带回了最新版南唐地图,攻打南唐还需要克服最后一个问题:军队如何渡过长江?

    我们都知道,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是一九五五年兴建,一九五七年通车的武汉长江大桥。实际上早在公元974年赵匡胤的大军开到安徽采石矶的时候,在樊若冰的带领下,就修建了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

    这个樊若冰是何许人呢?难道他是现代的桥梁大师穿越到一千年前去修建的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吗?樊若冰在没有重型机械设备、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怎么完成了修建长江大桥的壮举?

    南唐的科举制度延续了唐朝科举考试的制度,考试的科目有法律、数学、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到明朝才改成八股文)。樊若冰是一个比较偏科的天才,在南唐的科举考试中,屡考不中,就是年年考、年年不中。这个时候南唐的政治腐败现象已经非常严重了,有能力的根本不会受到重用,没有能力的走走后门照样呼风唤雨。就像现在一些公司在业务成熟之后,高管们根本不需要靠业务能力走升迁的路线,只要谁肯砸钱经营人际关系,就能位高权重的道理一样。遗憾的是樊若冰家里一贫如洗,根本没有实力走后门。

    既然科举不第,那么就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给皇帝写一封奏章吧,樊若冰几次给南唐皇帝写奏章,奏章中表明了自己想要为国家做贡献和对于当朝的一些政治看法,同时陈述了长江军事布防中的一些漏洞,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得到皇帝的重用,可谁知朝纲败坏,奏章根本就没有到贪图享乐的李煜手里,更别提采樊若冰的建议了。

    五代时期社会动荡,政权割据,遍地都是独立的政权走马灯似的更迭,很短的时间内你唱罢来他登场,因此书生也好、武将也罢,对国家的认同感都不太强。樊若冰内心里也是想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愤懑难当之际,想到了和南唐有一江之隔的赵匡胤,他收拾行李准备逃到了宋朝,他路过安徽马鞍山的时候,发现在采石矶那个地方长江的水势非常平缓,关键是江两岸都在大石头,按他的专业知识理解,他马上意识到这个采石矶具备有非常强的战略意义,江南岸南唐的军事防备力量非常薄弱,如果大宋的军队从这里抢滩渡江,一定能把南唐军队打得措手不及。

    每天樊若冰装成一个独钓长江的户外爱好者,乘着小舟详细考察采石矶两岸的水文特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勘探测量,很快他发现这里完全可以利用水势平缓的特点,在合适的地方可以搭建一座浮桥,用于大宋的部队更快速渡江之后直扑金陵!

    但是几千年来从来没有人在这么宽的长江江面搭建浮桥过,而且还需要在战时快速搭建,难度可想而知!樊若冰经过仔细的勘探,详细记录了采石矶这段长江的水文特征,把南岸军队的布防画成图册,根据他对水利建设知识的理解,撰写了详细的搭建浮桥技术文档之后投奔了大宋。

    赵匡胤听说有南唐的读书人过来投奔,急忙推掉酒局亲自接待,在大宋皇帝的热情接待下,樊若冰感动的热泪盈眶,反差太大了呀,在南唐的时候屡试不中、给皇帝的奏书如泥石入大海,南唐的弃儿来北宋,却享受皇帝的亲自接待和暖心问候,刹那间就决定了这辈子一定要为北宋出生入死、肝脑涂地,同时也深深的自责为什么现在才来见大宋皇帝。

    在樊若冰献出自己在采石矶的勘探报告、江南军防、兴建自古以来第一座长江大桥的时候,赵匡胤欣喜若狂,马上安排翰林院单独为樊若冰举行了一个象征性的考试,考试合格之后任命樊若冰担任苏州团练推官。范若冰在南唐几十年份都没有实现的理想,到大宋赵匡胤很快就解决了。

    公元974年,赵匡胤派出使者前往南唐,真诚的邀请南唐皇帝李煜过来开封出席大宋一年一度的祭天仪式,就在李煜战战兢兢收拾行李打算启程的时候,南唐宰相陈乔急忙劝阻:陛下此去不妥!历史上大宋从来没有邀请过南唐国主参加的祭天仪式,为什么偏偏在灭了南汉之后邀请?往年南唐派过使臣参加过大宋的其他活动,但是邀请皇帝去参加的活动确实是头一遭,这可能是个鸿门宴吧?

    把“可能”去掉就是赵匡胤的真实目的,南唐国主李煜“惟惟不敢诺”。不敢去就对了,去了估计就直接住进赵匡胤给李煜准备的豪宅里不让走了。

    没办法李煜只好向赵匡胤请了病假,不敢到开封。赵匡胤假装生气之余,提了一个新要求:要李煜马上派人护送南唐境内一家姓樊的人到开封来,全家老小必须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出事。李煜摸不着头脑,他刚刚跟赵匡胤请过病假,心虚着正想着该怎样讨好一下赵匡胤,何况根据调查这家姓樊的极其普通,最有出息的是个叫樊若冰的落第举人。那就送吧,无足为惜,立刻照办。后来李煜悔得想跳江就是后话了。

    当年八月,赵匡胤再次邀请李煜到开封一叙,李煜这次智商在线,已经看出了赵匡胤的企图,急忙给大哥老赵写了一封信:“臣事大朝,冀全宗祀,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大意是说:我跟着大哥混,无非是想保全自己能祭祀祖先,想不到大哥你逼我这么急,那我只有死路一条了!”

    老赵才懒得理这一套,见李煜不识好歹,历史上就记录了宋朝此次出兵江南的原因——“倔强不朝”。

    公元974年九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为主帅,山南东道节度使潘美(杨家将里被丑化的潘仁美)为都监,颍州团练使曹翰为先锋都指挥使,统军十余万,战船数千艘,命吴越国一起出兵,分五路攻向南唐。

    赵匡胤能顺利攻下南唐十九州吗?我们下章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