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大宋蹴鞠传 » 22. 翁婿会面 盘问燕青家底

22. 翁婿会面 盘问燕青家底

    人逢喜事精神爽,燕青自从和李师师交往后,诸事变得格外顺利。高衙内看燕青和梦元老谈不成汴河改造项目,他拍着胸脯答应了一件事——皇城蹴鞠球场的建设他是肯定有能力承揽下来的。此言不是一句空话,因为在体育相关事宜上,高俅是有绝对的发言权的。

    还有一件事也让燕青高兴。高衙内终于找到了黄通判,和他说明,燕青要投资辽国使馆。起初,黄通判有些为难。他说,这事都已经和蔡太师谈好了,并且,已经派人给远在江南的表兄送去了信函,让他火速来京城洽谈。高衙内一听,当时就火了,说是不给他面子。黄通判终归是一个开封府的判官,级别虽然不低,但肯定没有太尉府的势力大。于是,黄通判连忙解释道,等表兄苗天秀来到了京城,他会全力劝表兄放弃投标,不和燕青争生意。这样的话,卢俊义在京城投资酒店的事就算基本谈成了。只要卢俊义在京城投资的愿望达成,酒店建成后,燕青是肯定要参与经营的。那样,燕青少说也要在京城呆个十年八年。到那时,说不定他和师师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燕青越想越高兴,径直来到师师家,想告诉她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上次到李师师家来,正赶上王寅病重。因此,燕青没有机会和李师师的父亲谈话。中途,李师师找过几次燕青,两人玩得挺开心。事情又过去了十多天,听说王寅的病情好转,能下地走路了,燕青这才二次登门。

    他推开院门走了进来,刚好看到,李师师正和一个伙计晾晒染布。李师师小巧的身子登在梯子上,不禁让燕青想起他们的初次见面的场景。李师师在‘丰乐楼’远眺皇城的那一幕是燕青终生难忘的。说实话,女人的美,不只在卧房,她们劳动时的身姿更美。

    “师师,干活那?”染坊的大门是开着的,燕青走了进来。

    “燕青!”师师惊喜非常,她不顾梯高凳滑,竟从上面跳将下来、跑向燕青。

    “注意点!”

    “我知道!”李师师扑向燕青的怀里,燕青顺势抱着她原地转了两圈。

    “你怎么到这来了?”落地后,师师晕眩着说。

    “你不去找我,我只好来找你呀!”

    “染坊开工,家中事情太多,这两天,我一直抽不出身来。”

    “怎么样,生意挺好的吧?”燕青问。

    “当然好,要发财啦!”师师俏皮地说。

    “你爹病好点了吗?”

    “好多啦,能下地走路了。”

    “上次来,可够吓人的,他一直昏迷。”

    “是呀,后来找医生开了几副汤药,喝下后,渐渐好起来了。”

    “丢了女儿,他能不急吗?以后,你可不要乱跑了。”

    “还说我乱跑,人家还不为的是找你!”

    “你找我应事先告诉父亲,省得他为你殚精竭虑的。”

    “其实,父亲不单为我,他一直也为哥哥的生意焦虑。哥哥干工程垫了不少款,家中的钱几乎都被他掏空了。”

    “我给的钱够用吗?”

    “这一段时间肯定没问题。父亲知道你出了那么多钱,他说要好好感谢你。”

    “没有必要。”

    他们正说着,王寅拄着拐仗从房里走了出来。他一边走,一边咳嗽,看到燕青,他有些激动地问道:

    “是燕青吗?”

    “是我,伯父。”

    王寅踉跄着上来和燕青握手,颤抖地说:“燕青,恩人呀!”

    “爹——,你说什么?他是我男朋友!”李师师搂紧燕青的胳膊晃动着说。

    “老伯,您不要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你家老爷的钱我会还他的。”

    “老伯,不着急!”

    “别站着啦,咱们到树荫下坐坐。”

    在染坊的院内有一个高大的槐树,此时正是枝繁叶茂,整个树冠覆盖了大部分的院落。师师闻言,率先跑到槐树下擦拭桌椅上的尘土,让父亲和燕青坐下,她也坐下。

    “小伙子,我怎么看你面熟呀?”

    “老伯,咱们见过面。上次官府运来布匹时,就是我卸的货。”

    “哦……我想起来了!你看我老糊涂了,那天,我一直把你当成虎儿找来帮忙的朋友。你看你,干完活,不但工钱不要,连碗茶都没喝。”

    “老伯,举手之劳,也是我应该做的。”

    “哦,你还有个足球落在我家里。”

    “老伯,那足球就留给师师的作纪念吧。”

    “小伙子,你在哪高就呀?”

    “我在大名府,帮卢员外打理生意。”

    “父母还好吧?”

    “伯父,燕青自小死了爹娘。”

    “你看看,我不该问。”

    “老伯,没有关系的。”

    “你和师师相好,你想过没有,将来两地分居后如何处理?”

    “我会把工作调到京城来。”

    “好办吗?”

    “等‘齐云社’有了名额,我自会过来的。”

    “‘齐云社’是朝廷的球队,又是部队编制,可不好进呀。”

    “高公子正在给我想办法呢。”

    “高衙内办事靠谱吗?”

    “爹!你都说些什么?高公子和燕青是一起踢球的好朋友。”

    “燕青,你踢球跟谁学的艺?”

    “我从小就喜欢,没有拜过师。”

    “哦,自学成才。”

    “老伯,你夸奖了!”

    “在大宋朝,踢球的人有很多。但是,踢出名堂的,能养家糊口的却很少。”

    “老伯,您说得对!”

    “踢球呀,吃的是青春饭,我看你还是要学门手艺,如果不嫌弃,我来教你染布吧。”

    “爹!燕青可不稀罕你那破营生!”

    “唉!师师,不能那么说老伯。”燕青怕伤了王寅的自尊,委婉地劝说道,“俗话讲: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燕青如果有时间,一定向老伯拜师学艺的。”

    “看看,还是燕青明事理!艺不压身,多会一门手艺,就多一份生活的保障。”

    “老伯说得对!”

    “燕青呀,你京城没家,结婚不如就入赘到我家里。以后,孩子要姓李。想当年,我就是——”

    “爹!燕青在京城有房产。我可不愿和你这老糊涂住在一起,更不会让孩子姓李,我让孩子姓燕。”

    “燕青,你射箭真的赢了房产?”王寅听说过燕青房子的事,但他认为是女儿骗他。

    “真的,老伯。下回来,我可以带房本给您看。”

    “那倒不用了。”当王寅听说燕青真有京城房产时,他知道低估了这个年轻人,此时,他不得不对燕青刮目相看了。

    “唉!我呀,真是老糊涂了。看看师师找的心上人多好!前些天,我还逼女儿嫁给任公子,差点把她推到了火坑里。”王寅说到难过处,竟流出泪来。

    燕青看王寅难过,连忙转移话题,“老伯,你干印染多少年啦?”

    “快三十年啦!说来话长,想当年,我给‘李记染坊’当伙计,掌柜的觉得我老实、肯干、人品又好,就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了我。老掌柜的就这么一个女儿,最后,他是不得已才把家业和手艺传给了外人的。我呢,不想像他那样,想多生孩子。可怜呢,我那老伴啊,她在生第三个孩子的时候,难产死了……”

    “老伯呀,您一儿一女的命也挺好的。”

    “唉!我那个儿子对印染没兴趣,却要干建筑。你知道那行业多乱呀?整天受气不说,还要不回钱来,真是不好干呀!”

    “老伯,我现在正谈着一个项目,如果谈成了,我会帮助你儿子的。”

    “你也干建筑?”

    “不是,我是搞投资的。”

    “搞投资可需要不少的钱呀?”

    “爹!燕青的老爷是富翁,卢俊义有很多的钱。”

    “是嘛?”王寅惊掉了下巴。他没想到,这个未来的女婿还是富豪的买办,做得都是大生意。

    燕青和准岳丈在树下拉着家常,不知不觉就已经日落西山了。师师看他们谈话得投机,就想留燕青在家吃饭,燕青别无他事也就同意了。当李师师兴高采烈地走出家门,要到市场上买来鲜活的桂鱼和‘杏花村’酒时,却有一人找上门来。

    此人是卢俊义的管家李固,他要燕青速回大名府,向老爷交代京城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