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网游竞技 » 大宋蹴鞠传 » 74. 太师审图 分类评判效果

74. 太师审图 分类评判效果

    蔡京受到高俅的“举荐”、徽宗的信任,创作《大宋朝》国歌。这对他来讲,是一件既艰巨又光荣的任务。在忙完朝廷的繁杂事务后,他闭门谢客,全心构思创作。蔡京是进士出身,他对自己的文笔还是颇为自负的。他想,如若这首《大宋朝》国歌出自己手,皇帝就会更信任他了,百姓也会认为他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了。

    蔡京捻动着笔管,蘸上了墨,好像今天还颇有灵感。他脑海中不停涌现绝妙好辞,刚要提笔书写,忽然,大管家翟谦走了进来。

    “老爷——”翟管家夹着几张图纸,刚要说话,却发现蔡京不高兴了。

    “不是说了么,不要打扰我创作?”

    “老爷……有急事。”

    “什们事能比我写《大宋朝》还要急?”

    “集英殿舞台效果图出来了。”

    为了给李师师的表演增加舞台效果,集英殿要进行部分整修,显然这件事对蔡京来讲也是同等重要的。

    蔡京放下笔,还是有些不耐烦,嘟囔道:“这事也要我定,让画院定不就行了?”

    “画院的人说了,他们绘画水平还可以,若论鉴赏力,还是老爷最权威。”

    “别给我戴高帽了,我从来不以权威自诩。朝廷的每个方案的决策中,不都要集思广益么?我看啊,还是放在朝会上讨论吧!”

    “太师,画院人强调,你要是不先拿个意见,他们心中没谱,开会时不知该如何发言。”

    “我的意见有用吗?最终还不是皇上老子说了算!”

    “皇上多数是赞同您的意见的。”

    “大宋朝定任何事,就没人敢负责,没人愿意负责,最终都推到我这来。”

    “那不还是因为老爷博才多识么?”

    “我博才多识?现在我还真怀疑了,《大宋朝》一首歌词就把我难住了。”蔡京敲着桌上的一页空纸。

    “那是您对自己要求严格。”

    “行啦!别捧我了。”

    翟谦把图纸放在书桌上,蔡京拿起了其中一幅,仔细端详,“你看,这一幅设计的,从色彩到构图都相当不错。”

    “老爷,还是您有眼力,这幅是花大师的作品。”

    “我当初让他画,他说不会画;我一着急,他不也画出来了?”

    “是是,这个洋画师太狡猾。”

    “哎,可惜了。花大师还是不了解我朝的建筑,你看……这舞台立柱画的,怎么头上长出麦穗来了?”

    “花大师说了,这是的卢国最流行的款式,说叫什么……罗马柱!的卢王宫就是这样设计的。”

    “不管它是骡子,是马,还是驴柱子,这种东西放在集英殿内看着就是不伦不类。大宋朝皇宫的建筑风格必须统一。”

    “要不……让花大师改一改?”

    “他改的不只是柱子,还有角线、栏杆、扶手……所有非宋式的建筑构件都要改。”

    “需要改这么多地方啊?”

    “相当于重画一幅画。”蔡京把图纸扔在一边。翟谦又展开另一幅。

    “你看,这幅画虽然画得简单,色彩淡也雅了许多,但同样是一幅好作品。创作这幅画的人一看就有很好的笔墨功底,虽墨色淋漓,却不失章法。很传统,我喜欢!”

    “君子所见略同,许多人都喜欢这个设计。”

    “大宋王朝是一个极注重传统文化的国度,形成了一整套属于自己的文化内涵。在艺术上我常讲,失去了继承的创新,那不叫创新,那是胡来。这幅画就是对我的艺术理论最好的诠释。”

    “这幅画堪称完美吧?”

    “不过……这幅画还是有一点小缺点。你看,这台阶设计的,只画了三级。当今皇上笃信道教,讲求风水,台阶数字起码要四平八稳,怎么可画三级呢?”

    “这好办,让他再增加一级台阶。”说着翟管家又展开了第三幅。

    “这是谁画的?太差了,怎么把集英殿都画倒啦?”蔡京说话时,身体随画倒向一方。

    “嗯,确实线条画直。这可是当代名家苏汉臣的作品!”

    “他怎么可画得这样失败?”

    “他画完后也觉得不好,和我解释说,他只擅长画小朋友,建筑画他从来没画过。”

    “建筑画在绘画领域有专属类别,叫‘界画’,通常是用两管笔画直线,一支笔架在尺上,一支笔画在纸上,苏汉臣没经过这方面专业的训练,画不好也是情有可原。”

    “这么说,老爷是喜欢前两幅作品了?”

    “更倾向于第二幅。”

    “第一幅可是花大师的作品,您不是还想保举他当画院院长嘛?”

    “有些人就是不能喂得太饱,不然他就不知天高地厚,这山望着那山高了。听说,花狐狸最近和太尉府走得挺近,还和高衙内在‘天上人间’吃饭喝酒,他都忘了他的荣华富贵是谁给的了?”蔡京有些生气。

    “花大师和我解释说,吃饭是他推脱不开才去的。他还说,高衙内邀请他到泉州港考察旅游,他都没答应。”

    “这点分寸他还是有的,他要去了,看我回来怎么收拾他。这次不选他的方案算是给他提个醒。”

    “您选第二幅画了?”

    “对,就选他吧!”

    “您可知是谁画的么?”

    “这人画法还略显稚嫩,不像是专业画家。”

    “这幅画是周邦彦布置舞台的草稿。”翟管家说道。

    “周邦彦?”蔡京有些吃惊。

    “对呀,是他!”

    “真想不到,他诗写得出彩,绘画也拿得出手。”

    “他策划多年天宁节宴会了,他对大型歌舞表演的场面非常熟悉。”

    “所以,他设计的舞台才最专业。”

    “没错。”

    “唉……可惜了!”

    “老爷,您叹息什么?”

    “你看过最近一期的《朝报》吗?”

    “看过,周邦彦还在《朝报》文艺版发表了一首诗歌。”

    “问题就出在这首诗上。把《朝报》给我拿来。”

    翟谦从书架上拿来报纸,打开文艺版,只见周邦彦的诗歌——《少年游》刊登在醒目的位置上。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诗写得不好么?”翟谦看完后问道。

    “他写得太好了,《少年游》一经发表,立刻在京城引起轰动,传唱开了。”

    “他是知名音乐人,几乎是写一首,红一首。”

    “词是好词,曲是好曲,可皇上偏偏不喜欢。”

    “街上小报传言他要被贬出京城?”

    “这些街摊小报甚至于比《朝报》发布消息还快,真不知道他们怎么得到的情报?”

    “他们刊登的不是假新闻?”

    “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