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青默于兰 » 第三章:永安寺的斋饭

第三章:永安寺的斋饭

    火车上轰轰作响,那时的我好像还不到175,坐在靠窗的位子,脚放在侧面的暖气上,膝盖与芊芊的膝盖轻微的碰撞,摩擦。我不经意地看着对面的姑娘不经意地看向我,表情无限美好,芊芊好像也挺好看的。

    她好像比我更紧张,哼起了周杰伦的稻香,我附和也哼了起来。窗外看不见夜色,只看得见自己脸上的面具,面具有撮向上的红毛,像狐妖小红娘里的东方月初。

    辉哥也不经意间地瞥向我,又急忙和并不熟悉的人搭话。那一次的化学竞赛去了8个人,当时以为那个场景的每一个细节一辈子都不会忘,想不到还不到10年就忘了大部分。仔细回想起来,无非还是当时自己在乎的人和现在在乎自己的人,反反复复就那么几个人,之后融进来的,不过是之前的替代品或影子。

    “王春林这次肯定考上了,别人都没答完就你答完了。”老窦道。

    “大春儿,有一道电子方程式你怎么写的?”芊芊问我。

    “我也记不清了,好多都不会都是问吴宏宇抄的。”

    “应该就是电子元素都守恒,和常规的比加了电子数值吧。”辉哥说。

    我觉得吵闹,又看向窗外,努力的透过倒影看本质,没有漫天繁星或者万家灯火,只是一片虚无。车厢里的人羡慕地看着我们讨论他们压根听不懂的题目,在他们眼里我们的未来充满光明和希望,在我们眼里也是。

    下车后希林和伦阔来接我们,当时还是县的小城里还没有高铁,火车站到每个人家最多步行半小时。兰州的中川机场号称距离市区最远的机场,兰州的火车站要横跨三个区才能到我的学校,那么远却从未有人接过我。

    我不清楚那次考试意味着什么,也不知道在焦虑的高三班级里发生了什么。当时对“在乎”的定义还很模糊,就是觉得去外地考了个试而已,没想到他俩在老杨手里请了假,我们一起去了学校附近的张三拉面,一人要了一份炒面。那会儿是2013年,世界末日刚刚过了不久,我要的是鱼香肉丝,那是我第一次吃鱼香肉丝,也是在那会儿就有了疑问——为啥鱼香肉丝没有鱼哩?只是那会儿单纯的愤青,没想着发微博,要不早火了。

    去了兰州发现根本没有兰州拉面,只有兰州牛肉面,但兰州牛肉面是正儿八经拉出来的,至于外地开的兰州拉面大多都是青海人开的。

    最初看见兰州人将热量如此高的牛肉面当早餐吃有些接受不了,呆了一年后早餐不吃牛肉面就吃不饱了。

    后来绣春刀出了第二部,雷佳音饰演的裴伦吃面那段儿深得我心。从此以后,我每一次吃面,都会想起裴伦以及在张三拉面的场景。

    我吃完后走到小吃街第二条巷子处,又有一大爷给我递烟。在东北“大爷”如果读的特别轻佻,类似于“爷”发三声,那“大爷”就是大伯的意思。如果读的特别郑重,类似于二声,就是和自己爷爷平辈的人。

    兰州的大爷就是大爷,我发轻佻儿化音习惯了,至于这位大爷是哪一种,就看他个人的理解了。

    “王春林!你不是毕业了么!咋又过来咯?”

    “跟家里吵架了。”

    “诶呀!有啥可吵滴!”

    “还有空房没?”

    “有呢有呢!”

    “先租一个月。”

    我是个特别认床的人,但只要我内心觉得我得在这儿呆一段时间,就会很快睡着。就像我在家住酒店,无论怎么折腾都睡不着,因为我知道,我不属于这里,就像那会儿枕边的人一样,年少的我也同样清楚,她不属于我。

    心花路放摘得14年票房冠军后,辉哥和孙毓鸿在一起的消息在qq空间炸开了锅,有吃瓜的有嘲讽的也有祝福的。

    辉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和希林的较量,我从小到大都看在眼里,从一开始的拼智商,到后来的拼叛逆,再然后单纯的拼成绩,最后拼思想。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良性氛围下,每个人都得到了超越年龄的成长。

    不同的是辉哥风格多变,总是转换策略,希林却一股脑地拼智力拼到了高考结束,结果是辉哥以一分险胜,希林在之后的几年都活在了懊恼之中。

    据希林说,他从小学毕业就喜欢孙毓鸿。小学毕业后,希林的小学组织去BJ游玩,他说他看到了一个姑娘,心中好是喜欢,想着初中能一个班就好了,结果初中真就一个班了。不过这些都是希林高中时和我说的,他初中喜欢的是一个叫崔竞元的姑娘。

    我躺下后睡不着,已经折腾了24小时的我心情依然很烦躁,下楼又买了一盒烟,揣着近两整包烟逆着人流走向街边一昏暗的楼梯口处。和当年第一次开手电上去不同,如今的我闭着眼也能凭借熟能生巧走上去。楼梯中间有缓冲区,也是休息台,更是分叉口,往左走是一家叫创立的网咖,人烟稀少,沙发的污渍一块连着一块,很少的吸烟量还是很难闻,主流游戏是DNF与和平精英手游模拟器,那会儿应该还叫刺激战场。

    我有时也会来这儿玩儿,因为冲多少送多少,会员价2.4一小时,相当于1.2一小时,相当的便宜,据说这家网咖是一位老爷爷的。

    老爷爷并不是一个什么网游的绝世高手,也不是黑帮老大隐居市井,甚至不是段子里写的那种——一个老爷爷抽着廉价的香烟打魔兽,不管网吧的开销,只为寻找曾经的青春。

    它是一个俗套的,有些资本意味的,并会让大多数人反感的故事——一个年少轻狂的年轻人想去外面闯荡一番,带着自己肤白貌美的女友感受下异地取暖是什么感受。可是家里就他一个独生孙,男主家中家大业大,爷爷不想让他走,于是把这个小网吧给了他,承诺干满两年如果还想走可以把他转出去当本金。

    于是吧台中常能看到的场景便是长得还算周正的年轻人一脸面瘫,身边的小奶猫温柔无限。或是小老板不在,老板娘便立刻高冷面瘫起来,不知是守妇道还是自认为很优越。

    本来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故事,却因为太多的阴阳怪气儿给予了故事更多的色彩。比如“小老板看着高冷其实是个老色批,这俩人动不动就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在吧台,在昏暗的楼道干柴烈火。”

    “老板娘本来是混夜店的,就是为了钱才跟的这小子,要没钱能看上这小子?”

    “小老板压根不喜欢这小丫头,人家就是玩玩儿,等过几年玩够了就不要她了,她还感觉挺良好的呢。”

    其实在我看来这两位夫妻生活还算和谐,没有在大庭广众下做出格的事儿,男主女主会亲切地为顾客送泡面,下班之余也会看到他们一起逛超市,还是挺正常的,或许不会天长地久,但此刻肯定是彼此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