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青默于兰 » 第三十二章:横平竖直

第三十二章:横平竖直

    上高三后,老杨给了我两把钥匙,一把是六楼小屋的,考试前我组织人手打扫卫生布置考场,还有一把是五楼半的教师专用厕所,理论上是不让学生用的,但老杨开明,下课时间15分钟太短了,再加上女同学有时候不方便,便将钥匙给了我,以备不时之需。

    我也不明白为啥要把这个活儿给一个男生,后来我大概明白,主要是借教师子女的身份避嫌,万一被其他班的同学或者老师看到,无论怎样都可以搪塞过去。

    但其实没必要,5楼半太高了,几乎不会有老师跑到这个厕所。

    这个福利那会儿我身边的女性朋友,像天宇、芊芊、施岐,还真从来不用,一年四季都坚持下楼上厕所,寒门学子也是一样,每天都很安静,安静到我记不清楚她们的名字和模样,经常找我行这个方便的,是茂哥那一伙人。

    我觉得无聊,去了另一个车厢,辉哥和二班的两个人还有老窦打扑克牌,小猪在旁观战,芊芊最先看到我问:“大春儿!你咋过来了?”

    “那边儿就我自己,没意思,过来慰问一下各位。”

    “抓紧回去坐下,一会儿座位让人抢了,还有将近一个小时才到!”窦老师道。

    “还抢啥了,压根儿就没座,要让人占了。”

    “那你跟他说啊!”芊芊说道。

    “说啥啊!一老爷爷,年纪不小了。”

    “那你可得想好啊!站一个小时可是挺累,我上课站45分钟腰都疼。”

    芊芊又说:“大春儿,你坐我这儿坐会儿,我站一会儿。”

    “这么地吧,我过去,快下车我过来找你们,别乱跑啊!”窦老师道。

    辉哥揭下脸上的白条起身道:“不用窦老师,我跟春林过去解决此事。”

    说完便拉着我穿过人潮汹涌喊了句:“大爷!这是我的座!”之后把票根递了过去,那老爷爷也没看,直接起身寻找新的座位。

    很多年以后我在韩寒监制的one上读过一篇连载,叫“我三十岁的第一年”,有个情节记忆犹新,女主的奶奶去世,她回家祭拜,骨灰中有一块骨头很突兀,盖子盖不上,女主一筹莫展之际一个亲戚将骨头抢过来放在地上用脚踩碎装进了骨灰盒。

    女主心中自白,原来一切都这样简单。

    到长春后我们坐公交去市区,老窦对着公交车招手希望它能停下来,但公交车司机显然没能领会我们的淳朴民风,老窦也反应过来这是长春不是扶余,尴尬的将手放下挠了挠头,众人哈哈大笑。

    辉哥说:“一看咱就是扶余来的!还招手停呢!”

    那会儿是2013年,智能手机的用途对我们而言只是能玩玩神庙逃亡,愤怒的小鸟以及节奏大师,那时我们的寻路理念还停留在传统的望闻问切上,其实也还好,颇有江湖气息,而且人们的相处模式看起来还没那么孤独。

    辉哥说:“这个长春的公交系统啊!和扶余不同,扶余就两条路,所以有1路和2路,长春的路错综复杂,有近百号公交车,但并没有百条公路,只有近百条线路,所以公交车之间会在同一个站点有重复的号段。”

    倘若他现在和我说这话,我会说“这不废话么!”但那会儿不同,我们很少从小城出去,唯一一次去四川还是爹妈带领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的状态,所以那时的我们理解不了很复杂的交通线路,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很大的城市就有很多条路,路与路平行永不相交,之间都是步行街,夜晚会吃到大排档,这就是那时的我们对这个世界理解与期待,对人的期待也是一样,横平竖直,泾渭分明。

    老窦说:“那你能弄明白不?”

    辉哥说:“我觉得我们坐轻轨,不用倒车就能到。”

    老窦问:“哪能坐轻轨?”

    辉哥说:“刚出站就有。”

    老窦说:“下一站下车,回撤……”

    我们走到马路对面准备回车站坐轻轨,老窦看我脸色不太好问:“春林不舒服么?”

    辉哥说:“春林这老毛病了,晕车,坐啥车都晕,有几次我爸接我们坐私家车也晕。”

    小猪说:“要不春林自称林少爷呢!身子骨娇贵,辉哥你该让你爸换车了。”

    辉哥说:“我看也是。”

    老窦问:“你爸车多少钱?”

    辉哥说:“奔腾,不值钱,10几万就下来了。”

    老窦说:“我也打算买个10几万的suv。”

    辉哥说:“越野要买就买贵点的,便宜的油耗高,马力也不是特别足,不如买轿车。”

    芊芊说:“大春我这有水你喝点水。”

    老窦说:“对,喝点水。”

    我摆了摆手示意不想说话。

    辉哥说:“春林这老毛病了,没事儿吧?”

    我说:“死不了,我曾经连着晕车4个小时都能忍住不吐。”

    辉哥说:“你这体质……坐会儿车小脸煞白,一点儿血色都没有。”

    老窦接道:“就是,看着人高马大的,咋这么弱不禁风,以后找男朋友可别找这样的啊,不顶事儿。”

    默默无闻的施岐忽然走到我身前说:“我这儿有晕车贴和晕车药,但是有点晚,正常要事先一两个小时用才顶用,不过你可以试试现在用好不好使,我也没这样用过。”

    那是三年来本市中考状元第一次和我说话。

    我有些哭笑不得道:“你为什么不早说……为什么不早说,你为什么不早说,为什么不早说,你早说啊……”

    “我哪儿知道你能晕车啊,体质那么好,不过你晕车好像都变白了。”

    众人哈哈大笑,我服了药问:“这个什么什么贴怎么用?”

    “晕车贴,贴耳朵后边的,像我这样。”施岐拨弄开她那凌乱的秀发展示晕车贴的部位,到底是死读书的状元,这头发估计得几天没打理了。

    我说:“你这东西……药还可能有用,就这么个膏药,能有用么……”

    “可好使了!不信你试试,虽然已经晚了,不过我这里还有,回去的时候保证不会让你受这晕车之苦。”

    辉哥说:“别整俩都用了,负负得正反而不好使了。”

    我们要等的车已经驶来,我将那贴膏药贴在耳后,抱着一丝对晕车贴的好奇,抱着对存在感很低却总考第一的人的一丝好奇,踏上了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