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蓝天的使命人生 » 第9章:初恋情人

第9章:初恋情人

    如果说现在蓝天还能勉强上学,算是行尸走肉。

    那么对于吕雨慧来说,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准确的说是丢了魂一样,好像没有一点生机。

    自从送完白小刚最后一程回来,吕雨慧就一直呆在房间里,吃不下睡不着。这可把赵丹钰和吕海鹏急的要命。

    尤其是吕海鹏,真没想到白小刚的离世对女儿会是这样的致命打击。

    赵丹钰知道,爱情的力量,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是超级大的。

    当初女儿和吕小刚谈恋爱,不管是正面还是侧面都打听过吕小刚,没想到身边的人对吕小刚评价都相当高。

    如今两人情投意合,相互欣赏。赵丹钰内心上也为她们俩高兴。也许吕小刚真的是女儿的真命天子。

    交往无妨,只要学习不受影响就好,不要偷尝禁果,这个是当初赵丹钰给吕雨慧的两条准则。

    而事实证明,他们两个做的非常好,女儿也变得更加优秀了。

    所以就如同自己当年一样,好的爱情是能够帮助双方,促进双方共同成长和进步的,也就是能够带来正面的向上力量。

    可真的没想到,吕小刚的生命竟然如此短暂。真的应验了那句话:人生无常,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被动接受。

    然而被动接受,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了。尤其像吕雨慧这样一个从小到大几乎没有任何挫折的女孩来说,真的是几乎不太可能。尤其是面对感情。

    这些赵丹钰心里都明白。

    赵丹钰和吕海鹏两个人都觉得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帮助女儿走出这段人生的低谷期。

    他们相信的这需要时间,也许很长的时间。

    但不管怎么样,现在他们两个人必须要有一个人随时都要陪在她身边,女儿可能随时会想不开,做极端的事情。

    所以没急着让吕雨慧上学,当然吕雨慧也压根没想到去上学。

    也不敢让女儿一个人独处一室,很多时候只是默默的陪着女儿。

    吕雨慧一直躺在床上,回忆着和白小刚的点点滴滴。

    也只有这样她才能体会到白小刚的存在。

    想起两个人第一次的相遇情景,想起两个人第一次的独处。

    想起两个人一起做过的事,一起看过的书。

    想起第一次牵手,第一次接吻。也只有这样,内心才能感觉得一点点温暖。但这一切,好像永远的过去了。

    再也看不到他帅帅的样子了,再也听不到他叫自己慧慧了。

    老天爷,为什么对我这么残忍,为什么?心中无数次的呐喊,没有激起任何回音。

    白小刚留给她的遗信,吕雨慧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小刚,我真的很难过,很难过。

    为什么你就这样走了。老天爷呀,为什么,你说让我好好活下去,我觉得太难,太难了。

    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坚持下去,小刚,你能不能听到呀。我好想你,我真的好想你。

    我现在只有在梦里才能找到你,才会开心。可当我睁开眼的时候,我会更加受不了。”

    赵丹钰知道现在说什么安慰的话,女儿也很难听进去,尽管她已经说过很多话来安慰女儿。

    知道这些效果甚微,也许还不如默默的陪伴,给她一个依靠,一个温暖,一个拥抱来的更有效。

    当然赵丹钰想做的更多。

    赵丹钰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安慰女儿的机会。

    于是她坐下来,或许用文字的形式,不仅可以理清思绪,也许女儿也会更容易接受。

    赵丹钰提起笔,这似乎对她来说,就是情感的流淌,自然而真切。不知不觉,写着写着,就写好了。

    赵丹钰把信给了吕雨慧说让她好好看一下,或许能有新的发现,然后就去烧饭了。

    吕雨慧无精打采的打开了这封妈妈写给自己的信:

    慧慧。

    妈妈知道你现在很难过,很难过。

    初恋是美好的,是刻骨铭心的。

    更何况,现在又以这样的方式结束。

    我想换做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接受。

    其实对于初恋,妈妈也经历过类似的分离,也许如此,妈妈才能感同身受吧。

    妈妈的初恋,并不是你的父亲,而是一个叫“雷晓锋”的男生。

    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在老师办公室里,感觉这个男生好帅。发现自己心跳的比平时要快。

    其实那个年代男女分的很开,男生女生都是分开坐的,女生几乎都很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男生,更何况我和他在不同班级。

    可是缘分就是这么奇妙,我和他同时被选到写作组里的,他是刚来的插班生,所以接触的机会就多了。

    我们一起去图书馆查资料,看书,讨论,写作。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我们在一起度过了很多美好的日子。

    记得那时候特别崇拜写诗的。他给写了好多的诗。我一下就被他完全吸引了,他还专门为写了好多诗。

    两个人就这么自然的走到一起了,我们成了彼此的初恋。

    那段日子,我认为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美好的时刻。

    我们一起写作,一起看书,一起写诗,我们还一起劳动。那时候,劳动和学习同等重要。

    我们随时随地都想黏在一起,那是无比的快乐。

    可惜好景不长,有一天他托老师留给我一封信,从此,我就在再也没有见到他了。

    信上只写了一首诗《再别丹丹》,模仿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我一直保存着。

    老师说,雷晓锋转学了,不知道去哪里。我凭着记忆,疯狂地去找他,终于找到他的家,不过他也早已经搬走了。

    就这样他悄无声息的从我身边消失了。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想他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告诉我离开的原因,为什么不告诉我去哪里了,为什么不留下地址,即使走了,我们也可以写信的。

    而他竟然悄无声息的离开我。我很难受,很难受,每天都在想他,真的是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我们之间的关系没有跟任何人说过。虽然我在家强装镇定,不过你的姥姥姥爷很快就发现了我不对劲。

    那个年代的学生爱情,根本是不可能被允许。更不可能被肯定。

    姥姥姥爷不仅没有一句安慰,反而更多的是训斥。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过的。整个人没有一点精神,老师也没有任何办法,只是运气好,那时候国家鼓励青年下乡。

    老师也鼓励我下乡,最后我终于决定毅然报名离开了学校,离开了这个让我伤心,让我难过的地方。

    好几次,我都不知道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在那时,我和现在的你一样。都是无法接受这样一个深爱的人离去。

    不管这个离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无法接受现实。

    所以我流泪,我痛苦,我呐喊,我难受,我自责,我痛恨,我迷茫,我流泪。所有的这些,我都记忆犹新,刻骨铭心。

    其实妈妈知道现在你也一样。没有关系,妈妈感受的到,妈妈就是这么过来的。

    也许这个是我们深爱一个人的特别感受,有甜蜜,就有痛苦。

    有快乐,就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只是我们比普通人经历的更早,更深刻而已。

    也许你会问妈妈,是如何走出来的。

    我想主要是因为有两点吧。第一,我终于想通了。

    雷晓峰的离去,是他主动的。说明这一切,我都无法改变,既然无法改变,那么就去接受我们不能改变的。

    这很难很难,但是学会去接受。我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慢慢的去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就如同,我们无法改变生老病死,那么只能接受。只有接受才能有机会走出来。

    现在小刚的离去,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么我们也只能去接受。去接受这个无情的现实,很难,真的很难。

    但是又不得不去接受。人生有很多的无奈,但那是人生的一部分。要学会和它相处。

    第二,是因为遇见了你的父亲。因为他,我又重新找到了爱情,找到了活着的意义。

    我才慢慢放下,也让我更加珍惜这段感情,因为我怕再失去它。

    后来我也才知道,我们人生中,爱情是很重要的,但那不是唯一,我们人生中除了爱情,还有更多值得我们去做的事情。

    多年以后,我才慢慢明白,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都是上天给我们最好的安排。

    尽管在当时,我并不明白那是为什么,就像现在的你一样,也不一定明白。

    因为雷晓峰的离去,我才有机会遇见你父亲,因为遇见你父亲,也才有了你,这样我就拥有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人,才会让我真正懂得人生是什么。

    这些都是因为他的离去而来的。所以我感谢过去,感谢他的离去。

    尽管他的离去,给我造成了很大很大的伤害,我差点就失去了自我,从而失去了一切。

    老天爷无情地给我们关上门的时候,都会给我们留下一扇窗。

    慧慧,妈妈之所以给你讲这些我深藏在自己内心的故事,这些故事,没有人任何人知道,我现在能够平静的分享给你,那是妈妈觉得人生其实没有什么,只是一段经历。

    不管这个经历是什么,那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

    也许是老天爷的安排,让现在的你经历着和我当年近乎一样的经历:爱人的离去。

    这些都已经成为妈妈最美好的回忆。它很美很美,尽管很痛很痛。

    人生不就是如此么?没有苦,又何来的甜?没有离去,又怎么珍惜拥有?没有痛苦,又何来快乐?

    酸甜苦辣,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只是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

    但是生离死别,每个人都是迟早要经历的,这是生命的自然规律吧。

    所以当雷晓峰的离去,让我格外珍惜和你父亲的爱情,也更珍惜你我的母女之情。

    妈妈从不期望你有多大的成就,或者说我从不给你无形的压力。

    只是希望你能够真真切切的体会着属于自己的人生。

    尽管它不那么完美,但那是真实的人生。

    一直以来,妈妈只希望你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活着,也是妈妈活着的动力。

    慧慧,不管怎么样,妈妈都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

    妈妈永远都是爱你的妈妈。

    赵丹钰。

    看完这封信,吕雨慧似乎明白了一些,又似乎有点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