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长安旧梦一场空 » 第二十一章 少年父亲

第二十一章 少年父亲

    莫言偷偷地看着他,这不是她第一次偷看皇帝陛下。

    他穿着玄色底祥云织金滚边龙纹丝袍,头戴金冠,腰间青玉带透着荧光,腰下坠着的压袍连珠璜佩在膝头上下翻动。

    莫言看着他,脑子里总是想些奇怪的东西。

    比如:“做皇帝是好处多些,还是坏处多些?”

    比如:“这样年轻的一国之君真的有能力治理好国家吗?”

    比如:“他真的是一国之尊、万人之上吗?”

    真的可以自己决定一切吗?如果可以,他为什么看起来如此的忧伤呢。

    莫言想不透的问题很多每次偷看这个年轻的皇帝,她脑子里就会冒出一个新问题。

    她还会想到燕子涧郭家寨那个年轻的山大王,好像与皇帝陛下差不多年纪,连老医头、小跟班都能把他气得跳脚。

    处理一寨事务都处处拘束,何况处理一国之事呢。

    赵晖走得很急,连抬手示意宫人们平身也没顾上,一口气奔进了长信殿,唬了内帷伺候的小宫女一跳。

    小宫女要向太后禀告已来不及,只得噗通跪倒在地,刚说了句:“陛下——”

    赵晖已经开口了:“母亲,儿子给您请安。”

    他行了个常礼,摒退宫女,笑道:“原来四弟在您这呢,叫儿子好找。四弟,一会跟朕回去,这段时间不知你棋艺精进否,咱们兄弟再开一局,如何?”

    他说着伸手拉代王赵昶起身,也故意不询问他因何一直跪着不起,只拿闲话糊弄。

    太后默不作声,脸上阴沉沉地。

    代相国魏谦跪在离门不远的外间,此时仍将头压在地上,两手撑着他又重又老的身子,不敢言语。

    “魏相国也起来吧,要下雨了地面潮,小心您的老寒腿,下去歇着吧。”皇帝说着,看了眼母亲,见她面上虽有怒气,也未加阻止,便示意小太监上前扶魏谦起身。

    “谢陛下——谢太后娘娘——”代王与相国君臣两个先行礼谢恩。

    魏谦已是老泪纵横,感激地望着他仁厚心善的皇帝,在宫人的搀扶下,拖着跪麻的两条腿,颤颤巍巍地出去了。

    内帷中只剩下母子三人和两个贴身的宫女,其余人都自觉地退了出去。

    “还未到掌灯时分,陛下今日怎么这么早过来请安?”太后用严肃而审视的口吻问道:

    “每日未时,太常要给你讲礼仪经学,申时,丞相要向你汇报政务,陛下既然下决心要做个好君主,怎么连自己定下的任务都抛下不顾了?”

    太后的这几句话说得有些重,她对儿子向来是严厉的。

    每当看到他懈怠国事政务,就会担心他会不会变成一个昏庸无能的帝王,,看到他日夜不辍,勤学苦读,又担心他伤了身体。

    一面欣慰他的仁孝谦和,一面忧心他会软弱无能,一个普通的母亲的心就是这样左右为难。

    赵晖脸有些红,心虚道:“儿今日见太常师傅有些累了,就叫他早点回去休息。

    明日是阖家团圆的大节,儿单独赏了师傅和丞相节礼。

    还让人去相府传话,今明两日丞相可以在家陪家人,享一享天伦之乐,朝政停两日也无妨。”

    皇帝恭敬地回禀,又笑看着拘谨的赵昶,道:“明日佳节,可喜四弟回来了,宫里又热闹些了。听说四弟添了一个凤女,真是双喜临门啊。”

    赵昶十分羞惭,他只是向皇帝作揖,不敢答话,也不敢抬身。

    太后还是沉着脸,听皇帝对朝臣的安排还妥当,只一点头,又听他恭贺赵昶,心中十分不悦,责难道:

    “什么年纪要做什么年纪的事,母后教导过你们多少次了?

    你们成为天子、郡王,身居高位,凭的不是你们的功绩,凭的是出生、是血脉。

    多少在沙场拼死挣下功勋的诸侯,都在看着你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甘心臣服的是先皇,不是你们几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

    你们就是这样以身作则,这样给他们看的吗?”

    太后的这几句话已经不只是生气,而是心痛、焦虑和更多复杂的情绪。

    先皇八子,活着的七个。

    庶长子赵旭年纪最大,有二十八岁了,嫡长子赵晖行二,继位时才十六岁,如今不到弱冠之年,因年纪小,其行事处处受朝臣掣肘。

    四子赵昶十岁就国,如今才十二岁,虽个头直逼兄长赵晖,脸上的稚气未脱,常带着少年的迷惘和羞怯。

    这偌大的江山,与其说在他们赵家诸子的手里,不如说打着赵氏诸王的名义,由功勋权贵们全权掌握。

    五子赵王赵昭,六子梁王赵景,七子淮南王赵昂,八子燕王赵昌都更是小,不能与之谋事。

    如果兄长不起一个好的表率,如何服众,如何为众兄弟作标榜?

    “老四才多大,今后多的是生儿育女的机会,等成年了,像你们大哥,生十个八个也不算什么,小小年纪不学好,沉溺女色,作践自己的身子!”

    皇帝听母亲这话实在太重,一时不知如何接口,只默默地拉了把赵昶,对他这个四弟表示心疼和未能为力。

    “母后教训得是,儿臣知道错了,魏相已经训诫了儿臣好多次。

    从今往后,儿臣一心只在书本和国政上,跟师傅们学习,绝对不再亲近女孩们,连嬷嬷也不叫她们近我的身,只叫小厮们伺候。”

    赵昶咬牙说着这番话,好像下了极大的决心,要将前事“将功折罪”。

    要说赵昶犯了什么错,小小年纪与人生下孩子,在那个年代顶多算一件奇事。

    郡王身份尊贵,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一国之中地位最高,郡国机构设置等同中央,也有三公九卿,地位仅次于中央的同级编制。

    就国的郡王身边塞满了三公九卿家的族中女儿,这次,没想到随身伺候赵昶的婢女——十四岁的怜儿产下一女。

    经查问,才只其与赵昶早有了肌肤之亲,更是做下了不轨之事。

    可怜怜儿姑娘刚产下娇女,就被代王太后拿下审问,并将怜儿远方堂叔魏谦召入宫责问,又遣肇事主赵昶同魏谦同来长安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