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一境生武 » 第40章【文】长安诗赋大会 上

第40章【文】长安诗赋大会 上

    “次日,长安道上说书人正道而坐”

    “正说着,一年一度的博文诗赋大会不日将要举行,不管是朝廷文官还是书香门第都跃跃而试”

    “冯伯庸坐在清灵雅阁,手上呈百赋典诗,翻了又翻”

    冯先生!

    “冯伯庸没有作声,一边饮酒一边埋头深读”

    冯居士!

    “还是没有回应”

    “孙喜一把夺过此书”

    看什么呢?如此入神?

    喔!方才臣入读心迷未看到帝君。“冯伯庸作揖”

    无妨。

    这过几日便是博文诗赋大会,先生可要参加?

    “冯伯庸见状大笑”

    哈哈哈!此会甚是重要,我本要去参加,奈何诗赋短浅,怕被人耻笑。

    害!这又如何?居士在那都荣道不也曾是教书先生,自会教书必然会诗词歌赋。

    哎!不然,若说诗词略懂一二,若说歌赋,我也不懂律乐,怎可得唱?

    哎!谁说律乐一定要唱,即使能唱也可叫他人唱来。

    “冯伯庸倒了一杯酒给孙喜”

    冯先生,此博文诗会定要前来,先生整日劳身皇宫,居于府中,战场之上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可既然是居士,文采笔录又样样精通,怎可不拿出来给这天下人瞧一瞧!

    先生虽有机缘在势,可有些他事还是要做的,这便是人生。

    “冯伯庸思想片刻”

    好!帝君如此一说,真把冯某说上天去。

    哈哈哈!实事求是而已!

    “博文诗赋大会...”

    “大会上来者众多,文人墨客数不胜数,男男女女席地而坐,每个案桌上都有一纸一笔一墨,冯伯庸扇着扇子并未落座,而是站在一角静观其变”

    这位先生为何不坐?

    哦,我之诗略如星星点点不堪入坐。

    “一女子抬头看着眼前冯伯庸”

    先生之喻星星点点,此言表面说是不堪,实际博学如星辰一般浩浩荡荡,文识可见一斑。

    “冯伯庸也不知随便一句不过脑的话,竟被人截了胡”

    呵呵呵,姑娘过誉。“冯伯庸作揖”

    若说谋略设计,我确有一番本事,只是这作诗“冯伯庸摇着头”

    “那名女子怎看也就二十有三与冯伯庸相差相仿,却懂得如此之多”

    谋略?看先生服饰应该是本朝中人。

    在下正是,宫中一小小文官。

    “坐在最远处一文官正是辛文广,一听还有文官便起身寻找”

    宫中文官在何处?

    “辛文广左右顾盼缓缓走来看到冯伯庸,脸色大惊急忙作揖”

    文圣居士!

    “诗赋大会沸沸扬扬七嘴八舌的说起来”

    他就是文圣居士?

    文圣居士不在宫中跑来大会做甚?

    是呀是呀。

    就是他设计取了白将首级。

    厉害啊,计策也能伤人。

    “在大会上有人当冯伯庸是大人物,有人不认为他一个谋略大臣对诗词有何天赋”

    “那名女子起身屈膝作揖”

    小女子不知是居士本尊,还请居士莫怪。

    “冯伯庸盯着眼前女子一时入了神,辛文广敲了敲冯伯庸手臂”

    居士?居士!

    哦!无妨无妨。“冯伯庸羞愧的用扇子遮住脸”

    “那女子也是将脸半遮”

    “冯伯庸细细琢磨这种感觉心想,难道是心生了情愫”

    “女子回到坐位,冯伯庸继续站在角落注视着眼前女子”

    “主持在讲台讲话”

    欢迎诸位莅临博文诗词歌赋大会,今日诸位将以莲花作赋,谁人诗词巧妙,在座诸位无人答对即为本届大会诗魁。

    博文诗赋大会现在开始!

    “始字一出人人拿起毛笔,有人凭空作画,有人低头思写”

    “冯伯庸缓缓摇扇目不转睛盯着眼前女子,此女子侧脸甚是好看,精致的纹眉与纤细的手指和一跳一跳的睫毛映入冯伯庸眼帘”

    “那女子用余光微微向冯伯庸看来,心里定是在想什么,随即用手挡住侧脸”

    “一人写完交纸,主持拿在手中微微点头”

    “不一会又有几人上交作纸”

    “间隔之余,女子起身上前交纸,回来时故意不看冯伯庸方向,躲避视线”

    “主持翻看一会,便拿出几张出来复读”

    清莲诗赋,落笔丁芸歆。

    “丁芸歆,正是冯伯庸所视女子”

    芳香七月莲花池,雀立屋檐人不知。

    身有思下烛三刻,百花独斗燕头枝。

    “主持手握作纸询问丁小姐此诗何意”

    在七月莲花盛开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莲花清香,麻雀落在屋顶的细小声无人能闻,每当夜晚来到莲花池我都会借着烛光想几个时辰往事,这段往事在记忆的深海中如同百花一般争奇斗艳,而我就如同是那只麻雀,永远无法与飞燕相比,无人问寻。

    “冯伯庸在墙角细细琢磨”

    好一个莲花麻雀,此诗虽有赋写莲花轻柔之意,却也有麻雀孤独之美。

    “丁芸歆转头看向来声,冯伯庸站在角落一一说到”

    丁姑娘可是大家闺秀?

    这...“丁芸歆没有说明”

    所见此诗便是丁姑娘心声,丁家府中定不止有丁姑娘一女吧!

    先生怎知?

    所见姑娘所述,每当夜半来到莲花池拾旧忆,夜半已至子时,想必定在府中,丁姑娘若未成亲,这百花就好比是家中姊妹,如今能为女子所愁不是爱情就是亲情,我想,若丁姑娘尚未婚配必定是因家中亲情所至,未得家中厚爱,将自己表如麻雀将麻雀与飞燕对比,麻雀更显悲切与普通,所以丁姑娘故而得此诗。

    “丁芸歆眼神一愣好似找到了懂意知音一般,望了冯伯庸好一会才开口”

    先生所答便是芸歆心声。

    “一人从坐案起身走来”

    此诗乃乌合尔!

    如今诗赋门槛竟这般低廉,什么人都肯放进来。

    “眼前这人是徐州城雷向朗之子,雷海龙”

    海龙不得无礼。

    “一女子起身走来,此人是雷海龙的姐姐,雷海兰”

    各位见谅,小弟尚未成年不懂礼数。

    “主持见状拿出雷海龙所写诗句,读了读摇着头”

    “丁芸歆向雷海龙提问”

    既然你有所不服,便可换个题意,你我单独比试比试!

    “雷海龙像提起神一样接受了比试”

    好啊!那咱们就以...文圣为题!

    “文圣,正是文圣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