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家夫人很良善 » 第八十四章:宰相

第八十四章:宰相

    是夜,国舅府。

    “府上的人到是越住越多了。”

    景陌雪正吃着小果,“那些小丫鬟,加上我选来的人,还有十三叔他们,现在又有了李良一家子。你说实话,是不是看上李小小了?”

    低头捶着腿,赵隶深思着没听清她说了什么。

    见他不应当即不满的轻踹了几下,“你听没听见我说的话?”

    回过神,赵隶叹气道:“心里不安的很。”

    “怎么了?”

    坐起身,景陌雪困惑看向他。

    “今个有人设计要害李良,我出面平了这事。”

    赵隶皱眉道:“我能想到的只有齐王。可他为什么要设计李良?为了报复我出口气?还有,今日金吾卫有个中郎将出面了,我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对,可始终想不透。

    媳妇你……觉得呢?”

    “我听不懂。”

    景陌雪认真且诚实的回答道:“你要是知道齐王在哪,让我拎着刀子去砍他行。可你问我这些……说实话,我听都没听明白。”

    “算了,睡觉吧。”

    “嫌我笨了?”

    “没有……”

    “师父说我很聪明,他的招式我学的很快的。”

    有些不自信,景陌雪强调道。

    “是是是,媳妇最厉害了。”

    “唉,你就是嫌我笨了。起来吧……”

    “作甚?”

    “揍你一顿,要不然我睡不踏实。”

    赵隶:……

    ……

    长安八十里外,有一小镇,名青衣。

    镇外延绵数里,营帐林立。

    时不时有持戈卫士行过,显然是一处临时营地。

    那竹林的剑士从浓浓夜色中出现,与甲士亮过令牌后,安然行至居中大营。

    “如何?”

    白袍老人眯眼询问。

    剑士摇头道:“确实有人在探查,也确实回了灞水大营。可没察觉有何异样。灞水大营将士一如往常,安置操练值守,没有丝毫不妥。”

    “呵,有探子就对了。”

    老人眯眼道:“这是觉得左骁卫跟右武卫离得太近了。”

    “老爷,您怎么敢肯定……”

    正说着,四名披甲大汉,面有踌躇的进入帐中。

    正是左骁、右武二卫的四个中郎将。

    正常按照军制来讲,大将军总领诸卫,可从前朝开始,这大将军就是虚设之职。一切皆由兵部调度。

    甚至渐渐地,连各卫将军都不再设,各卫只设两至三个中郎将统领。

    换言之,当今的大唐官面上,武将没有能说得上话的。

    虽不至于贵文贱武,可本朝武将顶天也就是个中郎将,这是不争的事实。

    毕恭毕敬的见礼之后,二卫中郎将便说出了自己担忧。

    换防已毕,他们该速速前往相应大营驻守才是。

    要是再这么磨磨蹭蹭,拖延行程。

    万一被人知晓了参上一本,他们担当不起。

    老人也没坚持,听了后竟是当即含笑应允,“从明日起,二卫正常拔营行军就是。”

    见他应下,这四个二卫中郎将当即松了一口气。

    “不过老夫要让你们再行百里后,分四路迂回长安。”

    起身行至堪舆图前,“这,这,这,还有这。在此四地驻守兵马。”

    闻此,四人对视一眼,其中一个上前咬牙道:“非圣旨与兵部调令文书下达,加虎符勘验,末将等不敢领命。”

    老人微微顿了顿,然后行至案前拿出一方大印,“你要何文书,且与我说来。我这就写给你。”

    “敢问张相意欲何为!”

    有一人安耐不住,厉喝道:“天子旨意、兵部文书、御赐虎符,无此三物而妄图调动兵马者,谋逆是也。我等敬重张相,因此才按下行军速度,可此时不闻长安有变,张相又如此调动我等。

    烦请张相明示,否则我左骁卫,拒不领命!”

    “右武卫亦难受命!”

    白袍老人,或者说张安正吧。

    此刻径直坐在案上,看着眉目肃正的四人先是一笑,然后摇头道:“日前灞水大营换防时,左威卫中郎将旁边那个披挂小将,尔等可识得?”

    四人互相对视一眼,拧眉不语。

    “那人是齐王。”

    张安正低头把玩着大印,无波无澜道:“据本官所知,齐王要谋反了。”

    闻此,帐内众将皆惊。

    “齐王在长安布置多年,灞水大营离长安又太近。他若想带兵进城,不是难事。此刻离长安最近的,便是你左骁右武二卫。”

    “敢问张相,此话当真?”

    “齐王造反,确有其事?”

    “那按流程也该星夜报于陛下,得旨后再带哦懂我等……”

    “来不及了!”

    张安正皱眉抬头,“若老夫所料不错,此刻长安内外,皆有齐王耳目。回京请旨只会打草惊蛇,逼得他狗急跳墙。陛下见齐王未起,也未必会果决下旨。说实话,容大军行至这青衣镇,老夫已然不安至极了。”

    “此皆您一面之词,我等如何相信?”

    “不用你们信,按令而动就是。”

    老头儿捏着大印皱眉道:“灞水大营随时可能兵变,此时所顾虑的不过是你们这未曾离远的二卫兵马。一旦你们再行百里,定能将让其安心。届时你们再回长安救驾便是天大功劳。”

    救驾之功?

    这说到点子上了。

    各卫皆无赐号将军统领,若此时他二卫能凭此大功更进一步,岂不算是各卫武将之首?

    四人中有人眼神一热。

    却也有人迟疑未定。

    “敢问张相,就算您说的是真的。可若按您所行之策而动,仓促间我等至少要一日夜才能赶回长安。万一届时……”

    “陛下宫中有羽林卫,长安城也有金吾卫,各衙各司也皆有差役在。一日夜绝对能守住。”

    在灞水大营,偷偷看到齐王的那一刻,张安正就知道国舅说的果真不错,这齐王要谋反了。

    他想过直入皇宫面圣,对陛下诉说原委,令本就还在的左骁右武二卫不要离开,就地彻查。

    这是最安全,最妥帖的法子。

    可他却不想这么做。

    没错,就是不想。

    他打算让皇帝感受一下恐惧,亲身经历一次危险。

    只有这样,才能让他的心性得到磨炼,只有这样,才能让他醒过神。

    放下天子的身段,明白如今的局势,知道去分辨臣子,知道该做什么。

    齐王造反,在他眼里只是一次对皇帝最好的磨炼罢了。

    皇帝太年轻了,跟那个国舅爷一样,还是个娃娃。

    一个娃娃,可担不起这大唐的天下。

    他这个当老师的,得逼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