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家夫人很良善 » 第九十六章:扶肩而朝

第九十六章:扶肩而朝

    “来了!”

    牛雄心中一沉。

    李泾亦是猛然攥紧剑柄。

    只见叛军前卒攻势一顿,依令退开一道口子。

    当中有披甲配刀持盾的士卒列阵而来,黑压压一片,抵御前进姿态全不同先前士卒。

    ‘终是忍不住了。’

    摇摇头,李泾拍了拍赵隶肩膀,“走吧。能陪朕到现在,倒也不枉朕认你一场。”

    “挡!”

    “进!速进!”

    “上!”

    “持弓掩护!”

    一声声喝令响彻在逼近叛军精锐之中。

    赵隶舔了舔嘴唇,下意识扭头看向景陌雪,见其放箭不停,只是手指间正在缓缓淌血,且射出去的箭羽,也不似先前那般锐利有劲。

    “陛下,都安排好了。”

    曹安良走上前,垂首让人看不清他的神色,“老奴还寻了一个与陛下身姿差不多的人,只要陛下点头,便能让其为替身,换陛下离开。”

    李泾没有开口,只是摆摆手,示意赵隶离开。

    见此,曹安良眼神复杂的看他一眼,旋即伏地行大礼而拜。

    起身后便冲赵隶沙哑道:“国舅跟老奴来吧,皇后娘娘都准备好了。”

    “我姐她……”

    “皇后娘娘不肯走,老奴让娘娘睡了过去。”

    “不要耽搁了!”

    李泾暴喝一声,一剑将在一个叛军脖颈之上。

    剑刃卡住其脖颈骨骼缝隙,一时间竟是抽不出来。

    疼得嘶吼的叛军红着眼,举刀就要劈来。

    这时候还是景陌雪一箭射来,贯穿其咽喉。

    就在赵隶陷入纠结,所有人都苦战煎熬时,一声战鼓突地响彻四方。

    “咚!”

    “咚咚……”

    “咚咚咚……”

    鼓点由慢到快,带着莫名的魔力,让人忍不住去寻其来源。

    只见红日微微展露,光亮照耀下可见远处各街道,犹如潮水般的披甲士卒涌现。

    “左骁卫中郎将邓云鹏在此,叛军焉敢放肆!”

    “左骁卫中郎将杜成睿,特来护驾!”

    “右武卫中郎将刘景……”

    “右武卫中郎将柳植……”

    四道声响突地从四条大街响起。

    闻声看去,四名披甲兜鍪的将领身后,无数士卒披甲执锐,如波似涛。

    “老夫张安正,奉旨平叛。”

    随着这道声音的出现,当看清士卒中的白袍老人时,包括齐王在内的所有叛军,心思皆是沉入谷底。

    无人知晓,二卫为何来的如此之快。

    只知道眼下,是真真的大势已去。

    “不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假的。”

    齐王身侧,有将领吓得嘴唇发白,喃喃自语。

    齐王却是惨然一笑,瞥了眼远处墙头的年轻人影,沉默着抽出了腰间长剑。

    见到这一幕,猜到他要做什么的中年书生却是一把夺过长剑,“殿下万万不可,二卫精锐尚在,既然事已不成,不妨先率军冲杀出去,再谋其他吧……”

    知晓再无机会,齐王长叹道:“终究是,棋差一着啊。”

    而眼看如退潮般撤退收拢的叛军,李泾心中满是复杂。

    望向远处的军中白袍,“未曾想,竟还是靠你……”

    ……

    天大亮,诸事皆随着退散的黑夜,消弭。

    除了遗留的浓郁血腥味,无数长安城百姓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知道昨晚似乎很吵。

    有些早起的人,还看到许多差役士卒推着车出城。

    好奇心驱使他们去瞧。

    然后就看到那些小车时不时往下滴出血水……

    “国舅,上前来。”

    这是赵隶第一次上朝,他不知道自己该站在什么位置,也没人跟他说。

    不过眼下这种时候,也没人挑他的错漏就是了。

    赵隶听到李泾的话,看了眼满朝文武,往前走了几步。

    “再来。”

    瞅着面前的御阶,赵隶抬头。

    只见李泾笑着点头。

    心底犯嘀咕,但他还是走了上去。

    行至李泾面前时,他伸手让赵隶转过去,然后竟是胳膊搭在其肩头,双眼缓缓扫过满朝文武。

    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波澜不惊的眼神,一一扫过众臣。

    身上染血的衣袍,都未曾换下。

    这个动作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昨夜的事,诸位爱卿想必都听说了。”

    李泾冷笑道:“朕也纳闷,那么大的动静,怎么就吵不醒你们?”

    昨夜随着兵部尚书郑瑾年前去护驾的臣子不少,可一直未曾现身的人,更多。

    他打散……清算了。

    “报,陛下。”

    “鹰羽卫来报,反王不见踪影。长安城门已闭,叛军已被全数控制。鹰羽卫等人正在到处搜寻。”

    闻此,李泾眉头一皱,冷冷道:“诸位爱卿就好好在这等着吧,等朕找到了皇叔,再来与诸位议一议。”

    说着就示意赵隶跟他走。

    离开上朝大殿,有些疲惫的赵隶狐疑道:“陛下,去哪?”

    “朕让张相在甘露殿等候。”

    李泾淡淡道:“这么久不见他,朕有许多话要问。”

    张宰相?

    昨夜离得远,因此到了现在赵隶也不知道这位陛下口中的帝师宰相,就是那日竹林中的老人。

    “人家带军平叛救了咱,怎么瞅着你这样,还想着要惩罚他呢?”

    “呵呵……朕哪敢惩罚他?”

    说话时,明显有怨气在。

    “对了,等捉到齐王后,陛下打算怎么处置?”

    李泾皱皱眉,不知道是没想好还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陛下……皇后娘娘给您跟国舅煮了两碗莲子羹。”

    有面色憔悴的宫女走过来。

    “皇后如何?”

    “知晓叛军失败,已然安定了。”

    “那就好。”

    李泾跟赵隶各自端着碗,站在宫殿前默默吃了起来。

    赵隶吃的很快,到是李泾不知道在想什么,吃的有一口没一口。

    当他吃完后,压根没吃饱,见李泾碗里还有大半碗,“姐夫,你不饿给我呗。累了一晚上,饿死了都……”

    沉思中回神,瞧着没心没肺的赵隶李泾先是一笑,然后当这他的面几口将莲子羹吃进腹中。

    “知道朕为何要带你去见这位平叛大功臣吗?”

    “平叛大功臣,不该是我吗?我可是第一个……”

    “别打岔。”

    “哦……我不知道。”

    “朕要让他明白,即使……”

    正说着,见赵隶一副恹恹的模样,顿时无了兴趣,“算了,说了你这傻小子也不知道。跟着去就是。”

    “哦……我饿。”

    “忍着!”

    “就不能边吃边聊?”

    “闭嘴。”

    “甘露殿有点心吧?要不我吃着,你俩聊?”

    “赵隶,别逼朕在这时候揍你。一会朕不开口,你就老实待着。”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