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家夫人很良善 » 第一百六十五章:一封捷报定长安

第一百六十五章:一封捷报定长安

    松州城的郑瑾年弄了一封捷报,这事赵隶压根不知道。

    他此刻正在城里,而城外则是方春阳,以及他麾下所有军队。

    而郑瑾年这份捷报,不说是谎话,可着实也夸大了不少。

    听上去就跟马上就能把方春阳捉去长安一样。

    这事孙德行提醒过他。

    可郑瑾年却只说了句:长安犹如久旱之地,急需这般捷报甘露来安抚人心。

    这份捷报的带来的影响,不止是李泾跟朝臣,甚至不止是长安一地。

    凡捷报所过之地,军民心思纷纷转安。

    一些不该有的小动作小手段,也都悄咪咪收了回去。

    ……

    长安,皇城,皇后寝宫。

    李泾没再日夜待在甘露殿,身边也没再让一群大臣围着。

    就陪着赵柔,一起用膳。

    “小家伙闹得厉害吗?”

    李泾抚摸着已经很明显的肚子。

    “这小家伙白日安分,到了晚上偏就开始闹腾。着实让臣妾不得不跟着日夜颠倒呢。”

    赵柔脸上满是幸福的苦恼。

    “来,吃些粥。”

    “臣妾自己来。”

    “别闹,朕喂你。”

    几口粥下肚,赵柔脸色已然是一片绯红。

    李泾笑着拿起手帕给她擦了擦嘴,这才如释重负的松下一口气,“朕能遇见你,当真是三生有幸。”

    “嗯?”

    赵柔愣愣道:“陛下说反了吧,应当是臣妾的幸事才对。”

    “你让朕知道了何为情爱,也给朕添丁续子,更别说那位名震天下的国舅爷。”

    看着他满是轻松的神情,赵柔亦是忍不住的露出笑意,“隶隶刚走时,臣妾还担心的夙夜难寐,生怕他遇到危险,又怕辜负陛下期许。说起来,臣妾到现在也不敢相信,隶隶他真的替陛下分忧了。”

    “何止是分忧啊。”

    李泾喟叹道:“这一封捷报,比朕那道圣旨都来得有用。得此国舅,实乃上天眷顾。”

    “陛下今日不议事吗?”

    “不了,今日一整天,朕都陪着你。”

    要说长安城里,受到这份捷报影响最大的地方,那就是教坊司了。

    压抑许久的男人们,一时间都让诸位花魁有些承受不住。

    连带着其他勾栏青楼,都是爆满非常。

    所以,对赵隶最为好奇且感恩的,就是这些小娘子们。

    你想想,满城的小娘子们在软成一滩烂泥之际,看着身边恩客给的银子,谁不会情不自禁的念叨一声,大帅威武?

    当然了,这些赵隶是全然不知道的。

    相比于安定下来的长安城,此刻的隆州城,那才叫一个惨烈。

    较之前几日的松州城都不遑多让。

    唯一不同的,那就是守城的大梁山汉子本事不弱,没到那般岌岌可危的地步。

    为何明知方明忠在城里,他们还敢如此猛烈的攻城?

    因为在方春阳抵达此地的第一天,方明忠就被赵隶下令,活剐与城头之上。

    拿在手里要挟他,使其投鼠忌器不好吗?

    好。

    可是赵隶还是这么做了。

    “十三叔,你说我前几天是不是应该忍一忍?现在这方春阳跟疯狗一样,不要命的让手下攻城。弄得……”

    赵隶蹲在旁边,看着赤膊上身正在包扎的牛雄。

    大马金刀的坐着,牛雄冷笑道:“你小子别装了,俺们没人怨你。想杀就杀,何须后悔?”

    “十三叔果真好汉!”

    赵隶凑上前递过去一瓶药粉,“这般镇定的姿态,着实让我敬佩不已。我对十三叔的敬仰之情,当如滔滔江水一般,一发不可收拾,又如……”

    “陌雪,把你男人带走!”

    牛雄嫌他烦,扭头冲景陌雪招呼。

    拄着脑袋的景陌雪没有动静,只是喃喃道:“不对啊,我爹跟六叔没去梓州也没去宁州,那他带着那些弟兄去哪了?”

    眼中精光一闪,牛雄似是猜到什么,不满道:“大哥就是偏心,什么事都想着六哥不带俺。”

    “十三叔你知道?”

    赵隶可是一直为这事苦恼,闻听此言当即就凑过来。

    “知道,可老子不想跟你说。”

    “说说呗。”

    “滚犊子。”

    好不容易包扎完毕,牛雄活动一番手脚大咧咧出了屋子。

    “媳妇,你能猜到吗?”

    带着最后的希望,看向景陌雪。

    只见她直起身,理直气壮道:“我什么时候动过脑子?”

    “唉……”

    叹气一声,就在他打算好好分析一番时,门外赵正康却是快步走来。

    “大帅,下官有要事要报,不知能不能随下官出去……”

    赵隶刚想应下,就听见景陌雪冷声道:“你要是敢出去,今晚别想上床。”

    还有这好事?

    赵隶下意识就嗖嗖跑出去两步,可察觉到背后针扎一般的注视,只得耸耸肩冲赵正康道:“无妨,是事关大梁山吧?你说就是。”

    见此,赵正康只得叹气道:“今日城里又生了两件事,大梁山的好汉因为一些琐事,闹起来了。”

    “闹就闹吧,眼下毕竟要以守城为第一要务。”

    “动静不小。”

    赵正康低着头叹气道:“唉,苦主是城北张家,张家在城内向来以良善人家著称,灾年舍粮、修桥铺路,碰见谁有苦难,张家人都会去帮一帮。因此在城里颇有名望。

    可现在……”

    脸色渐渐开始难堪,赵隶没有去看景陌雪,只是点点头道:“你尽力压下,我会找十三叔再谈谈。”

    这些时日,赵正康似乎也看出来,这位国舅爷在大梁山的地位的确不低,可却难以约束其众。

    因此只得点点头告退。

    走到景陌雪身边,赵隶苦笑道:“媳妇,管管你娘家人啊。”

    “你还是去找十三叔吧。这事我不想掺和。”

    “你管不了?”

    “没法管。都是这么多年的弟兄,有的我还得叫声叔叔,你想让我咋管?一刀砍了?”

    “倒也不是,你去劝劝啊。”

    “你觉得我像是会劝人的人?”

    景陌雪扭过头,安抚道:“眼下的城里,只有九叔跟十三叔能管得住,我看过了,这次不少人都是九叔的人,你把他劝动,一切好说。”

    “九叔叫什么?”

    “关定海。”

    关定海?

    心里默念一句,赵隶缓缓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