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科技崛起,从带着导师上院士开始 » 第14章 二发SCI

第14章 二发SCI

    江离花了好大功夫才跟陈兜兜解释清楚刚才发生的一切。

    但看着陈兜兜笑吟吟的表情,江离就知道自己白解释了。

    “这是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小秘密哦,我不会和别人说的!”陈兜兜故作严肃的说道。

    江离:“……”

    一脸无语的送走陈兜兜,江离看着小姑娘蹦蹦跳跳的背影,再看看桌上还冒着热气的午饭,不禁摇了摇头。

    ……

    这场小插曲并没有阻止江离科研的进度。

    一切重归安静,整个实验室内只剩下江离一个人,仪器还在嗡嗡作响,各项实验也在有序进行中。

    江离也没闲着。

    趁着仪器运转的间隙,他将自己这段时间的研究成果——整整三十多页草稿纸逐行整理完毕,然后按照期刊论文的论证次序进行完善。

    以江离的脑力,这种只是繁琐、却并无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进展起来效率就要高多了,只用了几个小时,江离就将全部的理论都整理了出来。

    四阶效能理论,顾名思义,它由层层递进的四个篇章构成,彼此之间相互嵌套、相互增幅、互补不足,最终形成了颠覆现有一切理论的伟大创举!

    它的存在,对人类而言绝对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从它开始,将标志着人类的能源工业,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篇章!

    这个篇章的名字叫做——核能!

    核能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能量。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其中C是光速,也就是3后面8个0……

    不难发现,哪怕只有1kg的物质,也可以转化为9后面16个0单位的焦耳能量,这相当于2100万吨TNT炸药爆发的能量……大约是小男孩的两千倍!

    江离的手指忽然顿了一下。

    他不知道自己发表这篇论文,对于整个人类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就像当年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质能方程时,不知道后世将会有几十万人因此而丧命一样。

    核能就像一只潘多拉的魔盒,它可以是带领人类高速发展、冲出太阳系的神祇,也可以成为毁灭人类的魔鬼。

    最终,江离还是决定发表这篇论文。

    我们不能因为恐惧花的枯萎,就拒绝一朵花的绽放。

    它的意义,取决于人类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

    江离相信,人类一定会在关键问题上,作出最正确的选择!

    “现在,投哪个期刊好呢……”

    想要推动第四次能源革命,就必须选择一个足够有影响力的期刊,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信息扩散出去。

    提到期刊的影响力,就不得提到著名的‘h指数’!

    目前而言,全世界期刊的影响力评估,一般都采用h指数法,即一个出版物中,至少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这个最大值就是出版物的‘h指数’。

    h指数最高的期刊,毫无疑问就是当今世界的三大检索系统——CNS。

    《自然》(Nature)的h指数为355,位列第一名。

    《科学》(Science)的h指数为338,占据第二名。

    《细胞》(Cell)的h指数大约是253,之所以比前两者低很多,主要是因为Cell只收录生命科学领域的论文,属于偏科严重的那种,虽然整体上比不过前两者,但在生命科学领域,Cell却要超过两者。

    至于国内的期刊,一般都集中在十几到一百出头,由此可见差距有多么悬殊。

    而即便国内最顶级的核心期刊,h指数也没能超过130,这与300+的SCI、NA相比,几乎就是两个时代的产物!

    在h指数中,200往后,每提升10几乎就是一个质的飞跃。

    国内最顶级的学术期刊有七个,统称为国内核心期刊,这其中则是以南大核心为首,北大核心和科技核心次之。

    同时,这些国内核心期刊对于论文作者的审查也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

    北核要求作者最少得是二本高校的硕士讲师以上,而南核也要求作者拥有博士学位且是副教授职称以上。

    这也是绝大多数高校,导师抢学生论文的根本原因。

    反正给你你也发表不了,你资格不够,所以就把一作让给为师吧。

    值得一提的是,张玉溪手中那篇核心期刊论文,他的名字就是二作。

    当然,随着这种现象逐渐成为明面上的潜规则,很多高校在审查学生毕业、申博或者奖学金时,也会把学生的二作默认为一作。

    “诶……”

    江离不禁叹了一口气。

    从本心上讲,作为一个夏国人,他是非常愿意把这篇足以改变世界的论文留在夏国的,可特么条件不允许啊。

    他既非高校的硕士讲师,也非博士,更谈不上副教授了。

    他只是一个研一的助教。

    甚至在拿到研究生毕业证之前,他的学历仅仅只是普通本科。

    国内几乎所有的上升通道都需要论资排辈,而非能者居之,科研更注重人情世故,而非学术本身。

    他倒是想投给国内,人家也不要啊,编辑一看你只是个本科学历,直接就pass掉了,看都不看一眼那种。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了。

    要么投SCI,要么投NA。

    江离陷入了痛苦的纠结。

    如果被其他科研工作者知道江离在为投SCI还是NA发愁时,一定会气的吐出三升血!

    别说SCI或者NA的正刊,就是它们下面的子刊,能被选中都是天大的荣耀,档案中能有这么一笔,学生的学术生涯将再无半点阻力,教师评职称也将会获得巨额加持,前途无量!

    那可是国际顶刊,远非国内期刊可以相比。

    一般来说,从权威性、投稿难度和综合影响力上看,期刊的排名大概是这样的:

    省级<国家级<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四区<sci二、三区<sci、na一区正刊

    这其中,SCI四区虽然是SCI中含金量最低的部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依旧比南、北大核心的影响力要高出许多。

    最直观的例子,从教育部规定的评职称加分上来说,SCI四区能加10分,而南、北大核心就只能加6分……

    “那就还是投SCI吧……”

    江离上次投的就是SCI,相比于NA,投SCI更为轻车熟路一些。

    将所有的论文和实验数据都整理好,反复确认没有任何疏漏之后,江离打开邮箱。

    收件人依旧是《Science》期刊的编辑部。

    点击!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