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诸天从道果开始 » 第十章 传说之力兑换‘过去弥陀经’!

第十章 传说之力兑换‘过去弥陀经’!

    一夜吞吐灵液修炼,房间内的灵雾却丝毫不见消耗,白雾缭绕,恍若仙境一斑。

    修行了一夜,洪易就从炼骨武师的巅峰,半只脚跨入炼脏先天,再有一日巩固,恐怕立刻迈入武道先天的境界,不得不说,灵气对于武者而言,简直就是最好的灵丹妙药,而且温和易吸收,老少皆宜,想到这里,洪易眼中一亮,只不过随即反应过来,这聚灵阵和他可没啥关系,他又有什么脸面向对方提要求呢?

    就在这时,方寒小心翼翼的将一块块手掌大小的玉璧收集起来,磁场一收,满屋的灵气缓缓消散,不过一会儿的功夫,灵气就消散殆尽。

    “洪兄,灵气乃是灵界之气,阵法一收,灵气自然消散天地之间,等你我再修炼时,再行安置不迟!”

    故意无视洪易眼中的渴望,一夜修炼,因缘加深,已经有了兑换出‘过去弥陀经’的希望,他自然不想这聚灵阵暴露给第三个人。

    二人约好中午一块去黄粱酒楼用餐,这才各自分开,方寒洗漱完毕,又将镶嵌在地毯下方的元磁宝石取出,这才沟通起了因缘道果。

    嗡!

    一声似是天地轰鸣一样的震响在他耳边响彻,下一刻,他的脑海深处就有一本恍若实质的‘过去弥陀经’浮现出来,随后就见洪易从得到‘过去弥陀经’开始,所有的修习经验、感悟,统统化作他的本能,灵魂一阵阵膨胀,出窍,夜游,日游,显行,附体,只是眨眼之间的功夫,他就拥有了洪易修行一年的道术功果。

    而在这同时,他的传说之力蓦的被无形力量所吸收,从方圆百米的范围,瞬间缩减到了九十九米,同时心中直觉告诉他,他传说之力所能够凝聚东西的品级,下落一级。

    传说之力,乃是他携‘因缘道果’占据此界他我之身后,身居某种大罗本质,才具备的力量,这种力量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包罗万有无所不备,诸如复制灵丹,解析阵法符文,几乎可以算是一个万能油的东西,而且消耗的传说之力,第二日就能够恢复。

    “没想到,这‘过去弥陀经’,对传说之力的消耗,竟然是彻底的损耗,看样子,日后非必要,不用用传说之力来替代因果兑换的消耗了。”

    传说之力是占据他我之身后,所具备的大罗本质才拥有的一丝专属大罗神仙的力量,用来一次性消耗,且不说会不会影响到他自身的那一点大罗本质,只是传说之力能够复制的东西品级下降一级,就让他感觉到难以接受了。

    复制一枚虎狼丹,消耗的传说之力不足三分,一日能够复制出三十三枚来,而如阴阳桃神剑,也不过是消耗他两成二的传说之力,而缩减一米范围的传说之力,其代价,等同一日少了三分之一枚虎狼丹,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能够复制物品的品级直接减小了一级。

    “宝月光王身!”

    方寒轻声一喝,神魂出窍,只见虚空之中不断地有光闪烁,在传说之力的凝聚下,方圆百米的太阳光直接被凝聚到了他的神魂之上,不一会儿,包裹在神魂之外的‘宝月光王身’就充满了琉璃真身,宛如实质,散发着炽热神威。

    轻轻一挥手,一股炽热风暴平地升起,屋内一把盛水的银壶在这股炽热风暴下,直接化作银汁,落到了地面上。

    “显行之威,不亚于武道先天的宗师了,而且论攻伐之威能,接近灵肉合一的大宗师了。”

    “夜叉王之叉!”

    ‘宝月光王身’一凝聚,神魂深处升起一恶念来,下一刻,恶念缠绕,传说之力再次增幅之下,一柄钢叉率先凝聚出来,紧跟着,夜叉王也随着恶念而涌现,随后被他神魂炼化,成为神魂的护法。

    夜叉王与‘宝月光王身’不同,一柄钢叉通体漆黑,深沉恶意缠绕,仿佛有冤魂嘶吼挣扎,而夜叉王本身更是无比的邪恶,如同恶魔的化身,凶戾无比。

    道术中的显形境界,灵魂蜕变成神魂,天生就能够凝聚天地之气,手段变化无穷,寻常武师、先天宗师,几乎反抗之力。

    “恶念化夜叉王,杀念可化罗刹王,凶念是修罗王,战斗之念就是金刚王,愤怒灭世之念更可化毁灭明王,有阴阳桃神剑,我的神魂力量、本质都增幅数倍,真正斗法,已经接近鬼仙手段了。”

    短短一日功夫,从出窍夜游到神魂显行,不得不说,他这金手指开的让他自己都感觉到有些梦幻之感,偏偏那属于洪易一年修习道术的感悟经验完全化作自己的资粮,一点一滴,都真实不虚,不得不让他感慨‘因缘道果’的逆天,这道果之能,仅仅是炼化万分之一,就堪称逆天改命了,真不知道,继续祭炼下去,会增加出什么样的威能来。

    神灵,凡人不可直视,而道果,显然是不亚于神灵的存在,甚至某种程度,比之神灵更加高贵!

    ……………………………………………………………………

    黄粱镇中心,也就是黄粱酒楼,镇上最大的一所酒楼,黄粱米饭远近闻名,而黄粱酒就算是举世闻名了,多少人不远万里,来到黄粱镇上,为的就是一口黄粱酒。

    黄粱一梦百年过,人生不过一口酒!

    南方七洲的稻米稻种无数,堪称天下之最,而黄粱米,却是米稻之首,就算是在西京,大乾皇室,也不是每一日都能够吃的上的。

    洪易与方寒一行,既然来到了这黄粱镇上,肯定就不会错过这黄粱米饭和黄粱美酒,非要一饱口福不可。

    黄粱酒楼位处镇子的正中央位置,高约三丈三层,酒楼后面是地雁江,源头是白浪江地分支,清幽茶树遍布江边两岸的青石堤坝上,江水幽深蜿蜒,穿过这黄粱镇,就仿佛是一道水晶河一样将镇子分成两块,河中鱼虾无数,堤坝下面妇女洗衣,儿童戏水,好一副热闹的场面。

    “看着黄粱镇,却是一副盛世的景象,却不知各州早已潜流激荡,匪患四起了,三王争位,嘿嘿,不知道最后花落谁家了。”

    方寒看得眼前热闹的景象,有些出神,也有些感慨,这般景象,换在封建时代的哪一个王朝,都算是盛世了,可据他了解,这大乾王朝开国不过六十载,就已经是暗流涌动,有了些许动乱的苗头了。

    “不知道方兄弟对三王争位,有何看法!”

    站在酒楼门前,看着江中美景,洪易也没有急着进楼,却与方寒叙起话来,言语之中不无试探说道。

    “怎么,洪兄可是想为玉亲王做说客?”方寒似笑非笑,看着洪易,想看看这位未来的亚圣,阳神,纪元之子,会说什么。

    “方兄弟,你我一见如故,我年长你几岁,就直说了,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方兄弟天纵奇才,何不加入朝廷,为国为民,尽一份心力。”

    洪易言语缓慢,似是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慎重考虑:“在野修学固然是好,但在朝为官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而且还能为国为民,出一份力,贤弟若是一味在野,固然能够独善其身,全了家族之义,父母之恩,可天下少了贤弟,未免失去了几分颜色,更埋没了贤弟一身天纵奇才。”

    “君子之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即得天授之资,正所谓,天予弗取必有殃灾,不知贤弟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