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灱武行 » 第三十八章 师父失踪

第三十八章 师父失踪

    留给两人的空间并不多,街上热闹,逛着高兴,却不能说悄悄话。青年男女相会,最终去处都是人少僻静之处,这样一来,说话才能小声温柔应景。

    两人在城中四处逛了一圈,买了些好吃的好玩的,下意识走到书院外桑树林子,在树林内一简单凉亭处坐了下来。

    既然说是要找段乾林,至少走城东书院这个方向是没有问题的。书院这几天没有开课,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两天以后的庆功大会,没考试的学生们都回家休息去了,这里比平时少了不少人。

    “你们这一路去,除了考试都做了些什么?”此时柳儿早不知道什么时候自然靠在杨炎灱身上,望着一排排桑树,既像审问,又像好奇,随意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杨炎灱说道:“吃饭睡觉看书想柳儿。”

    “去,我才不信,省城好玩,各地人汇于此地,你和那段乾林能安心呆在客栈里?”柳儿听杨炎灱这么一说,心里高兴,却不能表现出来,故意还要这么一说,看能不能激出对方说些更好听的。

    他哪懂得这些,不过比段乾林那莽夫略强一点,笑道:“老段,他能玩出个什么花样来?”

    不管怎么说,都会被柳儿抓住把柄,这正是打情骂俏之道。柳儿道:“也对,段乾林比你老实得多,不苟言笑。我见那刘什么行就是一公子哥儿,想必你如今这一套油嘴滑舌也是在他那里学得。一定在省城操练不少,反正你在七台也干过这事。”

    女人的记账本事,是天生而来,不用在书院学习,而且都是记的花账。

    虽然是小两口戏谑之言,杨炎灱心里也是苦不堪言,慌道:“刘书行和程俊杰财大气粗,我哪敢终日和他们厮混,而且他们也没有做甚出格之事,只是顽皮读不进书罢了。”

    柳儿也不纠缠,靠得累了,稍微调整身体,就像一只小猫,睁大眼睛仰头望着杨炎灱,说道:“这次你的名字写在榜上,确实长脸,母亲嘴中不说,心里确是欢喜得很。不过,这样一来,把我们的事办了,又要安排后面的差事,父母投入颇大,往后两年,可要过些紧凑日子。”

    她说得很委婉,这“我们的事”就是两人的婚事,父母则是杨依贵和穆氏,私下改口倒是挺早,她主动说出来是为提醒他,当然脸红扑扑的有些不好意思。

    杨炎灱沉浸于此,根本不在乎谁说这个事情,拍着胸脯说道:“这我自然清楚,你不用担心。”

    柳儿并不多言,既然他都中了举,以后诸事自然也会有法子。

    杨炎灱又把省城和冯何生的事向柳儿说了一遍,柳儿就当听了一个奇遇故事,心中觉得自己夫君有不少本事,定是能干之人。

    两人卿卿我我,天色微微暗了下来,一阵冷风吹来,才想起今天刚回到七台城就跑了出来,还是早点回去像话。

    回家的路上又顺便买了一些东西,调整好状态,才一本正经地回到屋中。

    几个长辈终于在家等到了二位回来,两位母亲这时再没有抱怨之词,柳儿父亲依旧在屋里修养,知道自己的病会惹人,一直少见人,今天这事比较重要,出来找个招呼,礼节性的坐了一下又回屋休息去。杨依贵倒心里责备儿子玩得忘乎所以。

    一屋子人坐了不久,高高兴兴的谈了一下考试的重要性,正儿八经的讨论起两家人以后的走向。两个年轻人处了这么久,既然早有约定,不久后的亲事自然是首要谈论的事情。

    穆氏早有准备,钱千辛万苦存了一部分,再去钱庄借一部分,有个新房宅子应该没问题,结果婚姻大事两家人三下五除二能说到一块去,很快就把事情商量好,就等选个良辰吉日搬进新房洞房。

    结果对于杨炎灱今后干什么营生差事却各执一词。

    杨依贵老一套,觉得自己这个郎中干得还不错,比起一般人受人尊敬,收入不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儿子虽然像他娘不见得比自己聪明,但是加以时日,以后做个医官,富足一辈子没有问题。

    穆氏自从年轻时嫁来杨家,怨天怨地没有一件事情顺心,还好有个聪明儿子像自己,多少能读些书,肯定再不愿意儿子再学着杨依贵老实巴交,坐一辈子乡下医生,还不如趁自己再存些钱,去过个什么生意或者找些关系做官。

    这主意何氏也是比较赞同的,既然都考了试,去官府挂了名头,找些路子,有个一辈子的出路,也不枉这么多年的培养,而且看上去,未来女婿比较适合干这种事情。如钱不够,自己家还有些积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都是为了后辈们有好日子过。

    长辈们的提议不是没有一点道理,只是杨炎灱的想法和他们有些不一样。

    他再也不想用父母的钱了,柳儿母亲的钱更是用不得。年轻人总有一股不屈服现实的豪气,自己书能读,科举能上榜,武术也能练得好,是时候自己操持自己的事情了。

    就算自己要拿钱买官,也要自己赚钱,和刘书行也能谈得上赏识交换,哪能动不动就掏钱求人。

    说来说去,也还是只决定了杨炎灱和柳儿得婚事,购宅子。选日子成亲,少说也要几个月,至于年轻人的前程,那更遥远,不急于一时,待成亲后再慢慢理会不迟。

    柳儿哪管那么多,只要和书生名正言顺成了亲,两人能在一起照顾父亲母亲,他去给胖子卖酒都没有多大关系。

    ……

    书院准备了两天,又向城中百姓敞开大门,要向人们展示一下中举书生们的风采,鼓励人们重视文化,也给书院做做宣传,给朝廷增加一些收入,输送一些人才,算是大功德一件。

    可惜当日,书院来人还没有体力大赛来的人多,毕竟识字的人当下不算多数,那些之乎者也老给人一些悬在空中云里雾里的感觉。

    只有商人和当地士绅政要们怀着各种目的参加书院的庆典,有的富商还要上台讲上几句,不知道给书院捐了多少款。

    杨炎灱和刘书行自然是要上台展示的,程俊杰老爹多少向书院表示了一些,属于被邀之列,带着儿子左右周旋。

    只有段乾林无所事事,在熙熙攘攘的人中逛了一逛,便回寝睡觉,他早已收拾好行礼,准备过几天动身,回到老家跑镖去。此去一别,不知道何是才能又回到住了两年多的七台和城东书院。

    托杨炎灱的人情,冯何生还是被程俊杰家请去做了伙计,进货卖货搬运,老爷子叫做什么,自然不能怠慢,要听话形式,不管如何,比在省城偷鸡摸狗有了上顿没下顿要强。

    待一切过场流程弄完,拿着文书去官府登了记,杨炎灱才抽空去师父家里探望。

    几月未到此地,不知道胖子又长胖没有,祖传药酒生意如何,几个师兄如今还有没有按时来习武,还是都找到了自己的事情做?

    今年有几个师兄都学手艺赚钱成家立业去了,胖子偶尔显得有些落寂,这些小孩都长大了,总要奔自己的前程,不可能和自己这个老光棍厮混下去。

    过去一个徒弟走了,又在外面去哄骗两个不懂事的小孩做做徒弟,如今年岁大了,好像从中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逐渐失去兴趣。看着萧条的后院,就和毛头儿两人坐在一块花生米下酒,开开无聊的荤玩笑。

    杨炎灱出过熟悉的巷子,来到胖子住处,敲了好几遍门,始终没有人应答。

    心中嘀咕,这胖子平日里没见出远门,在这节骨眼,却不在家。胖子行事,向来走阴走阳,让人并不奇怪。

    奇怪的是,杨炎灱连来几天,都不见胖子,毛头儿也不在,旁边邻居并不怎么待见胖子,一概不知其去处。

    杨炎灱又去那酒铺寻了几次,也不见胖子和毛头儿二人。一问隔壁商户,才道这祖传酒铺已经关门好些日子。多问上几家,又有人听说这酒铺老板出了些事,具体什么事情也不清楚,可大可小,都是道听途说。

    七台虽小,无缘无故少了两个人总会有人知道,况且胖子还有几个徒弟。

    ……

    铁匠铺炼炉庞没有好像没有春夏秋冬,所有人光着身子赤膊上身,大汗淋漓干着活,叮叮当当敲个不停。

    “我就知道你会来找我,我等你好久了。”白云滔看着杨炎灱有些疲惫地说道,“这一年多时间,老四老六都随家搬走了,我也老大不小回家做活,我回家以后,师弟们都陆续各奔前程。前些日我路过书院,见榜上有你大名,不出所料,我们师兄弟几人,就你出息,日后必有好的出路。你我兄弟几人,如今各奔东西,人之常情,没有必要介怀。”

    杨炎灱心中有些着急,不是想来和二师兄感概,直接问道:“我是来寻师父的。”

    白云滔说道:“师父我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杨炎灱又问:“师父老大不小了,不可能突然说又要离家再去闯荡,就算出门不可能连你也也不知道,平日里你们就一点没有来往?再说那毛老头也不见人,两人同时失踪,没个来由,必有蹊跷。就算你真不知他们在哪里,也当告诉我,我走这两月,出了什么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