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半支烟的爱情 » 第12章 男人缺货

第12章 男人缺货

    好友从上海来,做为东道主,我自然要为她接风洗尘。之前打电话给她,问她想吃什么,好做安排。她说随便,主要是找几位圈内文友,聊聊天。于是,我们在电话里拟定客人名单。我说了一个人的名字,她说行。我正想下一个人选,她插嘴道:就我们三位女的没意思,找位男士。我大脑里迅速闪过一串名字,不料我说一个,她否一个,最后好不容易有一个获准通过,我这才松口气。急忙打电话过去,不幸的是,这位“幸运”男士正在广州改剧本,最快也得下个月回来。没办法,我只好翻通讯录,翻来翻去,找不出一位合适人选,最后只好补了一位圈外男士进来。

    去机场接好友,我把后补进来的这位商界男士情况向她做一介绍,她听完点点头,然后轻叹口气,略带几分无奈的口气道:“看来,男人比较缺货。”

    我先是一怔,转而会心一笑,颌首赞许。

    的确,时下文人圈,似乎女作家人气比较旺。曾几何时,文学与艺术天地,一直是男人的天下,偶尔露出几位女作家,也被视为边缘写作,私人写作,入不了主流。不知从何时起,这种男人称霸的格局,开始倾转,越来越多的女作家粉末登场,被读者和市场所接受。大有取代男士成为主流之气势。

    细推起来,这种格局应该是从8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的。在封闭了30多年之后,市场经济的大门打开,人们纷纷涌入商海,一时间,老板、大款、经理成了新时代的代名词,吸引了众人眼球,而曾经令人瞩目、敬仰的作家、文人,却退居幕后,无人问津,显的有些灰头土脸的。作家们当然不甘,除了少数坚守寂寞,大都转向商业写作,有的干脆弃文从商,而那些尚未从文的,则一步到位,直接从商。

    在求学择业这个问题上,男人一向是比较功利的。文学走俏,就涌到文学小路上来;商界繁华,又都纷纷下海搏揽众击;政界诱人,便想方设法挤进政府,以保仕途。相比之下,女人就比较超脱,虽然也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坚持已见,根据个人喜好求学择业。不喜欢爬格子,不会因为稿酬上涨、作家地位提高而趋之。喜欢爬格子的,亦不会因为稿酬下降、作家身份降低而弃之。也因此,时下图书、报刊,大都成了女人的领地。

    不过话说回来,女人也不是什么事情都超脱,譬如在婚姻问题上,就相当功利。远的不说,自60年代起,先是根红苗正,而后方向盘(指司机)、听诊器(医生),到了80年代商人走俏,最好还有海外关系,90年代更直接,流行起垮国婚姻来。总之,不论哪个年代的女人,在选择丈夫方面,居然惊人的相似-把个人喜好置之身后,把时代特色放在首位,选择那些既妥当实惠、又能带来丰厚回报的绩优股。

    其实想想也难怪,女人-至少是一部分女人,是把婚姻视为职业的,她们一生的梦想,就是做一名不领薪水又有钱花的全职太太。虽然现在稿酬不断上涨,但比起财源滚滚的商界来说,还是杯水车薪。象罗琳那样靠写作跻身富人行列的屈指可数,一般人仅靠稿费是养不起全职太太的。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文人圈里的优秀男士,成了稀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