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悍匪荣耀 » 二百二十三章 论新政

二百二十三章 论新政

    桌上三人顿时被他这一句话惊呆了,不可思议地望着他,荆公新政的事情全天下闹得沸沸扬扬,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荆公虽然是前些年刚刚被册封的封号,可也是妇孺皆知的事情,花荣一个读书人竟然会问出如此拙劣的问题。

    闻焕章脸上更是一片红一片青,他感觉自己被戏耍了。

    “学究先莫生气,小女子既然如此说,自然有道理,闻先生不如问一些具体事项,黄辰公子也好针对性解答。”火凤凰看到闻焕章脸色铁青一片,连忙替花荣辩解

    闻焕章闻言淡漠地点点头,开口问道:“荆公的青苗法可为国库增收,使国库充盈,黄公子如何看。”

    看到花荣一脸懵的样子,闻焕章只好忍着怒气,把青苗法具体细则为花荣讲述了一遍。

    听完闻焕章的讲述,花荣顿时松了口气,说来说去不过是国家为民间放高利贷的事情,花荣答非所问道:“先生以为,百姓和朝廷哪个重要?”

    “朝廷为国家,有国方有家,无国之护卫,百姓焉能独存?”

    “那先生以为是国家比百姓重要?”

    闻焕章摇头道:“非也,没有百姓,哪有国家?国与家,两者本就是相依互存,本无高低贵贱之分,何来谁比谁重要之说。”

    “既然同样重要,没有高下之分,为何在百姓饥寒困窘之时,还要强征百姓的青苗税,为何不能平等对待,百姓饥荒之时,发放一些钱粮下去,等百姓秋收之时,再一发还给国家便是,为何要一季便要收取百姓两成的利钱,这不是变向强加赋税吗?”

    “非也,非也,国家贷与百性钱粮,是自愿关系,并非强迫百姓借贷,而且此事对于饥荒之年的百姓,无异于救其一命,如何成了强加赋税。

    再者说了,十取其二,对于刚刚收获了粮食的百姓来说,不过是如毛毛细雨,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如此,既救百姓于生死之间,又能充实国家之钱库,岂不是一举两得之事。”

    青苗法简单说,就是朝廷给百姓放贷,年率为百分之四十(以春秋之际的半年为周期,每一季为百分之二十,一年两季,总下来就是百分之四十。),如此高的利息在那是已经是低的,民间借贷超过百分之百的比比皆是。

    “先生也说了,借贷之时为百姓生死存亡之际,学究以为百姓在这种情况下,还有的选择吗?

    至于先生说的一举两得,是不是真有其事,相信诸位都清楚,否则也不会今天不闻青苗之法。

    荆公的意愿是好的,但是实行起来是非常困难,因为朝廷根本就不具备实行这项政策的先决条件,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托非人,任何事情只要有官府插手,再简单都会变得极其复杂,此法实行下去,民间怨声载道,不得不取消便是最好的证明。”

    听花荣说了半天都是有了结果的事情,闻焕章面带不屑地道:“黄辰公子可是有更好的解决之法?”

    花荣脑海中想到后世各种针对高利贷者的政策,但是感觉太过复杂,自己都不一定能够说清楚,犹豫着道:“解决之道是有,但是非常的复杂,不是一句两句能够说清楚的。”

    “任何有利于民的政策,都是经过万千准备,方才能够实施,若是闻某连听的时间都没有,还谈何变革?某愿闻其详。”

    花荣本打算以混沌语糊弄过去,看到闻焕章一副我的时间很充裕的态度,只好硬着头皮道:“这件事的解决办法其实我也在研究当中,我便把自己所想讲出来,若是不对的地方,你们可别笑话我。”

    看三人都一副愿闻其详的表情,花荣整理了一下脑中的思路开口道:“要解决这种问题,首先,朝廷需要成立一个单独管理钱财的金融机构,这个金融机构……”

    “何为金融机构……”

    “呃,这个,这个金融机构吗,可以看做是专门管理钱财的钱庄……”

    “什么是钱庄?”

    ……

    高利贷这个问题别说是宋朝了,几千年来,无数能人志士,对放高利贷者进行严厉打压,出台了无数的政策,可是,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直到千年后,高利贷者依旧猖狂于世,屡禁不绝。

    花荣要讲的,都是后世一些整治高利贷者的经验,可是现在宋朝连钱庄都还没有兴起,要谈论后世的模式,实在把花荣烧脑烧的不清,每个政策的实施,都不是单独进行的,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想要把千年后的模式讲透彻,凭花荣的脑容量,还真有点儿不足。

    但是花荣可以将一些比较浅显,或者模糊的东西给两人。

    随着花荣话题的深入,不仅闻焕章不断向花荣提问,天之娇女的火凤凰也被花荣讲出来的新颖金融概念,深深吸引了,尤其是对于钱庄的各种运营模式,极感兴趣,不停提出各种问题,把花荣的话题引向了钱庄金融方面。

    闻焕章看到两人话题越引越偏,急急忙忙打断两人的话题,把话题重新拉到正题上,他对于什么金融机构并不太关心,他更关心的是青苗法的利弊以及解决之道。

    对于花荣描述的解决之道闻焕章虽然有很多疑虑,但是他提出的一些疑惑,都被花荣轻松解答,而且以他的智慧,清楚地感觉到花荣提出的解决之法,比起荆公的青苗法,高了不止一筹,他对于花荣的态度霍然而变,越来越显恭敬。

    谈过青苗法的利弊以及一些解决之法后,闻焕章又把免疫法、均田法、保甲法……等政策,详细给花荣讲解,请花荣一一进行解答。

    花荣对于王安石这个牛人是非常佩服的,他的变法在后世看来有很多不妥之处,但是在当时,这些变革对于朝廷是绝对利大于弊,可以说,王安石变法是商鞅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可惜的是,神宗不像秦孝公那么有魄力,多次受到流言影响,中途中断变法,致使王安石的地位起伏不定,最终导致威信不足,身边无人可用,地方的官吏对于变法更是阴奉阳违,打着变法的幌子,变着法的搜刮百姓,随着神宗病逝,变法之路彻底告终,使得强宋之路,截然而至,令人扼腕长叹,若是王安石的变法之路能够继续走下去,恐怕再也没有弱宋之说,要知道,王安石的变法专门针对军队、以及缺马的情况进行了变革,扭转了北宋边境屡战屡败的局面,在王安石的指挥下曾经扩地千里,可惜随着王安石的落幕,这些政策全都被废除。

    花荣无论前世还是今生,对于所行的政策都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可是挡不住后世那种信息大爆炸啊,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无数的信息自动往你眼睛里蹦,总有吸引你眼球的,很多东西他即使不用心去研究,也能在偶然间了解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