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浒之悍匪荣耀 » 三百一十一章 明义军政务

三百一十一章 明义军政务

    济州侯蒙、呼延灼选择对梁山占领济州无人区的事情,进行冷处理,让明义军众人既松了口气,又感到一阵棘手。

    原计划是利用呼延灼的重骑兵刚刚受到重创,士气不高,采用引诱、伏击、强攻等手段,把这支战力强悍的军队一举消灭,拔掉这个心腹大患。

    可没成想,呼延灼竟然没有上当,反而选择沉下心来,大范围操练民兵,让众人有些失望,明白很可能己方的策略被官军看透,以后想要再找机会剿灭,将会受到更大的阻力。

    但明义军没有选择强行逼迫对方开战。

    不仅呼延灼需要时间整顿军队,对明义军的战法寻找新的应对之策,明义军同样需要时间,来整理自己部队中存在的各项问题。

    明义军的部队中,有一大部分都是训练月余的新兵,对于战阵还不太适应,朝廷选择埋头发展,明义军正好利用这个时间,把军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战斗力快速提升。

    天空中厚厚的云层,把太阳遮挡,为这炎炎的夏天,带来一丝阴凉。

    明义军议事厅前的杏黄旗随风飘扬,议事厅中,军、政头脑齐聚一堂,共同总结这段时间,新部门成立后各自的成果。

    政务丞闻焕章开了头,接下来各部门的主管纷纷汇报自己的成果,以及遇到的难题。

    刑部部长裴宣已经把明义军律法确定下来,正式作为明义军律法的依据。

    新组建的督察、巡捕等执法部门也已经在梁山、镇海城组建完成,已经开始运行,大大提升了两县的治安环境。

    吏部经过一个多月的考核、选拔,已经挑选出了梁山县令、蓬莱、河东三县县衙完整的政务班子,除了河东,已经开始进行运行。

    另外,吏部按照花荣的提议,挑选出了一大批有管理、组织能力的人,分散到各村保之间,担任各个村保之内的长官,帮助行政部门管理基层民众,顺便为梁山政务班子选拔接班人。

    户部比较繁琐,蒋敬只捡重要的来进行汇报。

    首先,梁山多管齐下,投靠来的百姓,只余几千准备迁往镇海县的百姓,尚未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余百姓基本上实现了一户一房的基本生活保障,等到这批人运送到蓬莱岛,就算是彻底解决了这块儿心病。

    医疗方面,明义军体制内的大夫,每人带领二十名医师学徒,为明义军快速培养医学方面的人才,争取尽快完成花荣制订的大夫入村策略,户部还和教育部门商量,准备在新学校开设医学班,培养紧缺的医师人才。

    户部所有成效中,最让花荣在意的,是由萧让、“玉臂匠”金大坚这两个造假的行家,带领一支攻坚小组,研制处了一套不容易被仿制,又能防水的纸币。

    这是明义军的第一套纸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花荣命名为天刀币。

    对于纸币,花荣本意是等明义军各项事务都稳定,有了足够的积蓄之后,再慢慢研究发行纸币,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明义军近十万人的吃穿住行,以及答应发放的薪酬,每一天所消耗的钱粮,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就明义军钱库中那几十万贯钱财,根本就顶不了多长时间,为了扩展财路,花荣把纸币这个概念提前提了出来。

    至于铸造通用的铜币,明义军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足够的铜,纸币是他们现在唯一的选择。

    纸币有一文、五文、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一千文、一万文等七种货币样本。

    根据明义军所拥有的金银铜钱储量,以及粮食储量等各种通用物资,首期共印刷了两百万文的纸币。

    纸币的发行,让明义军即将枯竭的财政资金翻了几番,算是解了明义军的燃眉之急,让每天见到天花荣就哭穷的蒋敬,终于不在拉着花荣倒苦水了。

    不过花荣短期内并不准备加大发行量,毕竟明义军储存的硬通货币有限,要是不切实际地大规模印发纸币,最终会造成货币膨胀的悲剧,害人害己。

    为了方便纸币的兑换,在梁山县、镇海县成立了明义钱行。

    明义钱行的业务并不像后世那样多样化,他们现在唯一的业务,就是兑换业务,把铜币兑换成纸币,或把纸币换成铜币、银两等金属,把整钱换成零钱等。

    新出台的纸币作为划时代新生事物,并不被百姓接受,毕竟真金白银突然换成一张纸,很多人有些接受不了,表示没有安全感。

    加上宋朝统治者为了扩展财源,经常在钱币上做大手脚,每当新币投入使用,旧币就会贬值、或者直接被朝廷废弃,尤其是纸币,蔡京一缺钱就大肆印发纸币,使得纸币泛滥成灾,让民众对于纸币产生恐惧心理。

    无数家庭辛辛苦苦积攒了一辈子的钱,一夜之间就会因朝廷的一道政令,变成了一堆废品,或者购买力缩水近半,百姓现在听到新的钱政发布,心底就发毛,因为朝廷酿成的苦果,全部都是这些没权没势的百姓来消化。

    为了促进纸币的流通,花荣发动众头领,主动到钱庄中,把自己的家当全部兑换成纸币,并把发给军队将士以及政务人员的薪酬,全部使用纸币结算。

    在明义军所有的官方商店,纸币都是通用的,花荣命令商务部下令,酒水、香料、胭脂、水粉、绫罗绸缎以及各种奢侈品,只接受纸币购买,不得使用铜钱、银钱等进行交易。

    对于势力范围内的商家收税,同样只收纸币,不受铜钱,逼迫百姓多多接触纸币。

    为了宣传纸币的好处,消除百姓对纸币的戒备心理,马麟宣传部成立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分散到各处,宣传纸币的好处,解答纸币相关的各项专业问题……

    一件件政策强行推广的政策下来,民众虽然依旧排斥纸币,但是已经有人换取小额纸币,在生活中使用,但是在百姓中,金属货币依然占据主流地位。

    ……

    工部部长宋万向花荣汇报了建设方面的各项成果。

    并告诉花荣,明义军建造的第一艘海战船,经过半个月的测试,已经全部测试合格,明天各项工作准备妥当后,后天将举行下水仪式。

    听到这个好消息,花荣激动的从椅子上跳了起来,恨不得马上去看看这艘由明义军自己建设的海战船。

    海船在江南大型的造船厂可以订购,但价格非常昂贵,没有二十万贯,根本别想购买新船,这还是商用海船的价格,至于适合海战的海战船,根本不允许民间私自拥有。

    虽然明义军极度渴望壮大水军力量,但是根本没有余财去购买昂贵的海船,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只好买来原材料,由孟康组织船匠们建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海船。

    但是北方大地开发度太高,适合造船的上年份树木极少,所以建造海船的计划一直拖着,只能建造小型的内河战船,为船匠们的积累经验,

    直到明义军在蓬莱岛上站住脚跟,镇海城开始在岛上开荒,才找到了能够用来造船的百年老树,简单加工一番后,由镇海水师把材料带回梁山,供孟康的船厂使用。

    有了材料,孟康亲自带着船厂的船匠们,不分昼夜地进行研制建造,大半年的时间,几乎吃住都是在船厂中,花费了无数的心血,终于造出了明义军第一艘海战船,海战船的建设成功,预示着明义军能够打破朝廷的封锁,凭自己的实力,建造出海战船,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有源源不断的海船,加入到明义军的水师之中。

    ……

    礼部部长杜迁出列汇报了礼部事项。

    礼部面临着一个重大的难题,教育部门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虽然勉强把学校运行了起来,但是教师队伍中,大部分都可以称为滥竽充数,那些人知识水平并不高,勉强能够教授学子识字,但是这些人对于书中很多东西,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不知所以然,让他们教授学生知识,有些误人子弟的嫌疑。

    花荣一听,又动了绑架读书人的歪点子,闻焕章等人对于这种不要脸的求贤方法,表示强烈反对。

    要是绑架来的读书人对明义军心怀怨恨,便会在教授学生之时,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学生,如此一来,没有太多分辨是非能力的学生,便会受到影响,对明义军产生排斥心里,如此一来,反而是给自己竖立了一堆敌人,绝对得不偿失。

    花荣听的冷汗淋漓,为以前绑架读书人的事情暗呼侥幸,辛亏那批书生一个个硬气的很,大都被他安排去参加劳动工作,直到梁山各部门都有了主管之后,才开始选拔任用这些人,否则一开始就重用他们,恐怕现在梁山之上被搅得鸡犬不宁!

    绑架一途不行,花荣提议让教育部门的人,把教师力量不要只放在读书识字上。

    梁山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既然读书人不够,就想办法,把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拉近教师的队伍中,让这些人跟据自己所长,教授学生一些生存技能,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为梁山培养一批技术人才,毕竟梁山欠缺的不只是文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更是势力发现不可或缺的基石。

    花荣令教育部尽快整理出来一套可行的教学方阵,统一教学课程和内容,让各执教教师严格按照统一的课程进行教学,禁止教师脱离课堂,随意教学生一些烂七八糟的东东来,最后教出一堆“*青”来反对自己人,那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此时,花荣想把后世的简体字弄了出来,简体字笔画少,相比较繁体书写方便,学习的速度也能更快,但是却阻力重重。

    一方面,简体字只有花荣这个督军懂,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进行推广。

    二是外面全都是繁体字,若是明义军使用简体字,对于明义军人员与外面接触将会带来巨大的麻烦。

    而且大部分读书人对于花荣胡乱涂改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字,表现极大的抗拒心理。

    花荣只能在谛听营、军队中,进行小范围进行实验性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