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浣月 » 第六十四章 论琴

第六十四章 论琴

    三人下得山来,进入寺中。小尼姑献上香茶。看来那场法事已经结束,此刻,寺中一片安静。

    崔护问道:“刚才两位所弹的曲子,我虽然不懂,却觉得听起来——两首曲子很相像,不知是何曲?”

    妙音看了崔护一眼,对竹浣笑道:“看来崔少侠耳力不差,必然是听得相当用心,我们弹的的确是同一首曲子。”

    崔护有些不好意思。刚刚在山上,他确实听得十分专注。因为他也知道一个道理,琴声可以传递人心,人情。他想通过琴声走进竹浣的内心世界。

    竹浣也赞许地看了崔护一眼,眼神中满是溺爱。“护儿本就是个聪明孩子,只是未曾学琴。若是学起来,想必会有一番造诣。”

    崔护道:“那以后姐姐教我学琴罢。”

    竹浣笑道:“现成的大师就坐在这里呢,你怎么能说跟我学呢。”

    妙音道:“他若跟着我学,必然学不好。但若跟着你学,必定进步神速。”

    竹浣诧异道:“姐姐为何这样肯定?”

    妙音却是笑而不语,端起茶碗,道:“喝茶!”

    竹浣还在品味妙音这话里的意味,崔护却低了头,微微有些脸红。

    喝了一口茶,竹浣才对崔护解释,“刚刚在山上,我与姐姐所弹奏的,正是史上有名的琴曲,叫作《广陵散》。”

    崔护虽不懂琴,但由于此琴曲的名气太大,他也知道一点。因此点头道:“原来就是这首曲子。果然听起来不同寻常。”

    又道:“我看书上所说,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被处死前弹奏了这首曲子,之后这《广陵散》就失传了,没有人再弹得出。不知姐姐和师太是从何处习得?”

    竹浣笑道:“至于我嘛,是跟师太学的。至于师太嘛,那你就得请教师太了。”

    崔护看向妙音,发现妙音师太的神色有了些微小的变化。只听她说道:“当年,嵇康虽死,但《广陵散》传于世间,并非只有他一人会弹。人们之所以说嵇康死后再无《广陵散》,不过是对他的一种崇敬之情而已。我习此曲,也是跟一位朋友学的。相传他家便有一本《广陵散》的琴谱。不过,我也从未见过。只是他们家人世代传习此曲,已成了一项家训,每年过年祭天地祖先的时候,便由族中长者在祠堂里弹奏此曲。”

    竹浣道:“想必这家族中,也出过有名的高士,不知是哪个家族?”

    妙音的神色里竟有了些幽怨,“此家姓车,并不在我白衣国中。”

    “姓车?”竹浣心中一跳,正要细问,却听到叩门之声。

    “什么事?”妙音问。

    门外人答道:“师姐,是我。”

    “哦,进来吧。”

    门开了,进来了一位青春妙龄的尼姑。她手中托着一个盘子,盘中整齐地码放着几块香气四溢的月饼。她一进屋,便向竹浣施礼道:“慧心见过公主!”

    “慧心师父一向可好?”竹浣亦问候道。

    “多谢公主挂念。”

    慧心瞟了一眼座中的崔护,眼神中掠过一丝失望。

    慧心向妙音道:“师姐,这是厨房刚做好的月饼,就请公主勉强尝尝吧。”

    竹浣笑道:“多谢慧心师父。”

    慧心笑道:“公主折煞小尼了。”她嘴唇轻动,似乎还想说什么,却终究无言地退了出去。

    待屋门关上,竹浣笑道:“我看慧心师父是越发能干了。姐姐有了这样的得力助手,可以省好多心呢。”

    妙音道:“是啊。多亏有她代我主持寺务,我才能得些清闲。来,尝一尝我们寺中的月饼做得如何?”

    又礼让崔护。

    竹浣便拿起一块月饼来,放入崔护手中。崔护接过便咬了一口。

    妙音突然道:“不知慕大侠可好?”

    竹浣和崔护都是一愣。

    竹浣心道:妙音师姐并未见过师兄,怎么突然提起他来?

    崔护心中一冷,这慕大哥的影子还真是到处都有啊!

    “姐姐怎知我师兄?”竹浣好奇地问。

    “慕大侠游侠四方,声名远播,便是曼陀寺这样的小小寺庙,也听过他的名号。”

    竹浣看着妙音,却是不信这话。却也知道再问,也问不出个所以然来,便笑道:“我回去定说与师兄听,告诉他,他如今可是举世闻名哩。”

    妙音笑道:“公主回去不用提起此事。我想慕大侠也不是那好虚名之人。我只但愿,慕大侠今生今世都不要到这曼陀寺来。”

    这话简直说得更奇怪了。

    “为何?”竹浣忍不住追问。

    妙音道:“我佛门是清静之地,而慕大侠是红尘中热闹之人。我是怕他——,扰了这份清静。”

    崔护在旁仔细听着,如坠云雾里,始终不明白这妙音师太都在说些什么。

    而竹浣心如明镜,聪慧异常。联系到刚刚慧心进来时的神色,她已隐隐猜到了些什么,不觉哑然失笑,微微摇头叹息。

    吃了月饼,竹浣又与妙音下了几盘棋。眼看暮色就要上来,崔护便催着竹浣,赶早回家要紧。妙音亦道:“山路难行,公主还是早些离去。有空再来。”

    竹浣难得抛开一切俗事,到这方外之境享受一天,心中颇有些不舍。却也明白二人所忧是事实。便辞了妙音,和崔护上马离开了曼陀寺。

    且说皇城之内,夜幕渐浓。宫中一盏盏的华灯次第亮起。今夜,李步仍的一家,也要仿效竹家前朝,来一次中秋赏月。

    李步仍处处效仿前朝,惹得众大臣在私底下暗自议论。有的人认为李步仍缺乏创新,没有气魄;有的人认为李步仍可能自认为比不上竹溪流,所以处处学他;当然也有人认为李步仍积极向前朝学习,说明他是一个很谦虚的人。只有李步仍自己知道,他的内心有多么的虚弱。他觉得自己若是一切照搬前朝,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减百姓对自己的仇恨。他要给百姓们造成一种印象:他其实是尊重前朝的。

    和竹家的家宴比起来,李步仍的家宴就显得十分冷清了。他的那些个还在襁褓中的皇子、公主们,被奶妈抱着来应了个景儿,坐不多久就哭的哭,闹的闹,睡觉的睡觉。于是奶妈们都悄悄将他们抱回宫去了。

    自从花颜被李顼彻底冷落之后,花然户就常常称病不朝。中秋赏月他也受到了邀请,但他依然以身体有恙为由没有出席。花颜作为名义上的太子妃,今日也被宫女们扶了来。只是她已成了一个容颜如枯槁,木然似泥塑之人。她本就生得不太美,此时这番样子令人更加生厌。妃嫔们都不愿同她讲话,连她的贴身侍女也不过是不情不愿地照应着她罢了。她偶尔眼珠转动一下,瞟一眼李顼。可是,李顼从来也不曾往她这边看过一眼。本来,她身为太子妃,应该与李顼坐在一起的。可是太监们安排座位时,竟将她与众妃嫔安排坐在一处。她也懒得计较了。

    因此这听月轩中的中秋家宴,除了李步仍一家三口,众妃嫔外,就只有三、四个李步仍的亲信大臣。与前朝竹家的中秋家宴比起来,可真算得上是凄凉无比了。

    座中这几位李步仍的心腹大臣中,有一两位曾见识过竹家的中秋家宴。虽然那时候他们还只能远远的观望,但当时的繁华富丽之情景,他们还记忆犹新。那时,竹家的三个孩子,竹浣、竹泱、竹漓,皆是玉树临风,风姿卓然,人中龙凤。有这三子的煌煌气度,便是没有那些华丽的宫灯、绚烂的烟花,整个听月轩也自然成了一处天仙胜景。

    再看眼前这家宴,他们不由在心里不住地摇头叹息。又想起那三个至今也还没有抓到的孩子,一丝忧虑与恐惧便又爬上了他们的心头。

    贵妃杨旗也在座中。近日,她对李步仍的态度好了些。虽不主动去招惹,但见了面也能给个笑脸儿。此刻,她正亲为皇后赵空女剥着一颗荔枝。

    赵空女明白她的心意,两人会心地一笑。

    原来,就在昨日,犯了事的太监阿三,被从牢里放了出来,直接进了贵妃杨旗的启仁宫。

    在这之前,有一回贵妃与皇后坐着闲谈。突然贵妃的脚疾又犯了,一时间疼痛难忍。

    赵空女道:“你这脚怎么老不见好!幸而是在宫里,走不了几步路。若是如那平民百姓要日日在田间劳作,你可怎么办?只怕要被夫君以这为理由给休掉了。”两人开着玩笑。

    杨旗道:“我听宫人们说,陛下身边的阿三公公有一手绝活,最善于给人洗脚并按摩,对我这脚病却是大有益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赵空女听她这么一说,想了起来。“正是呢,我怎么没想起这个来。这阿三的确有这手艺,以前倒是常听陛下夸他洗脚舒服。”

    杨旗道:“娘娘,小妹有个不情之请。娘娘能否将这阿三唤来,帮我也洗洗脚,揉一揉?”说着,面露痛苦之色。

    赵空女叹道:“唉,你若早些提醒我,我就叫他来侍候你了。只是,他如今还被关在刑部大狱里呢。”

    杨旗吓了一跳,“他可是犯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