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浣月 » 第六十三章 琴寻

第六十三章 琴寻

    远远的,传来一声梵音。曼陀寺就要到了。

    竹浣对崔护道:“护儿,寺中都是女尼,待会儿你莫要随意走动,只跟着我就好了。”

    崔护笑道:“姐姐又拿我当小孩子,我哪有那么重的好奇心,我自然只跟着姐姐,我哪里也不去,哪里也不看。”

    竹浣开玩笑道:“这可是你说的哦!寺中有几位小师父模样可是俊俏得很,你到时候不要看人家哦。”

    崔护心道:这辈子,我只想看姐姐一个人。

    口中却说道:“凭她长什么样,我也不屑得看。”

    竹浣笑道:“嗬,好骄傲的少年郎。”

    说话间,曼陀寺那一角飞檐已出现在两人眼中。

    听声音,热热闹闹的,寺中似乎在做一场法事。

    竹浣和崔护在曼陀寺大门前下了马。

    两名小尼姑正在扫地,见了这两个人,便上来合掌问讯。

    竹浣合掌还礼,道:“我是你们掌门师姐的朋友。你们掌门可在寺中?”

    一个小尼姑道:“掌门不在寺中。”

    竹浣与崔护对视一眼,禁不住一阵失望。又心中自想:妙音一向不入凡尘,难道她也出山了吗?

    “那,她去了哪里?”竹浣问。

    小尼姑道:“我们也不知道师姐去了哪里。反正,就在这座山上。”她的手指向身后的大山一划拉。“掌门师姐从不告诉我们她的去向,就是怕我们扰了她的清静。”

    竹浣心中明白了些,笑道:“如今,你们这寺里倒是好热闹了。”

    另一个小尼姑道:“可不是嘛。掌门师姐就是嫌太吵,才避开的。”

    “那,她走了,人家来做法事,又由谁主持?”竹浣又笑问。

    “是慧心师姐。”小尼姑道。

    “哦。”竹浣点头,脑中现出那个身穿黑色夜行衣的尼姑容貌来。

    既然慧心在主持法事,竹浣也就不好去打扰。想了想,又对小尼姑道:“小师父,我知道你们掌门师姐收集了不少古琴,可否帮我拿一把出来?我要用琴去找你们掌门。”

    用琴找掌门?两个小尼姑疑惑地看着竹浣,崔护也饶有兴味地看着竹浣。

    “可是——。”两个小尼姑显然有些犹豫。“掌门师姐的琴我们不敢随便拿。”

    “那我自己去拿如何?我知道她的琴都放在什么地方。”

    两个小尼姑还是犹豫。

    崔护道:“你们想什么呢,难道是怕我们骗你们不成?我姐姐既是你们掌门的朋友,你们这样怠慢贵客,就不怕你们掌门回来骂你们吗?”

    两个小尼姑心中一想,这女子看着面善,又说是掌门的朋友,还说知道琴在哪儿,连她俩都不知道掌门的琴放在哪儿呢。若真是掌门的朋友,也还真不能得罪了。

    想到此,一个便说:“施主,我们不知道掌门师姐的琴放在哪儿,不如施主自己去取。”

    竹浣笑道:“好。”也不客气,转身就往寺内走。

    一会儿,两个小尼姑果然看见竹浣抱着一张琴出来了。

    竹浣朝她俩笑笑,便和崔护往山上走去。

    正值中秋之时,山上树木的叶子黄的黄,绿的绿,红的红,又有褐色,紫色,青色,黑色等等十分丰富的色彩,将山峦打扮得绚丽多彩,令人赏心悦目。

    山中凉气森森,道路十分难走。

    崔护抱过竹浣手中的琴,问:“姐姐,这山这么大,我们到何处去找妙音掌门?”

    竹浣道:“放心,我自有办法。”

    崔护自然是信她的,便不再问。只在那深沟险壑之处,抓住她的胳膊,扶她一把。

    竹浣道:“护儿,我还没老呢。”

    崔护笑道:“姐姐自然不老。可我是男子汉,就是要照顾姐姐的。”

    竹浣心里甜滋滋,笑道:“你这小鬼头,现在越来越会甜言蜜语哄着人开心了。你可别跟你慕大哥学这个。”

    心中正欢喜非常的崔护,听到“你慕大哥”这几个字,不由呆了一呆,脸上的笑容倏然而逝。

    竹浣没听到回音,好奇地回头看,见崔护一脸不高兴的样子。“怎么了,护儿?”

    崔护挤出笑容来,“我没事。”

    “是累了吗?”

    崔护笑道:“姐姐也太瞧不起人,走这点路算什么,我也是在山里长大的呢,不知走过了多少山路。”

    竹浣玩心突起,道:“既然你不累,那,我们比赛怎么样?”

    “好啊。”

    崔护话音刚落,就见竹浣身形骤然跃起,白衣飘飘,人已在一丈开外。

    崔护大笑,“姐姐耍赖!”也纵身跃起。两人一前一后,你追我赶,像两只鸟儿一样在林间追逐嬉闹。

    他俩的笑声惊飞了正在林中栖息的真正的鸟儿。

    这里山高林密,施展轻功其实不易。他们一会儿脚蹬一棵树借一点力,一会儿抓住一根树枝略微歇一歇。待到两人一前一后落下,来到一处平坦的高地时,不觉都有些气喘。

    竹浣朝崔护竖起大拇指,道:“护儿的轻功大有进步了。只怕再过些时日,我就追不上你了。”

    崔护由衷赞叹道:“姐姐轻功绝妙,看来我还要苦练,才赶得上姐姐。”

    见竹浣微微有些喘,崔护忙放下琴,解下身上带着的竹水筒,递过去,“姐姐喝口水,歇歇再走。”

    竹浣接过竹筒,喝了一口,赞道:“这水好生清凉甘甜,好喝!”将竹筒递回去,“你也喝。”

    崔护接过来,也喝了两口,道:“果然很甜。”他也不知是真的水甜,还是心中甜。

    竹浣道:“咱们不走了,就在这儿找人。”

    崔护四下里看看,笑道:“此处地势最高,也开阔,姐姐是要在这里弹琴吗?”

    “嗯,没错。”竹浣点点头,盘膝坐下。崔护递过琴来。竹浣将琴置于膝上,面向万千丘壑。她的神色肃穆起来,与崔护顽笑时的可爱神态一扫而尽,眼神变得清冷而又幽深。

    崔护悄悄地在她身旁也盘膝坐下,静静地看着她。

    竹浣轻吸了一口气,露出一丝微笑来,纤手抬起,在那七弦之中的某一弦上,轻轻拨了一下。

    铿然一声,竟如一块巨石落入深潭,激起了数丈高的水花。又如松林之松涛声猛然传来。只这一声,就叫这莽莽群山都听见了。它们全都张开了耳朵,并且开始不断地回应。

    松涛声越来越浑厚而密集,突然又化作了一条潺潺的、清澈的小溪,水声淙淙地流着,使人心旷神怡。

    崔护不懂琴,也不通音律。他只是觉得这声音十分动听,甚至十分玄妙。妙在何处,他自然说不出。只是他的心张开了,轻盈地飞了起来。他觉得自己成了一只在这群山之间自由翱翔的鸟儿。他只想就这样坐在这里,听着竹浣弹琴,直至天荒地老。崔护想:也许,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心醉神迷吧!

    听着,听着,崔护的耳中又出现了另外一个声音。他看向竹浣。显然,这声音竹浣也听到了。那也是琴声。

    崔护闭上眼,细细辨听着这声音的来处。初时,它隐隐约约,听得不甚清楚。后来,便越来越清晰,好像弹琴之人正在往这边走来。崔护睁开眼,站起来,四下里察看,却是不见人影。

    竹浣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她不紧不慢地弹着,有时还停下来,侧耳倾听,好像是在等那人回话。然后接着再弹。弹弹停停。那人也是如此,果真如两个人在对话一样。

    蓦然,竹浣衣袖一挥,七弦琴发出一片和声。竹浣纤手轻抚,琴声戛然而止。她将琴挪放一旁,站了起来。

    少顷,崔护眼睛一亮。林中出现了一人。

    此人一身缁衣,身材瘦削,怀中抱着一张琴。她步履悠然,不疾不徐,神态清雅。不用说,这定然是那妙音掌门了。

    竹浣施礼道:“姐姐一向可好?”

    崔护忙也跟着深施一礼。

    妙音已走到近前。她抱着琴,单掌竖起,道:“贫尼不过是虚度岁月罢了。看公主这浑身的气度,贫尼心中甚是高兴。”

    崔护暗道:听这尼姑说话,果然不是那等虚情假意的出家人。难怪姐姐待她如此有礼。

    就像看透崔护心思似的,妙音瞟了他一眼。崔护不好意思地垂下眼睑。

    竹浣道:“这是护儿,也是我的弟弟。我带他出来散散心。”

    崔护心中不悦,他现在是越来越不愿意竹浣只把他当弟弟看了。

    妙音问道:“兴王和宁王两位殿下可安好?”

    竹浣道:“多谢姐姐记挂,他们都好。”

    妙音看了一眼地上的琴,笑道:“你的眼光倒是好,这可是我珍藏的凤尾琴。如今这世上能做这种琴的人,恐怕屈指可数了。”

    竹浣笑着抱起那凤尾琴,道:“我知道姐姐是爱琴之人,今日小妹私自拿出琴来,还请姐姐莫怪。”

    妙音笑道:“也只有你想得出这个找我的法子。不然,你们俩今日只有等到天黑才能见到我了。走吧,我们下山去。”

    三人往山下走。崔护不肯竹浣受累,又抱过琴去。

    竹浣道:“姐姐如今真如闲云野鹤一样了。”

    妙音道:“我清静惯了。以往,曼陀寺不为人知,我也不用躲到这山上来。你离开之后不久,有几个采药人误闯误撞地发现了曼陀寺。一传十,十传百,从此曼陀寺就不得安生了。常常有拜佛的,还愿的,做法事的到庙里来。我受不得这个吵,便躲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