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滚烫人生 » 第三十七章 业务进展

第三十七章 业务进展

    另一个时空,工作时有个很优秀的同事,他给李川分享过他的一段经历。

    “有一次,我在前往春城的高铁上,旁边坐了一个美丽的女子,我给了她雪糖山楂,还给她剥了板栗。我想那时可能是我最美好寂静的相遇,我们聊着天,时间飞逝,我们到站了。从始至终,我们没有向对方要联系方式,在出站之后,我们俩要分道扬镳了,她走上了电梯,我要向前方直走,在我们即将转角的时候,两人都回头望了一眼对方。

    那一眼至今难忘。

    我忘却了她的模样,但她的身影一直刻在我心里,直到现在还时而伴随思念想起。很幸运,我曾有幸遇见过你,那一眼,是我今生再也看不见的青春。而那一眼,也让我知道了,我错过了你,我们今生,有缘无份,不过,依然感谢。“

    ……

    李川回过神来,那时候以为朋友是个高段位舔狗,没想到现在的自己才突然理解朋友那时的感受。

    恰好那时,她美得不可方休,青春如骄阳横空,我便醉了一场,醒来时,残阳依旧,若当时未能醒来,想必也是人间最美的事。

    相遇时,你们谈笑风生;离别时,你们相敬如宾;缘聚则来,缘散则去。

    所以,谁也不知,那个时候的分离,便是诀别,再也不见。

    现在记起,剩下无数唏嘘,还有模糊的面孔,和灿烂的笑容。

    只是,有些人,命里遇见了,便是人生一大美事。

    又怎可辜负这美与青春?

    ……

    李川大大咧咧地走去,嗯……没有揽肩膀,更没有揽腰。

    “照片洗出来也给我一张啊,长这么大,我还没和超级美女合过影呢?”李川活跃氛围。

    听李川夸她漂亮,郭紫怡又喜又羞。两人远比前世熟悉多了。

    七班八班是同一批老师教的,只是因为8-10班是实验班,两个班级教室没有连在一起,所以相遇的时间并不多。

    但自从有个周末在新华书店两人遇到一次后,平时上午课间操两人遇见,李川都会打个招呼,偶尔还会说上几句话,比初一时的闷葫芦状态强多了。

    另一个时空,虽然在毕业时得知两人相互暗恋,但两人并没有发生什么。李川那时候实在太内向了,好像也就圣诞节送过贺卡,平时真正在一起聊天的时候非常少。

    也正是因为熟悉了,才有了今天郭紫怡邀请李川拍照,要是按照以前的熟悉度,郭紫怡也破不了冰吧。

    ……

    李川月考之前,李洪林就已经把门面租赁完成了,从租赁到现在已经十多天了,店里能确定的装修部分已经开始施工了,包括改水电线路、地砖、墙面、吊顶、卫生间等,至于前台、展示区的布置等,也在装修过程中不停讨论修改。

    李洪林把沂州市现有的建材店基本都逛遍了,也已经初步确定了一些合作商家、价格,在本地谈完之后,又去了浙省湖城市南林区考察木地板。

    李洪林很有紧迫感,就像他同意李川起的名字“炎华装饰”,因为符合他“侵略如火”的思路。随着对装修这个行业的熟悉,李洪林越发现这个行业门槛低、利润高、市场大。

    正因为一二线城市才刚开始普及,导致这个行业现在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而全华夏有多少沂州市这种三四线小城呢?有多少的潜力可挖掘呢?

    “侵略如火”,谁先打下来江山,站住脚,谁就会有丰厚的利润。所以,李洪林可以说一天当成两天用。

    赵琴也知道现在很重要,必须把第一仗打好。夫妻两人不止辞掉了工作,没有了工资,还投出去很多钱,赵琴也是穷怕了,早上5点半就起床做饭,吃完饭就和李洪林往店里赶。受困于现在的道路很破旧,赶到在老城区的店里要40-50分钟。

    早上两人碰头要做的工作,赵琴主要就是跑工商注册,在店里盯着装修,还抽空研究李川写的销售话术。一些亲戚朋友,村里的人,还有以前搪瓷厂的同事,听说李洪林和赵琴开了个店,有一些打听来想做帮工的,李洪林有时候忙不开,赵琴就帮着谈。李洪林和赵琴也沟通过,要选能干的老实本分的。

    之前搪瓷贴画车间,基本都是女工,里面长得标致些的,能说会道的,就引导她们做接待;其他的男劳力,都往装修上引,再由李川的四叔李洪波安排学习。因为店面还没装修好,都是先谈着,倒是有了不少好人选。

    李洪林方面,自己以前干过木工,对于这些材料之类都熟悉。作为厂长这么久,销售、生产、后勤,整个厂子的事、几百口子人都归他管理,现在开这么一个小装饰公司,在管理上是手到擒来的。

    首先,李洪林设置了基本的组织架构,现在是李洪林和赵琴又当爹又当妈地干,以后要设置人事、财务、质检、销售、设计、施工这几个板块,形成一个回路,即销售拉来订单、设计做好装修方案、施工完成后达到统一的质检标准。

    有这个思路之后,李洪林先从搪瓷厂和村子里过来的人当中,选拔了之前有过相关经验的人,先设了销售、财务、人事的小主管,来协助处理工作。在李川的建议下,李洪林也向之前考察时接触的从业人员发出邀请,如果能挖来几个骨干是最好的。

    施工暂时由四弟李洪波负责,李洪波之前跟着自己干过木工,村里家家户户盖房子不少人都懂些装修,这部分人很好找,只是要严格制定好标准,再慢慢从这些流动工人里找出来固定的长期干的人。

    虽然看起来很简单,李洪林却非常忙碌。除了店里装修、团队组建之外,他需要和一家家装饰建材的门店去谈,这个过程中李洪林也在不断学习、调整、优化。例如我们会装修多少啊?有多大的需求啊?能给你们创造多大的利润啊?并且要区分出不同材料之间到底有多少区别?有哪些材料华而不实?哪些物美价廉?

    前几天,他白天忙完之后,坐傍晚的客车去了浙省湖城市南林区,在大巴上半梦半醒一路,到了湖城市3天时间逛了十几家木地板厂家,并最后谈定了两家。从浙省选择的优质木地板,比沂州市现在能提供的劣质木地板还要便宜,可见实体店中间商留了多少利润?确定完合作后,让厂家发材料,又连夜赶回沂州市。

    李洪林从报纸上看,找朋友打听,又问到一些地板砖、油漆、木材等等的厂家,还在与各个店里的材料进行对比选取,预计比完全从店里采购还能再折下来一部分成本。

    而进行到这一步,李洪林知道,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