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我的滚烫人生 » 第三十八章 魄力

第三十八章 魄力

    周六,李洪林和赵琴带着李川到了住在沂州市老城区的表舅张涛家里。

    张涛是赵琴的表弟,今年才刚27岁,比赵琴足足小了7岁,小时候一起长大,比较熟悉,一直以来都有联系。

    而张涛的四叔张余贵,在刚刚从国企改制过来的天特建筑里担任董事长兼党高官。这家企业现在就有很大的业务量,后世更是沂州市建筑界的扛把子,在鲁东省建筑公司里都能排在前十。

    赵琴的父亲在李川小时候就去世了,很多老一辈的关系并没有继承下来。在李川穿越那时候,李洪林和赵琴,与赵琴的四表舅张余贵早已经没有来往了,一方面赵琴算是书香世家,在处世上相对淡泊;另一方面就是另一个时空李洪林成功太晚且没有业务相关,就没有专门再拾起来这层关系。

    亲戚之间,需要常走动才有感情。不然,两三代下来,也就是陌生人了。

    “姐,姐夫,你们来了。来就行了,怎么还带这么多东西?李川都长这么高了?”张涛把一家人迎了进去。

    另一个时空的李川从来没去过这个表舅家里,父母与这个表舅有联系,但也并不紧密。印象最深的是大概2015年前后,听父母说过一次,这个表舅胆子比较大,在他负责的工地里偷偷倒卖建材,把岛城工地的钢材卖出去太多被内部的人举报了,张余贵知道后,因为是自己的侄子,最后大事化小把这个张涛从天特建筑给开除了。开除之后张涛自己揽一些工地的工程自己干,还干得有声有色。

    一番寒暄,李洪林把自己从搪瓷厂辞职去开了装饰公司的事说了一下,让李川去陪张涛的小儿子玩,然后说出了这次的核心目的,“我们也不认识那些领导,做各单位的公共部分装修比较难,现在计划趁着怡和小区、苗家小区交房,看看能不能揽点这种小活干干。”

    “怡和小区还有苗家小区倒都是我们盖的,怡和小区的于总还有苗家小区的蔡总,我和他们都打过交道,怡和小区的于总还行,人很干练,那个蔡总不办事,话说得很漂亮,真到干的时候就不行了。姐夫,我觉得你去找他们谈,应该不太好谈。”张涛误会了李洪林的意思,以为李洪林让他帮忙找开发商老板。张涛现在也年轻,天特建筑还没走出沂州,主要都是干公家的活,沂州市这三家楼盘也算是天特建筑刚开始干这些私营企业的活。

    “大老板肯定不跟我们谈,我们这个就是小打小闹。主要是找那些买房子的业主,看看他们有装修的需要吗?想看看能不能给这两个小区的打个招呼,他们都是元旦交房,赶在元旦之前我们提前去看看户型,研究一下怎么做装修。”

    “这个简单,想进去看太简单了,工地都是咱天特的,进好进。就是给个人装修,这个活我感觉利润不大啊,也就是刷刷墙、铺个地面什么的,装修一套房子能挣多少钱吧?”现在农村里盖房子,都是自己装修,没什么技术、资金的壁垒,张涛处在这个时代里,一时也没看到这方面的前景。

    “现在这些开发商都太坏了,有钱也不给结钱,就给拖着,要钱就给抵房子。我们单位在这两个小区各抵了一部分房子,现在鼓励内部员工优先购买,我在怡和小区也占了一套。姐夫,你回头算算装一套合到多少钱?我给他们说说,看看他们想找别人装修吧?”

    李洪林知道大家对于装修的理解还是以前的那种,李洪林也是出去考察之后,才知道原来房子可以装修得这么漂亮,木柜的组合可以这么有效地提升空间使用率。

    “我这段时间去外地学了不少,现在的装修比以前老家那种装修好看多了。我是这么想的,你占的那套房子,我给免费装修出来,保证你满意。另外,你再帮忙给联系下你们同事,这两个小区,每个小区我再给免费提前装修出来一套,绝对比咱们自己装的那种还好。要是他们不满意,我给装修到满意,一直不满足,我免费再给砸去。”李洪林一开口就说得比较大,赵琴张口欲言,李洪林挥手制止。

    “姐夫,那不行,该多少钱就多少钱。我就帮忙让你提前进来看看户型,你这么说太拿弟弟当外人了。”

    “我有数。当然我也不是白给装修哈,一个是我得赶在交房之前装修完,另外就是等装修完我得用半个月到一个月,用来做样板间。”

    中午一顿丰盛的午餐,因为下午李洪林和赵琴还要去店里,李洪林和张涛一人只喝了半斤白酒。

    出门之后,赵琴忍不住问:“真给免费装修啊?”

    “现在大家对于装修公司还没有概念,要是没有样板间,大家看不到实在的东西,交房就愿意找我们做装修的人应该不会太多,要是春节前不抓住这一波,等我们第一批房子装修出来也得过完春节了,那时候很多人可能自己就装修了。正好我一听张涛说有抵账房在内部认购,我觉得这个机会很难得,得拼一把。”

    赵琴看着李洪林一脸坚定,便没有再说。

    倒是李川听到老爸这么说,感觉还有点震动,没想到老爸魄力还挺大,毕竟这就相当于最少两三万扔出去了,这两三万,可相当于后世的二三十万呢。

    李洪林和赵琴让李川先回家学习,李川坚持一起去了店里。之前完成的销售说辞初稿,还需要和李洪林、赵琴沟通,结合材料、风格等卖点进一步细化、加强。

    李川月考班级第一全校第二的成绩成了李川的一大招牌,李川坚持要去店里,李洪林和赵琴也没办法,学习已经这么好了,还能说什么?等成绩掉下来再看怎么收拾你吧!

    从周六中午到傍晚,再从周日早上到下午,关于材料的选择、展示的方式、不同材料之间的对比、接待说辞的调整,一家人进行了细致的沟通。

    受限于李洪林各项工作尚未完全完成,最终初步确定了各个板块的方向、不同情况下的选择等等。只是,休息的间隙,李洪林和赵琴,看着这个侃侃而谈的儿子,不觉有些陌生。

    儿子同学的父亲这么厉害吗?儿子懂得的也太多了吧?条理性逻辑性也太强了吧?

    没想到我俩的基因这么好!

    我们的儿子难道是一个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