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这就是奇葩的世界 » 怎么样写一篇好的神话小说?

怎么样写一篇好的神话小说?

    第一,对自己要写的神话体系要足够的了解,不了解在哪瞎扯很败人缘,文笔再好也会流失读者。

    第二,最好不是那种大家写烂了的(比如西游,封神),也不要那种没有人知道的(比如克苏鲁神话体系),前者写的人太多,很容易被横向比较,而是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后者代入感不强,很吃作者写作功底。

    第三,神话体系尽量少,最好就一个来写,不要妄图让去比较两个或者多个神话体系;我承认看中国神仙吊打西方天使一时会很爽,但是这种意淫高潮对读者长期粘性没有帮助,最后可能读者面狭隘。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写爽文!不要写爽文!不要写爽文!装逼打脸看着真的不舒服,尊重读者,体系尽量合理,尊重神话体系主观影响不能影响大局,主角也不能超脱体系之外。

    还有就是如果是自己想写新的神话体系切忌急躁,一个新的神话体系是非常繁杂一件事,有时代背景,文化影响等各个方面的影响,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打磨;平衡和可延续性是长期可用的保障。国外的克苏鲁和国内的希灵神系都是脱胎与小说,这条路还有很长的未来可以走

    肯定是要多看中外神话典籍啊,但是各个体系的神话不能弄混,要分清神话的类别,再有呢,就是要具备一些历史知识,了解某个神话产生的时间、原因、社会背景、代表的意义之类的,然后就是要创造神话人物形象了,长什么样、来历、特殊能力、事迹之类的

    一、“搭台唱戏”的第一步是“搭台”

    写小说就是“搭台唱戏”嘛,就像演布偶戏一样,先搭个戏台子,然后再设置些人物演一个故事。这第一步肯定就是“搭台”。

    具体来说,这个“台”就是整个故事的背景。有这么几个选择:

    像《明朝那些事儿》这样的历史题材作品,当然就是借用现成的历史背景做戏台子。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现成的东西嘛,拿来就用,省事儿。而且历史这东西,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共鸣感。不好处呢,就是它对你作者本人的历史修养要求比较高,你若是没有相当程度的阅读积累,这种故事背景最好要谨慎使用。否则写出作品来漏洞百出,让读者笑掉大牙了。但这事儿也得取决于你把历史背景用到什么程度,比如曾经一度大火的《宫》、《步步惊心》也倒是以历史为背景,但小切口进入,改编程度比较大。这可能写起来更轻松一些。

    对于很多作者来说,史书是没读过几本的,写历史背景的小说显然太困难。于是就写架空背景。这就容易多了,花个几天构思足够。

    写架空背景有个缺陷,就是——你硬造出来的世界观读者根本不熟悉,接受起来有困难。这时候怎么办呢?就借用其他大神的世界观。有些概念已经深入读者意识当中很多年了,比如什么“神人魔三界”啊,还有修仙的那些个等级“元婴”什么的。再比如,你写武侠要是不顺着金庸老爷子的世界观来,恐怕读者是不太容易买账的。因为那些世界观太根深蒂固了。你小说里连“六大派”都没有,算什么武侠呢?你就可以顺着这些东西写嘛。不过,这样也容易陷入一些侵权纠纷。搞不好读者要骂你抄袭。当然了,有一天你创造的世界观在读者心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你就是当之无愧的经典了。

    不过,单就神话小说,我还想多说几句。中国地大物博,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话传说数不胜数。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这都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美国人能借用北欧神话创造出《雷神》这样的漫威IP,中国人自己的神话故事哪里差了呢?我见过不少中国作家引用北欧神话做写作素材,比如《龙族》,里面就有不少北欧神话的元素嘛。当然啦,他们也写得非常非常好,可中国本土的神话故事往往被忽略。我认为如果有人能把中国的神话好好研究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的体系,一定是大有可为的。

    (其实网上很容易找到小说背景的素材资料,我们签约作家内部群里有很多打包的资料,都跟白菜一样随便挑选,随意拼凑拼凑就是一个故事框架。)

    二、小说人物的设置

    搭完了戏台子下一步是什么?开始唱戏?先别着急,唱戏得有人才行。

    对于一篇小说来讲,是情节更重要,还是人物更重要?南派三叔说,是人物。因为有了人物,然后人物在背景中做出某种选择,大大小小的选择构成节点,节点与节点间连成线,情节自然就出来了。

    所以,构建好故事背景后,先别急着编织情节,认真思考你想写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更为重要。

    我个人认为一个作家构思人物的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新手作家写的人物会有一种“粘连”在一起的感觉。也就是说,书中的所有人看上去都是一副面孔。干巴巴的人物进行着干巴巴的对话,编织成干巴巴的故事。这个时候呢,作者写出来的人物每个人身上都残留着大量的作者本人的影子。甚至作者本人会把自己的一些语言习惯(比如方言)给带进小说的人物当中去。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核心的,成功的人物塑造一定是非常有辨识度的。比如说——“大师兄,咱们把行李分了,我还回我的高老庄,你还回你的花果山”,这是猪八戒;“放心吧师父,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这是沙僧。

    第二个层次,一个小说作者进行了一定的训练以后,就基本能把人物给分清了。就是说,写什么就像什么了。但是这时候就容易走进另一个极端,就是人物设定开始模型化、脸谱化。就像样板戏那样写人物。好像所有的土匪都是座山雕那样戴皮帽子胡子拉碴的。

    样板戏一样的人物当然也会获得读者的喝彩,但我觉得小说艺术绝不仅限于此。其实对一个人的评价是很难用善恶好坏这样的二分概念去界定的,这就进入了第三个层次。

    以《三体》为例,用大刘自己的话说就是这部书里“没有一个坏人”。书中所有的人物都是秉持自己的价值观而行事,好像所有人都是对的,又好像所有人都有错的地方。这样的设定接近世界的本质,同时也将小说的人物冲突上升到了价值观冲突的层次,这样一来,读者评价人物的同时也是在思考一种价值观。我认为这是小说家创设人物的最高境界。其实极少极少有作家能到这个层次,倘若能到这个层次,我认为不火就天理不容。

    当然,我认为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二个层次的跨越是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来完成的,而从第二到第三层次的飞跃,真的要看造化,看一个作家的天赋。像《三体》这样的人物构思,能看出来大刘在这方面的天赋可以说是炉火纯青。

    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二个层次的跨越是有技巧可循的。首先就是要避免将自己生活中的语言习惯带入到小说作品中,然后就是在细节上给人物更多的可辨识标签。比如人物可以有自己的口头禅,可以有自己标志性的外貌特征等等。再不行就观察身边的人,把你的同学朋友换个名字写进故事里。这样很快你就能创造出丰富的人物了。有人物,就不愁没戏唱。

    最后,最重要的是让小说中的人物说他该说的话,做他该做的事。这话说起来很简单,像一句废话,但其实要做到是极不简单的。各位看官可以自己体会。

    三、叙事的五大技巧

    什么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那样的技巧都是中小学作文课上的东西,我觉得真没什么好讲的。若是真的连这些基本技巧都搞不好,那还是别写小说了,回去重新学学小学语文吧。

    我觉得一篇小说除了细节上体现出来的写作功底,还有就是情节设计也能体现出作者的天赋。当然了,天赋这东西可遇不可求,其实也不是没有技巧的。

    我个人把小说的叙事技巧总结为五个字——“启、承、转、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