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这就是奇葩的世界 » 网络文学的神话形态

网络文学的神话形态

    大众文艺都是欲望叙事谱系成员,是神话的后裔,或多或少地都体现出神话基因,网络文学的神话形态更为显著。

    人类与自己创造的大众文艺具有天然的神性,造神是人类永恒的需求:创造大德的神,让自己来拜服,如圣经神话与中国上古神话的主角是道德的化身,是德能兼备的神,负责管理人类的精神秩序,是世界的最终主宰和裁决者;或者创造一个大能的神,他的欲望与意志得以充分伸张,如北欧神话、希腊神话都是大神的“成功史”,主角都具有通天彻地的神通,并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实现自己的权力、情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他们更为凡人所认同,而人类代入大能的神话主角,可以体验实现愿望、支配世界的快感。这些大德与大能的神是整个大众文艺的精神鼻祖,他们也化身万千,变为网络文学诸多主角。

    (一)北欧神话与奇幻文学

    流行于欧美乃至整个世界的现代奇幻文学,就是北欧神话、希腊神话、圣经神话、凯尔特神话的后裔,又常以北欧神话为基本构架,无数文艺作品创作者,从神话中看到了自己的内心,繁衍了自己的奇幻故事。这里以北欧神话与奇幻文艺的流变说明神话对大众文艺的影响。

    北欧神话主神奥丁兄弟杀死元初巨人,以其尸体创造世界,以树木为材料创造男人和女人,繁衍出人类,并与巨人的后裔世代爱恨纠缠,直至“诸神的黄昏”,诸神与巨人族的多数成员同归于尽。托尔金受此启发,创造了《魔戒》的神话世界,开创了现代奇幻文学的神话谱系,北欧神话诸神、诸种族在奇幻文学、电影、电视剧中不断繁衍后代。

    主神奥丁为了获得智慧,甘愿挖出一只眼睛投人智慧泉中,因而看到了整个神族的末日:“诸神的黄昏”之战,从此他在人界四处搜寻勇士英魂,甚至在人间挑动战争,以让最好的勇士尽早魂归麾下,以作为末日大战中神族一方的战士,他将勇士们的灵魂安置在瓦尔哈拉神殿,白天以战斗为戏,晚上则狂饮狂欢。奥丁还派遣女神,往来于各地战场搜寻勇士灵魂,如果战斗未分胜败,她们也会按照自己的喜好加入一方,因此她们被称作女武神。北欧勇士们笃信战死沙场者的灵魂可进入瓦尔哈拉神殿,老病而死者的灵魂只能去阴暗恐怖的冥国,因此,英勇的男儿浑不畏死,精神勃发时可进人“狂战士”状态,勇力倍增。而“诸神的黄昏”、“神殿”与“狂战士”,就成为许多奇幻小说,电影、游戏的故事架构、场景与角色的原型,也是网络奇幻文学的重要元素。

    瓦格纳的著名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与后来的同名电影都是根据北欧神话中女武神与英雄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尼伯龙根的指环》主要讲述英雄齐格弗里德与女武神之首、冰岛女王伯仑希尔·米颜的爱恋故事,两人邂逅相恋,约定在齐格弗里德完成游历后相聚,后来齐格弗里德屠龙夺宝,获得龙之宝藏的同时,也继承了宝藏中的诅咒,被敌人陷害而死,伯仑希尔为其复仇,并自刎殉情。

    这种神与英雄的命运悲剧元素,也在科幻文艺如美国电影《星球大战》、日本作家田中芳树的小说《银河英雄传说》中遗传不绝。太空题材科幻电影、小说正是因为对神话思维、神话世界构造、英雄与神的性格与命运的诸多继承,常被看作是太空时代的神话。现代人面对茫茫宇宙,与几千年前的神话创作者,可能具有一样的茫然而跃跃欲试的心情,这个巨大的不知底细的世界,只能是大神的舞台。

    (二)明清小说的造神传统

    在欧亚大陆东端,同样有着绵延不绝的神话传统,从明清小说经典名著的造神思维,就可以看出神话传统对其故事形态的影响。

    《西游记》、《封神榜》等神魔小说,创造了自己完整而封闭的神话世界,既是对佛教、道教神话世界架构的融合,也是人间皇朝统治的镜像,它们继承发展了中国庞大的神仙系统,而主角们在神佛的世界里,通过战斗完成了佛祖或上天安排的使命,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把个人意志与神佛使命融合在一起。而《聊斋志异》则是在东方神佛神话背景下,创造仙、灵、妖、魔、鬼、怪飞舞的局部世界,凡人在其中体验各种情感经历,特别是贫穷的书生得到各类身份美女的垂青,多数故事体现出神性与人间性的融合。

    在《红楼梦》中,主角来自于青埂峰下,是一块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顽石,因为痛感“无才可去补苍天”,才到人间体验荣华富贵生活,他与一众神仙僧道关系特殊,并且最终回归仙界;《镜花缘》与此相似,是百花仙子在天界犯了错误,被贬谪下凡,化身为人间的美貌才女。这类故事中身份特殊的主角是连接神仙界与凡人界的关节点,也是吸引读者代人主角进入故事情境的重要手段。

    《水浒传》在整体架构上是道教神话的神明们,在人世间演化的天道命数故事。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是霹雳大仙的化身,第五位皇帝宋仁宗,是赤脚大仙的化身,在仙界的帮助下,大宋度过一段繁荣昌盛的时期。嘉祐三年,天下瘟疫盛行,太尉洪信奉旨抵达龙虎山的上清宫,祈禳瘟疫,完成使命离开之前,执意进人了一座封闭的殿宇,看见一座石碑上凿有“遇洪而开”几个字,难以抵挡好奇诱惑,命人掘开石碑下面的大石板:一道黑云从地穴中冲了出来,裂作百十道金光,向四面八方散去,他们就是数十年后化身为绿林英雄的三十六员天罡星和七十二员地煞星。

    后来,宋江梦遇九天玄女,觉悟自己乃是“星主”,应该承担天命,九天玄女送他天书,帮助他成为梁山聚义团伙的领袖。招安、征辽、打方腊,都是“替天行道”的应命之举,所以梁山好汉只能听从。与这个神话框架相对应,多数好汉都有自己不同凡响的特长,甚至于具有神通,也都确认了作为兄弟的命定情义。他们的结局是死于战场、出家、自杀、被害死,还是寿终,也都是命运使然。最后天罡星回归天界,地煞星潜入地中,死后成神,为人间祭拜,也是一种大团圆收场,强化了天命故事的完整性。

    这些明清小说把自己打造成神话的模样,主要人物来自于神仙界,其实也是读者偏向所致,读者喜欢这种代入神话故事主角、参与天地宇宙大事的感觉,扮演“与众不同”、“身负使命”、“一身系于天地国家气运”的角色,是一种隐秘难言的快感。在大众文艺中,主角拥有特殊的身份,是常见的吸引读者代人角色的招数。

    《三国演义》是最为接近写实小说的作品,但其实也浸透着神话精神,是制造“伪神”的典范,它更能说明人们为何需要神话。关羽成神,并在清朝最终晋级为“关武大帝”,依据主要来自于《三国演义》及其话本前身中的形象塑造,对照产生于晋朝的《三国志》等历史著作,定型于明朝的《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光辉事迹都来自虚构,而虚构的方向是彰显关羽的忠义武勇,使其成为大众的伦理、人格榜样。

    请看关羽简历的真伪:桃园三结义——《三国志》等史籍中没有刘关张结义的记载;关羽温酒斩华雄虚构的事迹;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是虚构;过五关,斩六将一关羽离开曹营,直接南下汝南投奔刘备,“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的;华容道义释曹操——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而且刘备去晚了,被曹操跑掉了;关羽单刀赴会——实为鲁肃单刀会关羽;麦城拒降

    ——史实是关羽被围,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暗从别门撤退,却被吕蒙半路截杀;关羽很拉风的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也是虚构的,骑将不可能使用如此笨重的、战斗实效低的兵器,在战场上那是找死。这些光辉事迹,竟然只有斩颜良确有其事,其他都是从别处挪用,或者索性是虚构的。

    这些虚构而来的故事经常被当成历史本身,据此,数百年来在官方与民间合谋下,人们一再为关羽封神晋级,而遍地香火的关帝庙则参与了人们的精神塑造,参与了历史进程。造神比之于事实描绘,更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造神的一般过程是:按照创作者与受众的愿望,对人物进行理想化虚构,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传播,经过官方仪式予以确认,故事就成了“神迹”与“真相”。

    以上事实说明,网络文学与神话在人类精神领域是同源同构的。

    东西方神话主人公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体现自身的意志,运用不受现实条件限制的神力,战胜对手,克服阻力,创造非现实的“神的事迹”,这就是神话的主要内容。

    神话故事是人类白日梦的经典性呈现,是最疯狂、最坚定的,超越现实可能性,突破所有现实障碍的愿望达成的事迹。

    在受欢迎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很难寻觅反映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故事,神话传奇故事是网络文学的主流故事形态,因为人们需要各种神力、好运的想象,需要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新鲜神话,而网络作家也只有创造出被广泛欢迎的新神话,才能成为公认的“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