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思维乱序 » 1.中心

1.中心

    这次的思维乱序是中心,老实说这个话题其实我思考了挺久的,因为我有好多想法,思考中又有很多文章名可以替换,就像漩涡、旋转、中点、支柱等,最后思维乱序了一会,就决定是中心了。

    说到中心这个概念,大多数人应该都有自己的想法,但中心很多时候都不会单独出现,很多时候都是现有团体这个概念,才会出现中心。团体中有各自的立场和选择,同样的,团体中也会有一个中心。团体的概念可以是地域,也可以是是人群,甚至大多数时候用来称呼相同立场的事物都是可以的,对于中心的概念我大概是这么理解的。

    我想,有不少的概念,并且会有一种标杆,这就是团体。

    中心的感受来源于我不同年级段的几位班长,我一直认为他们都无愧于班长这一概念,他们的做法、行为、思考等都远远超出了我对班长这一概念的理解。在回忆这些内容的时候我都会思考,假如那时候他们不是班长会怎么样,他们仍然会是中心吗?是什么驱使了他们那样做?责任?性格?教养?个人品质???。。。

    “我”问,可能不是因为他们是班长才是那种样子,恰巧是因为那些优良举动才能成为班长。所以他们成为了“中心”,整个班级围绕着他们行动,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甚至同年级的其他人群。

    首先是小学时候的班长,称之为F吧,F就属于那种特别能调动整个班级的人,F就像班级里的小太阳,光亮且暖和,经常能调节办理的各种事务和情况,比如倔强的同学和老师之间的矛盾,F会去和同学聊聊,又能去老师那里讲清楚矛盾点,在那时候很多不敢和老师开口的学生都会去找班长F,让班长转述给老师。

    在小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不喜欢去老师办公室,因为一般过去的都是出了些问题,老师想要和同学单对单的谈谈的地点,可班长F一周就能去个十几次来帮同学们传达消息。所以班里人都挺喜欢F的,不论是同学还是老师。

    F也很会处理班级里的事情,每次大扫除的人员分配他会考虑不同人的能力,班级的文化内容黑板报他也会尽心尽力的去参与,各种大小的班级集体号令也没人会拒绝,在很多时候同学们更愿意去听班长的话,老师也很安心,因为班长F在各个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正常、聪明、会讲话、处理能力好、成绩优秀。。。

    我说,他很闪耀,他是中心,我们都能围绕他转,不会出现偏航。

    “我”问,那你的“中心”又是什么呢?

    我想,那应该是分享和责任。

    那天晚上的记忆我到现在都能记得,电脑课时,班长带来了一些吃的喝的还有点卡,在那个时候点卡是每个孩子都很想要的东西,那个时候网络充值非常的不方便,想要购买像网络小说这种东西就需要点卡的点数充值,小时候大家都不会非常富有,更多的零用钱都是去买一些小零食吃。

    那天晚上班长所带来的东西抓住了每个人的内心,在电脑课的后半段时间,老师会出去走动一会并且让我们自习,平常的话可能就是偷偷玩会游戏,可那天晚上不一样,更像是一种狂欢,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班长偷偷带来的物品。

    在宣布自习后,班长一如既往的拿出了他带来的东西偷偷分享给我们,明明是学校禁止携带的,可他总能偷摸的带进来,零食的分配很快的过去了,每个人都能拿到一些吃的,当然,电脑室里的剩余垃圾他也会和几位同学一起处理,不会留下痕迹。之后就是点卡的分配了,一共就20点,可人不止20个,那要怎么分配?有些人自主愿意放弃了还是不够,那么就只有等待了,可班长不会放弃,之后据说是他一直在帮忙家务节省下了一些钱把之前遗漏的点数又补上来了,因为他总能想到办法解决,我们都是那么相信的。

    小学6年,每年的春游都是他和老师一起筹备的,他需要准备统计的包括大家想吃的零食、同学所携带的物品、景点的路线如何等等。要问为什么我能从他那了解了责任,或许是每次我都能在休息的时候看到他在填充笔记。

    在要春游的前一个月,他就会开始在课间和所有的同学聊天,在闲聊的过程中又会带入点询问,搜集到的信息会在晚自习休息的时候一点点记录在本子上,每年如此。

    他会很累,也会很麻烦,至今我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在那么小的年纪筹划那么多东西。

    我不知道他怎么做的,我只知道他会给我们带来欢乐,也会在幕后将一切做好。

    我说,因为他能成为中心,所以才会是班长。

    在初中的时候,有一位特别亲切的班长,就叫G吧。

    G呢就是典型的阳光开朗的人,和谁都会友好的打招呼,和谁都能玩到一起,G是比较高的那类人,在初中的时候只要伸手就能够到教室门的顶端,是个大个子,经常能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疯,他能帮助我们,能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劳动力,他也能装士气,能赶跑那些想要欺负我们的人。在已经有了小团体的初中生活中,他依然能游走于各个不同的小团体中,大家都很喜欢他,虽然他不是最优秀的那一批,甚至经常会有调座位到老师讲台旁,但这些并不能影响他在我们心中的地位。

    初中的时候我是私立学校里的住校生,属于那种可以在周末也住在学校的那一类人,所以周末放假的时候,我都会感到无聊,因为周末的学校人特别少,一个年级可能都没几个人。

    但每个周五我都是十分期待的,因为高大个的班长在周五都会带来不同的卡牌,因为排课的缘故,体育课在每周五的最后一节,所以周五下午的体育课管理的特别松。毕竟是周五的最后一节课,体育课上大家都会过的相对自由,每次只要完成固定的800米跑基本上老师就让我们自由玩了,一般都是玩一会就直接放学。

    班长G就会在下午的时候将能多人玩的卡牌藏在外套里面,双手插进口袋用手掌托着包装,用看起来很滑稽的姿势跑步,但我们都知道,他又偷偷的带来些可以一起玩的东西了。

    当老师宣布解散的时候,基本上大家都会围绕他身边,看看他这次又带来了什么。

    有时候是很精致的扑克牌,有时候会是uno、带的最多的是加装版的三国杀,不论是带的是什么,都能吸引很多人来玩。

    初中那会我们都会喜欢周五最后一节的体育课,因为在学校枯燥的学习日常中,那个大男孩G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纸牌游戏体验,我们会一起找寻学校里不起眼的位置,大家通过猜拳来决定谁先开始一起玩,输的人就被换下去,空闲的人能坐在一起聊天或者观看牌局,大家都会对局势的变化带动情绪,红桃2、黑桃8、闪、反转、加倍给下一位、加2!.。。。。

    独自一人在周末校园的时候,我都是依靠周五的回忆度过的。

    G的真名其实非常难念,两个字都是不常见的,读起来还非常拗口,所以我们通常都会把他两个名字连起来读成一个音,他也不反对,因为他善良憨厚的性格不会在意一起玩的同伴能不能叫对他的名字,他会在不打扰他人的情况下融入到不同的团体中,在我的回忆中,他总是带着笑容来一起玩,每次都能感染着身边的人,对于其他人我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每次看到他笑,我都能一起感受到开心。

    他的家境应该也是非常殷实的,因为他总能带来稀奇古怪的小玩意来我们一起玩,有时候还能悄悄带来一些故事汇或者漫画之类的课外书分享给我们看,班级里的人都会在晚自习的时候偷偷摸摸的传递着看。那时候还形成了一种热潮,因为严格意义上不能携带的会是漫画和玩具,正常小说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是可以观看的,所以那些拿到漫画的都会在漫画外套一个书本看,而拿到小说则是会平摊在桌子上挺直身体低着头看,拿到玩具的人会俯低自身,用课本来遮掩玩具。

    一般小团体拿到的东西都会是同一种,互相传着用,所以经常能在晚修上看到,不同小团体的人都会和各自的团队一起维持着同一种姿势。

    班长G的中心给我的感觉是另一种中心,我们没有环绕着他,却又因为他形成了不同大小的中心。我们能在他的帮助下自由旋转,以他的帮助和给予形成一个个小的漩涡,他把中心交予了我们,让本来不相识的同学们加入到了漩涡之中,我们聚集到了一起,形成了团体。

    我说,他像是西方文化中的圣诞老人,总能带来新奇的事物,他的慷慨大方与热情一直存在与我的记忆当中。

    记忆中最后的班长是H。

    他算是班级里比较另类的存在了,年级越高课程越重,日复一日的沉重学习把班级里每一个人都压的喘不过气,唯有班长H每次都能给同学们带来轻松的感觉。

    他并不高,也不强壮,在人群中属于会被挡住的那类人,他从不迷茫,从不动怒,也不会给他人带来负面影响,他很新潮,会在不需要穿校服的日子里搭配出一种青春的颜色,他很感性,会细心处理班里同学的事务。他很聪明,能在500多人中排前20。

    要说为什么我会觉得他是中心,因为他在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就展现出了一种特质,一种能与所有人交流沟通的特质。

    开学的第一个晚上,互不相识的同学们都有着一层壁垒,这堵高墙不仅封闭了我们的内心,还将我们从座位上隔离,本就不大的教室被陆续进来的同学们一点点瓜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移动下桌子,试图和他人保持一个距离,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不只是陌生的距离感,或许踏入到这个年级中的我们,并不清楚自己到底会怎么样。

    迷茫、压力、目光、期待、自我、限制。。。数不清的思考在那个时候冲击着我,我也和其他到来的人群一样,沉默着,注视着空无一物的桌子,不知道在做什么。

    教室内的学生差不多来齐,老师宣布简单的校园规则,走出教室,将教室交给我们来互相了解一下,在离开教室之前诉说了希望能选举出来一位班长,之后便是班级内长久的沉默。

    不再是小学时段的争抢,也不是中学时候的互相推举,这个时候的班级都在沉默,没人走向台前,像我之前遇到的两位班长一样。

    后面几位到达教室的同学彷佛读懂了教师内的气氛,同样的选择桌子后划分出来自己的堡垒,不与他人靠近。

    直到首个在外面和老师交谈的同学到来。

    “不好意思,我好像来晚了。”

    “没事,还没到晚修时间,没有迟到”

    随后进来的是一抹青蓝色,从外到内,沉寂的教室出现了第一句学生的话语。

    “大家好,我是H”

    之后嘛,就是没有目标的我们选择了这位自告奋勇的人成了班长,而他能成为我记忆中的班长也不会仅仅是这一晚上的原因。

    崭新的学期,只是有点印象的同学们到达教室也只能挤出尴尬的微笑和点头,随后便寻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沉默,每个人都在预习发放到手中的书本,即使开学前几天校方在整理教材,让我们熟悉一下学校,即使这时候我们这时候可以自由的去探寻学校,但我们依然坐在教室内,看着手中的书,前几页的内容早被读透,我们依然在看着,不知道在做什么。

    转折点是下午的自习,虽然名义上自习,但其实只是让学生们呆在教室内而已,并没有限制什么,不过这给予班长一个平台。以现在的我来想,或许该说是平台给了一个班长?

    他是第一个到的,或许该说是很早就到了,我并不清楚前面到达的人发生了什么,能使教室内的气氛变得缓和,当我找到自己的座位准备继续看书时,那抹青蓝色的身影走到我的身前,对我说了句你好。。。

    或许只是大家开始互相认识了彼此所以教室内不在压抑?或许只是有人踏出了第一步改变了班级内的状况?还是终于有人发现了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人群?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每次见到班长H的时候,我都会先开口说道,你好啊,H。

    他也会回应道“你好啊,XX。”

    班长H也是中心,我一直在固执的认为他链接了班里的所有人,修复了班级的裂痕,他像是一种青春的颜色驱散教室内的阴影。他是成绩、性格、人品、知识、教养方方面面都优秀的人才,却又没有固执的隔阂,也没有傲慢的偏见,他能和所有人搞好关系,走进每一个人身边。即使是成绩中下游又不爱与人交流的我也能和他形成一种似有似无的默契。

    “我”问,他确实做了很多,自习时的纪律管理、师生之间信息内容的传递、维护班级荣誉等身为班长的职责他都做得很好,无愧于“中心”。

    我说,那不是正常的吗,毕竟每次同桌搭档的分配都是他弄得,甚至前后桌和小组搭配都是他一点点分析填写的,他是真的中心,他链接了我们。

    这次中心的思维乱序并没有其他内容那么混乱,在思考中心的时候,我更多的是一种假设和敬佩。

    假设的是如果当时他们没有那么做会怎么样?会不会是那时候特殊的情况下形成了那种效果?

    敬佩的是他们真的能坚持那么久,并且没有做错过什么,能一直保持着身为班长的责任。

    我一直这样想,就是如此,他们才会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