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思维乱序 » 2.模仿

2.模仿

    这次的思维乱序是模仿,是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一种思维乱序。

    在我的记忆中,曾有一位老师说过。

    “所有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一切的开始。”

    大概就是在说,不要害怕模仿,在刚开始学习内容知识时可以模仿他人的习惯和思考方式,在了解透彻后就可以形成自己的习惯。

    这句话在我学习生涯中其实挺常见的,在小学时候的美术和音乐课堂里、在初高中的体育跑步时、在大学专业课的基础内容模拟实习上,我的起步都是在模仿他人。对象可能是书本记录的他人知识结晶,也可能是老师代代相传的小技巧,总之大多数时候我接触到新的知识内容时,都是从模仿开始的。

    大多数人在小时候,会因为自己能模仿他人的行为受到鼓励和赞扬,就像第一次说出来爸爸妈妈,就像第一次模仿着他人拍打篮球歌唱音乐,在无知懵懂的时候,模仿能成为自身前进的一大动力。我也如此,并且牢记着。

    但很快,模仿的思维乱序就开始了。

    我对于模仿的思维乱序最早源于一次语文课的课堂写作上,那时候写作文前老师会阅读一次范文,让后让我们以范文为模板开始写作。

    在那次课堂上语文老师对某个作文进行了批判。

    “我想让你们写的是记叙文这种文体,不是让写XX和XX的区别。”

    那词的范文是豆子和豆子的分别,有一篇的作文也因此X豆X豆来分别。

    那个时候我在想什么?是不是在想有人在偷懒不好好写作文,还是说那个时候我已经开始对模仿有了戒备。

    这句话也算是我同年回忆中比较深刻的那一类了,自那之后,我就知道了,所谓的模仿,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应。

    我说,要区分模仿的界限,因为那是一种规则。

    所以在我长大了之后,我对所有的模仿都保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怀疑的并不是模仿对象如何,而是自己要如何,是准备将模仿对象当作一种参考?还是模仿对象只是一种启示,用来开阔思维。

    很多时候我选定了后者,因为儿时老师的对于行为的批判深深的烙印在我的记忆中,我对于模仿的态度,一直都是远望。

    在我的历史学习过程中,老师通常会将不同朝代但文化内容发展接近的国家放在一起讲解,通过对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此分析不同朝代的发展变化,了解不同文化带来的影响,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很多时候就会有一种模板,回答文化发展比较接近的国家时,可以套用一种回答模式。

    在之后有一次上历史课,那节课我们在复习学到的历史知识,历史老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我们依据学过的知识填写对应的答案上交,我的成绩嘛,一直都不理想,所以对这种日复一日的练习本该没什么印象的,可唯有一题,全班只有我答对了。

    对于历史上的改革发展变化我们应该保持什么态度,如何看待过去变化发展和现在的变化发展?

    遇到这种题目大多数时候应该回答推陈出新或者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发展?我个人学习记忆能力不太行,不太能了解具体的答案,我只记得那时候我在答案的开头写了一句。

    历史的变化发展不能站在现代的角度回答。。。

    后面就是一些流水账式的回答,可班里只有我得到了分数。

    老师说,开头那一句话就是正确答案。

    我一直在想,那时候的我是真的写出了正确的答案吗?或许我只是套用到了正确的模板,或许我只是模仿了他人的答案写出的内容?或许,只是我单纯的没有想法,开始了模仿。

    “我”问,所以你对“模仿”界限又进行了偏移?

    越长大,就越会觉得模仿在思维乱序,小到自己的内容答案整理书写,大道互联网里对于歌曲、文化、版权内容等等的争吵,对此我都会感觉没有实际的意义,毕竟界限又不同。

    没有觉得越线的人群会说,这是致敬,这是模仿。

    觉得越线的群众会讲,这是抄袭,这是侵权。

    所以证据的边界会是什么呢?如果我得到了支持,我的模仿会是抄袭吗?如果我随处可见,我的致敬会是模仿吗?感觉好像可以随便被定义。

    模仿会是什么?是我小时候走向未来的第一种方式?是我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为?是我初次接触内容时彷徨的选择?感觉具体的内容一直在随着我的变化而变化。

    我说,如果我一开始就坚定的站在一方,是不是我也会和他们一样,可以拥有自己的立场和抉择,不会再改变界限,不会发生偏转?

    “我”问,那你会对他们的话语产生认同感吗?你不是一直再“模仿”?虽然应该不同的情况,你的“模仿”又能有不同的界限,但我认为这样好多了,谁有没个咿呀学语的时候?没在小学的时候模仿过唱歌?没有练习过毛笔字?模仿一直都在,只是不知道谁对谁错而已。

    小时候和朋友一起去杂草地里玩,那里已经很久没人管理打扫,空间又大又没人打扰,一直以来我们都把那里当作乐园。那些用来防止他人进去的栏杆,早就因为风化成为我们的垫脚石,让我们更轻松的爬进去。

    在某一次的和朋友们疯玩的时候得知,其实只是这片地的拥有者暂时不住在这了,所以这片属于他的荒地我们才能一直进来玩。

    然后不知道在谁的带头下,一群人开始了模拟扮演。

    他是这座庄园的老爷,他是管家,我们是侵入者,就这样,我们依靠着复杂的荒地开始了游玩,到后面玩累了,往地上一趟就那么休息了。

    而我和I则是在秋千上开始了闲聊。

    “你说如果这时候真的有人来了,我们会怎么样的?”

    我说,估计都会跑吧,就像刚刚我们在模仿的一样。

    “那是不是一直以来我们的模仿其实都是有用的,就像着生锈的秋千我们仍然可以摆动。”

    我说,或许吧,因为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

    “你好像一直都没有主动的去做过什么,是不知道怎么做吗?”

    我说,我不知道。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要怎么办,就选择小丑或者镜子吧。”

    我说,这两种有什么区别?

    “小丑可以伪装自己,镜子可以反射别人,不知道如何应对的时候,你可以自己选择。”

    专业的小丑会把隐藏在面具下的脸也进行涂抹,防止面具脱落。

    镜子可以照应出不同的样子,可以给迷茫的我一种指示。

    没有意义的我,更多的时候选择了镜子。

    可现在想想,好像我镜子也没有做好,或许一开始还能好好的成为一面镜子,可到了后面,我已经开始错乱,镜子不再能完美的照应出对方,我已经开始将所有的信息混杂在了一起。

    那时候的对话是这样的吗?我还有记忆吗?是不是我又混杂了其他的内容信息?我记下的究竟是不是来自于我的回忆?好像一直在思维乱序。

    “我”问,是不是从始至终,对“模仿”的印象就停留在了那时候的杂草地之中,在那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游戏中。

    我说,不会的,因为生活中曾多次改变了我对模仿的界限,现在的我又会对不同的模仿设下范围,就好像写小学日记的时候不会抄写范文,就好像必要的劳动会遵守必要的姿势,就好像不擅长的运动,就只能模仿老师的动作一样。该说是我有了主见,还是说我也在模仿着什么呢。

    之后嘛,对于模仿最大的分歧就是在大学的那段时间。

    大致就是两件事,社会实践中的去小学教学和毕业论文。

    在去小学教学之前,班级里就开始分配任务,大概就是谁谁谁负责什么和准备一些材料,我呢,就负责一些课堂上的有趣内容讲解,让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折纸环节,毕竟是我负责的嘛。

    在去之前我开始学习各种不同的折纸方式,像是纸鹤、盒子、青蛙,这些都学一点,在课堂上教小学生叠一下。可实际课堂上,我发现,好像并不需要我做什么,我只折叠了一遍纸鹤,他们中大多数人就已经学会了怎么叠,在我走下台去教导还未学会的学生时,我发现,已经有一些人在开始创立新的折叠方法了,虽然不知道在叠什么,但他们在依靠自己的想法折纸。

    我想,他们的模仿是不是已经结束了,他们开始模仿自己了。

    “我”问,说不定他们只是按照自己脑内的想法在乱折而已。

    毕业论文是有些学术要求的,简单的说就是要写的好一点,有些参考和实际价值,要具体的收集数据和进行分析,要贴近论文的题目。

    我想,应该就像一篇大作文一样把。

    在拟定了题目后,我就开始了搜集各种数据,大概就是统计年鉴、官方网站数据等,老实说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有用,就那么稀里糊涂的做了下去。

    让后就等到了查询重复率的时候,那个时候我的重复率特别低,然后同学就来和我说,重复率太低不是一种好事,会显得论文没有什么参考性。然后我就各种引用添加了参考文献中他人的重要观点把重复率提升上去了。

    我说,我一点都不想模仿他人的方式去写作,不喜欢那种感觉。

    “我”问,只是完成任务而已,有必要那么倔强吗,而且你又不是在“模仿”他人,你只是在借用,文章的主旨和结构还是你自己书写的。

    有没有必要在坚持自己对模仿的态度,有没有能找到模仿的底线时什么,自己究竟能不能成为自己,完全脱离模仿,这些想法好像一直都能困扰着我,又或者只是我无谓的坚持?

    如果说模仿是前进的第一步,那么失去模仿的我有会不会再也不能前行?

    如果模仿已被遗忘,那么曾模仿过的事务又会不会没有意义?

    如果我已经摒弃了模仿,那我是脱离了自己还是脱离了他人?

    “我”问,全是无意义的想法,没有“模仿”,你要怎么维持住人类的活动?如果没有“模仿”,你要怎么牢记自我?如果没有“模仿”,你要怎么看待,曾“模仿”的自己?

    我说,或许只是我疲于模仿了?

    “我”问,你说的好像你找到了自我一样,要我说,模仿才会是正确的说法,除非能远离一切知识,就好像抛弃一切和人类有关的东西,很难做到。

    总感觉每次的思维乱序都是抱怨的或者伤感的,但这应该就是我思维乱序的常态把,毕竟自己都觉得在混乱,怎么可能会有正经的思考。

    这次的思维乱序让我想了挺多东西的,比如还在模仿阶段就放弃了兴趣爱好,想要去模仿但一直没能行动的想法,以及以及拥有过的,却被我一直遗弃的模仿。总感觉自己好像在模仿着什么,是因为还是没有自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