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思维乱序 » 6.意义

6.意义

    这次的思维乱序是意义,虽然我一开始就觉得没有意义。

    意义很多时候都是人类赋予事物的一种精神观念,这种精神观念能弥补精神上的缺少,赋予追求意义的人一种精神上的回报。同样的,被赋予意义的事物也会拥有特殊的价值,像是用来自我满足、用来完成目标、用来填补缺失等等。

    不同的人会对不同的事物抱有不一样的期待,渴求着意义。

    曾看过一篇报导,家庭里的父母都是经常登山的人,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孩子也拥有了一样的爱好和习惯,经常和父母一起登山。可孩子长大后,坏事接踵而至,先是父母去世,紧接着是自己残疾,登山似乎对他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奢望。他并没有因此沉寂下去,靠着残疾的身体独自征服了一座有一座的高山,在完成自己的追求后,他失去了所有意义,再也没有出现在大众的报导中了。

    我说,他的信仰支撑着他,登山已经是他生活的意义了。

    “我”问,在追求意义的道路上,他的生命是如此的跃动充满活力,在达成目标触摸到意义之后,他又是如此的黯然失色,“意义”的终点会是虚无吗?是否追求“意义”的过程才会拥有“意义”呢?

    会是这样吗?好像也会如此吧,或许该分人和意义的大小?

    小时候曾被灌输过一种概念,大概就是我不论做什么都要有意义,不然就是白干,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不过嘛,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更多的时候是在实现他人的意义,完成家里人所设下的目标,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许曾寻找过意义,但好像我也没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也没能获得精神或者现实方面的满足。

    不过嘛,我还是会有那么一点点要追求的意义,对于我的人生来说。

    钱,我家离不开的话题,也是我一直以来(大概)活下去的动力。

    画画不能赚钱,所以我不会去画画,游戏不能赚钱,所以我不会去玩游戏。好好学习能赚到大钱,所以我要天天读书。孝敬父母可以更好的得到别人的认可,并且有更好的品质,因为能赚钱,所以我要当个好孩子。。。

    “我”问,那也的确时一种意义,不过嘛,你能不能做到那些都是未知数,而且那些“意义”某种程度上来说时别人施加给你的“意义”,对你来说有没有用不清楚,对于能不能帮助你赚钱也不清楚。反倒是做一些被称为没“意义”的事的时候,会感觉到有一种“意义”。

    “我”问,那么你追求的又是什么呢?又带有什么杨“意义”?

    P,“你说我们干这种事有什么意义吗,感觉得不到什么好处,也很无聊。”

    O,“我们不一直都挺无聊的嘛,所以现在才决定一起出来玩。”

    我说,现在公园应该早就到了关门的时间了。

    O,“那也没事嘛,这里其实没那么早关门,只是不对外营业了而已,你看里面不是还有人吗。”

    我说,那这也不是我们来这里挖红薯的理由吧。

    一脸正经的O,“其实,这地的红薯是我种的。”

    P,“你就会挖还差不多,还隔这种呢。”

    O,“你就说一会你想不想吃吧。”

    我想,你们待会要去哪里烤呢。

    “你就说说你干这些有什么用?老师叫你画画你就一晚上在画画?画着些有什么用?能让你赚钱还是让你有房子?”

    “你说说你买了这些玩具有什么用?长大了不还是要扔掉?你之前不是在扔掉了一批?玩这些东西能让你更聪明还是能上更好的学校?”

    “让你走路上学时为了锻炼身体,你每周上课坐着不知道多少时间,走一走怎么了?还能累坏你?”

    我想,或许会找到意义吧。

    “我”问,或许没有意义吧。

    P,“诶,你说每次我们都来这里拿红薯会不会被抓住啊。”

    O,“没事的没事的,那个老爷爷你们又不是没有见过,他人很好的,而且我们不也帮过他的忙,他也说过想吃的话自己来挖就行,只要我们不要乱扒土就行。”

    没由来的,我将心里想的说了出来,我们好像也不是很饿,来到这里是不是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好像没什么意义。

    他们听到我的话,愣了一会,不过这好像我也是第一次提出过反对的意见吧。

    “钱啊,是暖暖的,在身上就会很搭配的,握着就会很舒服的。”

    “出门就是要竞争,没有钱你寸步难行。”

    “你活着就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其他的事情都并不怎么重要。”

    “你看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能赚钱还是怎么着?”

    我问,或许这就该是我寻找的意义?

    “我”说,也不是不行,反正你也没什么追求的东西吧。

    O,“意义没有那么重要的啦,如果想要个吃的理由,那么就是饿了吧,而且红薯很好吃,所以我们回来挖。”

    P,“我觉得他想表达的不会是这种东西。”

    O,“怎么会不算啦,我觉得好吃可以算是一种意义啊,如果有好吃的我还挺想要的。”

    我想,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意义?

    “讲了几次了,你怎么还能忘?脑袋里装的都是什么东西?有没有一点用?”

    “外面遇到人你就是要嘴甜一点,这样才能巴结人。”

    “古书里的内容都是可以运用到现代的,这些古书就是你未来的情况,你要好好的学啊。”

    我想,好烦,有意义真麻烦。

    O,“如果说实在想要个意义的话,要不待会再种一些种子下去?”

    P,“得了吧你,你还记得挖了多少吗,真要说意义你不得全补上?”

    “那好啊,如果这能成为意义的话。”

    “那不是你的理由!都这么大了还越活越回去了?啊?”

    “你知道要种会去有多麻烦吗,怎么说都要好几周时间来确保能不能正常发芽吧。”

    “这是我家,我买的房子,只要我还活着就轮不到你们说话。”

    “知道啊,如果太简单的话就不能成为意义了,吃了的种下去,这种循环应该也能成为意义吧。”

    我说,或许一开始意义的存在就是一种奢侈的想法,就像只有有钱人才会去考虑想要什么,想买什么,而没那么有钱的人就会考虑如何凑合着用就行。寻找意义是否只是一种高端的需求呢?只有足够充实的人才能拥有。

    “我”问,那你又要怎么确定是否充实呢,每次都好好听话就是一种充实吗?每次都完成他人交予的任务就是充实吗?放弃自己的选择就是充实吗?

    我说,那你会不会太辛苦了,而且你又要怎么保证,它们就能正常的成长呢?如果半途就枯死了怎么办?

    “那就要听天由命了,至少我努力了嘛。”

    P,“我倒是想看看你能做到什么样。”

    所以我费尽心思的在家里装模做样,为了寻求意义。

    “看,它们发芽了。”

    我感受到了一阵后怕,那一小片地,他真的全部种了下去。

    P,“你还真的做到了啊,那确实挺有意义的。”

    所以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只用了右手的的无名指和左手的大拇指小拇指扭动了那圆柄形的门把手。

    R,“做不到的啦,每次吃饭都带自己的餐具,想想每次吃完回家后还要自己清理沾满了油污的筷子勺子和用来携带这些餐具的盒子我都觉得麻烦,也就只有Q一直这样做了。”

    我说,那他真的是好爱干净。

    R,“应该说是有洁癖吧。”

    Q,“你问我为什么每次都携带着餐具去吃饭?很简单啊,只是不喜欢将别人吃过的东西放进嘴里,所以每次都自己带着。”

    我说,不会觉得麻烦吗?每次都要事后清理。

    Q,“我不觉得啊,一直这样好久了,这些餐具也用了好久了。”

    我想,所以是现有洁癖才形成的这种习惯还是有了这种习惯才会有的洁癖?

    “我”问,不论是哪种,他能用三根手指开门和没有让洁癖影响自身,就非常有“意义”了。而且,你忘了?他不是每次都不会用沾满了油污的手指去碰其他的东西的吗?

    老师教导过,做人做事要往好的那方面做,帮助了其他人也能帮助自己,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我曾问过老师,如果每天都那么繁杂,那么做的事还会有意义吗?

    “会啊,不论我做了什么,去了哪里,教了谁,对我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即使不知道后面会变成什么用,只要我问心无愧就行,如果事情能向着好的方面发展就更好了。”

    “我”问,所以他们会是老师,他们会有人生,因为他们找到了“意义”。

    有时候会想,如果没有意义的话我是不是能更轻松?不用自己的准则去完成某些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就能得到更多的休息时间?或者能获取更多的利润?那么达成他人的目标又能否称之为意义?

    仿造一下之前看到过的段式

    目标是钻石,追求是光芒

    目标不会因为黑暗的吞噬而失去价值,追求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影响而光芒闪耀

    所谓的意义,即是突破限制的精神食粮

    意义是枷锁,是围绕着的、无名的渴望。

    “我”问,哪有那么麻烦,如果没有觉得没有意义的话,就自己拟定一个意义吧。比如金钱?

    我说,那就追求金钱的意义吧,用来寻找更美味的食物。

    再思维乱序的时候曾给过自己一个不确切的答案,有没有可能,这份思维乱序就是我常见却又不那么有意义的意义?没有实际、没有道理、跟不会有所谓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