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359 王者师

359 王者师

    《燕召公世家》·昌国君·王者师?的议论

    《资治通鉴》记载提及乐毅伐齐称:“乐毅于济西大捷之后欲长驱追击,剧辛劝阻,以为宜于攻取边城以自益,乐毅不听”,以为“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其后齐人果然大乱,湣王出走,乐毅因而攻入临淄。此说不见于《史记》、《战国策》以及先秦著作。

    《资治通鉴》接着又有乐毅具体分兵五路,“六月之间下齐七十余城”的记载,这和《史记》《乐毅列传》所说“留徇五岁下齐七十余城”不同。

    后来司马光又著《稽古录》,先于周赧王三十一年记“燕独追齐师遂入临淄”,再在三十五年记“燕乐毅徇齐地数岁下齐七十余城”,这与《史记》相符合,应该是采纳了司马迁的意见。

    又,《资治通鉴》称:乐毅修整燕军,禁止侵掠,宽其赋敛,除其暴令,后人于是有“此孟子所以教齐者,齐王不能用之于燕,而乐毅能用之于齐。”这样的议论。但是相关史料又有出入,譬如《吕氏春秋·权勋》云:“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可知燕兵攻入临淄,争相掠夺财富,并非如所谓“王者之师”。

    《资治通鉴》称:乐毅“祀桓公、管仲于郊,表贤者之闾,封王蠋之墓。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余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余人”。

    《史记》之《田单列传》谓燕之初入齐,闻王蠋贤而欲封之,蠋自经其颈而死。未言封其墓。“燕军入齐,齐民喜悦”的说法也有舛误,而且齐地百姓参与了坚决的抵抗。

    《史记·田单列传》载:燕之初入齐,闻画邑人王蠋贤,令军中曰“环画邑三十里无入“,以王蠋之故。已而使人谓蠋曰“齐人多高子之义,吾以子为将,封子万家“蠋固谢。燕人曰“子不听,吾引三军而屠画邑“王蠋曰“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於野。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劫之以兵为君将,是助桀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遂经其颈於树枝,自奋绝脰而死。齐亡大夫闻之,曰:“王蠋,布衣也,义不北面於燕,况在位食禄者乎!“乃相聚如莒,求诸子,立为襄王。

    《史记·殷本纪》武王克商后,“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间,封纣子武庚禄父”,也许后人有以乐毅破齐比之周武王克商而仿制者,未可知。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轶轻战,於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湣王出亡於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馀皆属燕,六岁。

    那么为什么同一个乐毅,面目却不相同呢?西汉时期的记载与百年千年后的记载不相符合者太多,甚至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也有人以为系后人伪作,以此劝谏君主对燕惠王之举引以为戒,简单来说,就是要君主信任大臣,信任自己,否则将如燕惠王一样悔恨终生。

    书称乐毅向燕昭王献策,主张约结赵国,再联合楚、魏,“四国攻之,齐可大破”,因而出使于赵,回来就起兵击齐。其实乐毅统率的是秦、赵、韩、魏、燕五国之兵。

    《史记秦本纪》和《赵世家》记载明确,楚不在其内。而且联合出兵之前,秦、赵两国之君会见在先,并由秦将蒙骜首先攻取齐河东九城,作为合纵进攻之先声。五国合纵攻齐,是出于秦的主谋,就是苏秦献书赵王所谓秦“以齐为饵,先出声于天下。

    《报惠王书》所说作战经过:以天之道,先王之灵,河北之地随先王举而有之济上,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以为乐毅先攻克齐与燕接境的河北,接着攻占济上,再由济上长驱攻入齐的国都的。

    其实燕师并未直接南下攻取齐的河北,而是追随赵军经赵东边南下,会合五国之师大败齐的主力于济西。接着乐毅就独率燕师从济西乘胜向东追击,在秦周又得胜而攻克临淄。乐毅破齐,主要经历两次战斗,即在济西大败齐将触子,又在秦周得胜而齐将达子战死。乐毅《报燕惠王书》出于游士为夸张乐毅单独主谋合纵破齐而伪托,只是因为文章华丽,很能感人,为世传诵。乃至于《史记》所谓始齐之蒯通及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未尝不废书而泣也。

    又因苏秦史料混乱,间齐之举泯灭于世,五国伐齐经过伪作,几成乐毅一人所成之功。经过如此层层包装,乐毅不下即墨与莒二城,自然也早已超出军事之外,成为儒家仁义主张的典范。

    连认同乐毅乃仁义化齐的苏轼也另作评价说:论者以为燕惠王不肖,用反间,以骑劫代将,卒走乐生。此其所以无成者,出于不幸,而非用兵之罪。然当时使昭王尚在,反间不得行,乐毅终亦必败。何者?燕之并齐,非秦、楚、三晋之利。今以百万之师,攻两城之残寇,而数岁不决,师老于外,此必有乘其虚者矣。诸侯乘之于内,齐击之于外。当此时,虽太公、穰苴不能无败。苏轼这里重点以列国局势而论,非溺于“仁义”之说,比较明显。

    《报燕惠王》一书,文笔的表达看,很是动人,传世名作,但是其中叙说伐齐大旨似乎与相关史料相背,五国伐齐,苏秦(或者苏代)功不可没,又有秦国主谋,乐见齐国之衰,如是等等,在《报燕惠王书》中未曾提及,读者以为乐毅独成此功,似有夸饰之嫌,殊可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