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462 叶公

462 叶公

    《楚世家》·孔子在楚(上)

    孔夫子在鲁国感受到季氏的威胁,不得已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行程。他先后到过卫、陈、蔡、曹、宋、郑、齐、楚。孔子没有去过周,也没有去过秦晋,不去周应该是考虑到其时的东周已沦落到连三流诸侯国都不如的地步,而自己的政治主张至少需要有一个稍具实力的权力集团,显然东周已是仅能依靠着天子的名义自保,不足以进行改良,算是病入膏肓也差不多。

    秦晋理念上与孔子相异,秦被视为蛮夷,文化与中原不同,晋国自晋献公以后政治上采取弱公室的政策,实际权力被国内卿大夫专政,也不符合孔子加强君王集权那一套。孔子有三次颇具希望的机会,一是卫灵公时期,一是齐景公时期,一是楚昭王时期。孔子在卫国逗留许多年,曾经的“子见南子”就是在卫灵公时,但是卫灵公虽然比较的欣赏孔子,国内也有孔子相投的大臣,但是始终不能得到重用,孔子甚至产生结识南子的想法,最终还是因为卫国内乱,不得已离开,子路也死在卫国之乱中。

    在齐国,齐景公本来有用孔子的想法,给了孔子很多希望,但是重臣晏子非常反对任用孔子,晏子认为孔子代表的学说空泛不切实际,虚有其名,对待这样的知识分子,可以优待但不可以给予权力,孔子也只好离开。

    后来孔子在陈蔡遇到围攻,危难之际,楚国昭王派兵营救脱险。孔子在楚国一度受到楚昭王的重视,最终也是因为楚国令尹的阻挠,希望破灭。孔子在楚国的经历蛮有意思。

    一、好龙的叶公

    我们现在熟知的寓言故事“叶公好龙”,这个故事对叶公很是嘲讽,给我们的印象非常的滑稽。事实上,叶公这个人在楚国很了不起。这个寓言故事有对叶公的丑化成分。叶公治理属地有方,是很有成绩的一个楚国大夫。他与孔子有过接触。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在论语中提到叶公与子路有过交流,大概是询问子路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子路没有对答,至于原因可能是觉得自己对老师不能进行准确的评议,不如不说。事后,孔子对自己作了一番评语,非常有名这几句话。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然后就有了叶公与孔子的直接对话。叶公是叶城的主职大夫,这次讨论的是有关法治的问题。叶公给孔子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偷了羊,还把羊拿到集市上卖了,其子告发了他。少年被人纷纷赞誉,但法与理却产生了矛盾。

    叶公问孔子:对这件事,您有什么见解呢?孔子答道:所谓正直不阿,也应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父为子隐恶,子为父隐恶,虽不能直,直却在其中,子指证父偷羊,违反天理人情,虽直却不足取。

    在法与情的问题上,叶公的主张比较类似于大义灭亲,不管是至亲还是君王,都不能逃离于法治之外。当然这与楚国传统的法治系统差不多。而孔子的观念,在于私情。孔子学说的基础也体现在这其中。叶公与孔子在法治理念上截然相反,这也是孔子没有与叶公谈拢的重要事件。大概因为叶公与孔子的这次直接对话,不算很愉快,后来有人就编故事来讽刺叶公,表面上尊重有学问的人,实际上呢却不重视,这个故事就是“叶公好龙”。这一下,叶公千古留名了,叶公的治国才能没人知道,叶公好龙倒是妇孺皆知了。实际上,这对叶公非常的不公平。

    要知道,叶公是楚国方城之外的军政重臣兼边防守将,这次与孔子的对话,不仅表现出叶公本人理念的不同,实际上也见得孔子的主张与楚国历来传统的治国方略有关键的不同。相信叶公与孔子的交流在楚国内部也会产生影响,后来间接的让孔子在楚昭王那里失去了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