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业帝国之崛起 » 第二十一章 虎口夺食——与赫连勃勃的争锋

第二十一章 虎口夺食——与赫连勃勃的争锋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尤其是现代化的人才。

    如果非要有人抬杠说科技最贵,那么科技哪来的?不也是人才创造出来的?

    一千六百年前的刘裕麾下最多的就是人才,在他手里人才济济,王镇恶,檀道济等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相比之下,不管是胡夏,北魏,吴承宗势力都相差甚远。

    从今天的角度看,刘裕失去关中无疑是一大遗憾,甚至于有人心痛的说,刘穆之再活几年就好了。

    那个时候的刘裕占领关中,灭后秦,两次北伐一次灭燕,一次灭秦,威风凛凛!

    北方的赫连勃勃和拓跋嗣早就已经看出来了刘裕的强悍,并且极其忌惮他。

    只要刘裕以关中为据点经略西北,囤积物资,区区胡夏,北魏,何足挂齿?

    那个时候的东晋领土已经扩张到了黄河以南已经关中平原地区,锋芒毕露。

    可惜刘穆之死了,刘裕的根基健康就很容易发生事故,他除了离开,别无他法,所以从古至今都没有人会太过于指责他离开长安。

    可是他死活没想到,他留下的自以为豪华的守护长安的团队竟然在短短一年里面集体崩溃,自己的儿子刘义真都差点命丧黄泉。

    由于这本书说的是大业帝国的建立,那么有关于刘裕失关中的具体我就不多做描写了(一会你们说我水)。

    公元418年(义熙14年)三月,长安城内死气沉沉杀气腾腾,沈田子杀王镇恶,王脩杀沈田子,刘义真杀王脩。

    在此之前,赫连勃勃率领五万铁骑南下,刘义真为了保全自己,竟然把长安以外的晋军全部集合到长安,以至于赫连勃勃占领了咸阳,周围的郡县大都投降胡夏政权。

    关键时候,吴承宗再次跳出来喝口汤。

    之前拓跋嗣四万骑兵他都没有打败,更别说现在赫连勃勃来势汹汹,所以吴承宗并没有和他争锋,而是东一块,西一块的敲打后秦原来的领土。

    四月二日,吴承宗收复冯祤郡,随后派遣天骑军南下。

    此时此刻经过大半年修养恢复的天骑军已经扩张到了一万人,吴承名首领着这一支庞大的队伍第一次实战,他们的目标是已经被胡夏骑兵攻克的潼关。

    吴承宗的目标是拿下潼关以东的弘农郡,宜阳,洛阳,荥阳郡。

    赫连勃勃在潼关有四千骑兵镇守,所以当吴承名大军杀过来的时候,他们也是第一时间组织反击。

    如果说胡夏骑兵在这时候选择固守潼关,等待援军,前后夹击,那么吴承名除了撤退别无他法,可是他们不怕,而是直接出潼关,和吴承名选择了野战。

    胡夏是匈奴人的政权,匈奴骑兵的战斗力极其彪悍,尤其是赫连勃勃自称夏王开始,他们就一直骚扰后秦,直到后秦灭亡为止后秦都拿他们没办法。

    并且占据西北的南凉政权也是硬生生的被他们搞垮,所以他们的战斗力决定了他们不会惧怕一万人的汉人骑兵。

    尤其是在北方,一直以来占据中原的五胡都认为汉人羸弱,无法当兵,只能种田耕地。

    但是这一次,吴承名会让他们知道,什么叫一汉当五胡!

    吴承名的七百骑兵扩张到一万人,其中大部分全部都是北方的汉人,他们很多人都是长年累月受到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欺压,凌辱,直到吴承名把他们收入麾下,给他们吃饭,告诉他们那些一直趾高气昂的胡人官僚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至少吴承名抓了很多胡人给他们练手。

    所以当两军交战的时候,吴承名振臂一呼,大喊:“诸君受辱,中原埋没,今日血战!使匈奴不敢觑我汉人!”

    一万汉军高声回应,并且把吴承名的话一个传一个的重复。

    当胡夏骑兵靠近吴承名军队的时候都被对方的气势吓到了。

    四月五日,早晨,仅仅一个时辰,胡夏军阵亡两千,溃逃一千,投降一千。

    不仅如此,吴承名还缴获匈奴战马两千余匹。

    不过他并没有善待这些匈奴人,而是让麾下士兵把他们丢入黄河淹死。

    紧接着他留守潼关三千人,自己率领六千骑兵继续杀向弘农郡。

    当天傍晚,六千骑兵硬生生的击溃了弘农的晋军,进入城中。

    他们早上克潼关,傍晚克弘农,一时之间,吴承名军威大盛。

    宜阳军投降,不敢抵抗。

    这时候还不待吴承名继续东进,就收到了来自于吴承宗的召回信。

    原来吴承宗的两万大军从冯祤郡南下,想占领长安北部的渭桥,结果失败,损失惨重,大军崩溃,只能退守冯祤。这并不能说吴承宗作战能力不行,主要是胡夏大军全部都是清一色的骑兵,真要硬碰硬,那么肯定是自己先崩溃。

    这时候吴承名用自己的天骑军帅印把河北郡的两千步兵调遣过来,镇守潼关,宜阳,弘农,随后带领九千骑兵去支援吴承宗。

    一路上,他继续吸纳那些青壮男丁,尤其是会骑马的,把军队扩张到了一万一千人,大战在即,他不敢吸收太多没有战斗经验的士兵,两千人已经是极限。

    四月十日,吴承名和吴承宗一万七千军在冯祤南部地区汇合,随后一起出发。

    十二日,大军再次抵达渭桥,这时候赫连勃勃亲自率领三万骑兵在这里,他们出现在渭桥北岸,直接放弃了拒守渭河,而是要和吴承宗野战。

    吴承名面对着如此大量的骑兵也是捏了把汗,那么多人,打个屁啊,还以为对面守着渭桥,这样子还好一点,谁知道对方那么有信心。

    不过吴承宗并非没有准备,他派遣步兵推出大量木车,用来阻碍赫连勃勃的进军,随后带领大部队撤退到二十里外的一片树林里面。

    赫连勃勃见吴承宗跑了,并没有贸然追击,而是撤退回到了渭桥上。

    接下来连续几天,吴承宗都是这样和吴承名步骑兵出动,把赫连勃勃吸引出来又躲起来,让赫连勃勃极其暴怒,并且说抓到吴承宗要把他凌迟。

    时间拖到了五月底,赫连勃勃也是干脆不动了,除非吴承宗大军来到了他们面前,否则不管怎么挑衅都不予理会。

    这时候,赫连勃勃突然得知消息,一支不知道具体人数的队伍突然出现在长安南部的青泥关,并且攻克关隘,大军直接靠近长安!

    得知消息,赫连勃勃即刻南下,留守一万骑兵在渭桥,他担心这些人是晋军的援军,所以不能让他们进入长安。

    不过可惜的是,赫连勃勃晚了一步,那一支队伍进入长安了。

    紧接着,渭桥守军崩溃的消息传来,让他大为惊讶。

    吴承名的一万一千骑兵在渭河岸边大杀特杀,斩杀匈奴骑兵三千,其余溃逃,活捉两千,随后斩杀,把头颅做成京观,放置在渭桥北岸,用来震慑胡夏骑兵。

    此战,天骑军阵亡五千余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正常来说阵亡那么多人应该是吴承名的队伍先崩溃,可事实上并没有,因为吴承宗的一万七千步兵在后面,手握钢刀,表示逃兵杀无赦。

    所以天骑军就算是要崩溃了,也只能选择两条路,死在敌人手里和死在自己人手里。

    狭路相逢勇者胜,更何况天骑军面临着双重死亡的威胁呢?

    六月二日,赫连勃勃大怒,想北上击垮吴承宗,可是吴承宗却烧毁渭桥,断绝了赫连勃勃撤退的最近道路。

    这时候赫连勃勃极其惊愕,他不明白吴承宗想干什么,烧毁渭桥,对于他来说不过是撤退的时候绕一点罢了,可是对于吴承宗来说不就是无法攻克长安了吗?难不成他的目标不是长安吗?

    赫连勃勃当然不知道吴承宗的打算,就连吴承名也是极其疑惑。

    于是吴承宗问他“弟可见闻于大文,曹达何在?”

    甘祖守卫三郡,梁锐文维持三郡的秩序,可是曹达和于大文却不知所踪,按道理他们这两位能人肯定会被派上用场的,这一次怎么可能没有露脸的机会呢?

    然后吴承宗揭开谜底。

    他们两个率领八千精锐进入长安了。

    得知这个消息,吴承名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吴承宗为什么要在这里拖着赫连勃勃,并且烧毁渭桥了,原来如此。

    此时此刻搞不好长安已经是他们的了,那还攻什么?只要曹达,于大文这两个人能想办法团结晋军,那么镇守长安不成问题,到时候赫连勃勃补给撑不住了自然会撤退的。

    这就是吴承宗的计策,不得不说,极其奏效。

    当长安城内诸位大将自相残杀,刘义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烂,并且赫连勃勃和吴承宗一起攻占关中的消息传来,刘裕大惊失色,立马派出大将朱龄石,率领五千精锐北去接替刘义真掌控局面。

    只要长安稳住,那么刘裕就可以安排好军队北伐,驱赶赫连勃勃和吴承宗。

    可惜赫连勃勃不给机会,他不仅仅加固了青泥关的防备,还南下攻克上洛郡,堵死了朱龄石换防的路线。

    这时候得知消息的吴承宗简直要笑死了,极其感谢赫连勃勃帮他抵御朱龄石,否则晋军援军进入长安,那么曹达他们可能会有危险。

    这时候曹达和于大文在长安怎么样了?

    (弟兄们,有没有推荐票来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