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业帝国之崛起 » 第四十四章 齐王灭北燕,长安再起风

第四十四章 齐王灭北燕,长安再起风

    正华七年(公元431年)十月八日,齐王抵达邺城,此时此刻,他掌控的地区再次扩大,大致从彭城(今徐州)以北一直到边境线,全部都是他的控制范围。

    这个范围里面有多少军队呢?四十万起。

    这个数字并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是虚假夸大,而是实打实的。

    吴承宗本身就给予了吴承名七万精锐,再加上河北,山东,淮北地区的宿卫军(负责全国各地城池防御的常备军)有六万余人,加起来就十五万了。

    那么在长安记录在案的齐王藩王军有有多少人?十万。

    实际上的人数早已经扩张到了二十四万,所以加起来说齐王麾下拥有四十万大军毫不夸张。

    截止正华七年九月份,业朝记录在案的军队人数有五十八万余人。

    京军两万八千,北骑军八万四千,征伐营十一万,藩王军二十万,宿卫军十三万,都护府军三万。

    刨去齐王的十万藩王军还剩下四十八万人,也就是说,齐王一人顶一国。

    拥有如此庞大的军队你说他不飘那才是假的。

    至于他哪里得那么多军队,那就有的说了,最主要的军队来源有两个。

    第一,当年攻打健康的时候,东南地区的近十万大军归附,让他一口吃成大胖子。

    第二,业初的时候连年开战,百姓流离失所,流民无数,吴承名吸纳这些人进入自己的封地,并且剥夺世家大族的土地,发放给这些人。

    如此一来,底层群众积极性有了,生产力恢复了,国家和齐王的赋税就提高了,当然了,齐王吃的最多,否则怎么可能养几十万人的队伍?

    齐王哪来的那么多资金养这些人?除去把山东世家吸干,还有就是当年攻破健康,刘宋王朝的奇珍异宝他可没少拿,据不完全统计,健康的财富齐王一个人就拿了三分之二。

    那么多年来为什么没有人举报齐王拥兵自重呢?除了有吴承宗信任之外,这就涉及齐王的机智了。

    他除了十万正规军之外,还有四五万军队作为私军,这些人的存在吴承宗和朝廷是知道的,十几万似乎也不是很多,所以朝廷就没有过多关注。

    要命的是多出来的那十万人,平日里他们是齐王雇佣来开荒种田的佣人,到了晚上,他们就是齐王的隐藏军队,白天干活,掩人耳目,晚上又适当的训练,保持战斗力,就是为了不时之需。

    这一切并不能说明吴承名想以武力反叛,主要是他有自己的算盘。

    作为一个玩政治的人,他肯定盘算好了自己的退路,比如说就算是自己争夺皇位失败,将来侄子上位,自己也可以自保,有几十万大军足够威慑年轻的侄子。

    当然了,至少吴承名没想过分裂,毕竟他和自己的哥哥以及很多人花了二十几年才能统一天下,又怎么愿意天下再次分裂呢?

    十月二十五日,齐王率领二十万业军北伐,来到了幽州(今北京)驻扎,北燕皇帝冯弘固城自守,并且向自己的盟友拓跋黎发去求助信。

    可惜啊,这个时候的北魏早已经被吴立炎气势汹汹的来势吓得撤退北上。

    紧接着冯弘又向高句丽王请求支援,高句丽王明白唇寒齿亡的道理,但看着业军二十几万人的队伍也是不敢出手。

    就这样,失去了外援北燕局势岌岌可危。

    到了十一月初,北燕所辖营丘、辽东、成周、乐浪、带方、玄菟等六郡全都向业朝投降,吴承名把北燕的三万多户人家迁徙到幽州。

    北燕尚书郭渊劝冯弘向业朝投诚归附,并进献女儿入朝,请求做业朝的附庸,以保全自己的王位。冯弘说道:“听闻业齐王生性残暴,并且业朝灭西秦,宋,皆杀其君也,降附业朝也是自取灭亡,还不如固守城池,等待转机。” 

    随后吴承名派遣自己的亲信蓝田率领三万骑兵,杀入北魏地区,绕到北燕和高句丽的交界处,砍断冯弘的退路。

    十一月二十日,蓝田攻克宿军城,扫荡了渝水以东的地区,逼近北燕都城龙城。

    与此同时,吴承名攻克北燕广都,白狼城,兵临城下,包围龙城。

    面对这样的情况,冯弘早已经没了抵抗的心思。

    二十八日,北燕皇帝冯弘率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大业齐王进入龙城,宣布北燕灭亡,享国二十四年(407年-431年)。

    但这个时候,帝都长安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治栗大使,南陵伯张怀德被人告发,污蔑昌国公谋反。

    而告发他的人实在是令人意外。

    张怀德被自己的儿子张明举报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一个色字。

    俗话说得好,色字头上一把刀。

    张怀德今年才四十岁,正是大有作为的年纪,他在位上掌管着全国钱粮,那可是最肥的差事啊。

    而他本人总的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优秀官员,否则吴承宗也不可能用他。

    但他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好色,武帝时期倒是没有记载张怀德贪污受贿,反而是对他妻妾成群大书特书。

    据不完全统计,张怀德府宅之中,有三百多名年轻貌美的女子供他享乐,比起皇帝都多。

    可他还不满足,竟然盯上了自己儿子张明带回来的女子。

    本来张明本意是带心上人过来见父母的,谁曾想张怀德竟然起了歹意。

    在当天晚上,盛情相邀那个女子留宿,随后找了个借口让张明出去一趟,便侮辱了那个女子。

    得知这件事情的张明一时之间气得不轻,脑子一热就跑到了皇宫外面想向皇帝陛下检举自己的父亲,但他一无官职二无爵位,陛下日理万机谁管你啊?

    这时候恰巧丞相梁锐文出宫遇见张明,看出来这小子有事情,就随口一问,谁曾想竟然获得如此大的意外收获,紧接着就把张明带入皇宫。

    张明不愧是一个坑爹的好手,作为张怀德极其疼爱的三儿子,他自然是知道一些秘密,所以此时此刻全部都说出来了。

    得知真相的吴承宗惊愕了一会,但很快就恢复过来了。

    之前的昌国公案于大文到底想不想谋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个案子加强了皇权,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但现在得知这个案子,如果是张明是一个人来说的倒是无所谓了,他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偏偏梁锐文在这里。

    总不能当着丞相的面赦免张怀德吧?

    于是下令,逮捕张怀德,以及涉及污蔑于大文的一众人等。

    一时之间,几乎一半的齐王党纷纷落马,张怀德只是一个文官,被扔到了牢房里,没两天就全盘托出了,但也还算是忠心耿耿,没有牵涉齐王吴承名。

    得知这样的结果,吴承宗就就坡下驴,不愿意再牵扯那么大,下令结案,张怀德本人腰斩,家属发配统万城。

    不过张明却因为举报了自己老爹,被吴承宗安排了一个肥差,让他去管汉中的财政。

    这件事情在吴承宗眼里已经了结了,但这个消息传到幽州就变了,变成了张怀德被杀,齐王受到牵连,回到长安之后会严肃处理。

    由于之前吴承宗在昌国公案里表现出自己残忍的一幕,所以现在的吴承名被吓得不轻,连忙回到邺城召集自己的文武官员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时候,他手下的将领肖袁大喊:“殿下不如反了,自立为帝!”

    这时候也有一些人是这样说的,但吴承名还在犹豫,看向了自己的幕僚,麾下第一军师,范贤。

    这位范贤可是大有来头,据说是秦末楚王重臣范增的后人,是在大周建兴元年(420年)跟随吴承名的。

    他这个时候也是发话了。

    “陛下受太子幕僚宋得之,梁锐文劫持,殿下身为陛下胞弟,理应起兵清君侧,保全大业江山,做大业的周勃!”

    话音一落,周围的官员都是支持吴承名起兵的,大喊:“清君侧!做周勃!”

    他们之所以一个个的想造反,原因很简单,首先就是想捞一个从龙之功,得爵位。

    其次则是他们对吴承名很有信心,这个信心的来源是什么呢?

    是吴承名麾下的四十万大军。

    长安方面由于精锐尽出,交付齐王和太子,关中地区只剩下不到十万人的队伍。

    只要他们速度够快,第一时间拿下洛阳,那么就可以进入关中,几十万人杀入关中,在太原的太子还能做什么呢?

    所以在场的所有人都在等待吴承名给出答复,他的一念之差,就可以掀起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