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业帝国之崛起 » 第四十六章 南北局势的好转

第四十六章 南北局势的好转

    蓝田不想谋反,真的不想。

    他是洛阳人,当年吴承宗大军攻克洛阳的时候招兵买马,他就是在那个时候加入的,并且成为了吴承名的部下。

    蓝田父母早亡,自小被自己的奶奶刘氏带大,所以常怀有感恩之心。

    作为国公,他在长安自然是有自己的府邸,刘氏也被带过去居住。

    现在齐王反叛,刘氏自然是被关押起来了,这一点是蓝田极其忌惮的。

    更何况他本来就没有想过谋反。

    这年头只要不是逼不得已,谁愿意谋反啊?更何况蓝田身居高位,家庭富裕,哪怕手里的爵位只是公爵,将来会一代一代的递减,但也能保证后代几代人衣食无忧,何至于为了代代相传的公爵而去赌一把?

    蓝田这个人身上有一个很特殊的品质,那就是知足常乐。

    相比之下,很多人都不及他。

    公元432年,正华八年,六月二十日,北魏拓跋黎率领七万骑兵悍然进攻抚冥镇(今内蒙古四王子旗),并且攻克之。

    时候他继续南下,包围了武川镇(今武川县),盛乐。

    在平城的吴立炎眼看就要被两面夹击,大将宇文延提出可以招抚蓝田,随后表示愿意亲自过去和蓝田讲和。

    这时候林从也站出来说:“和谈延去,抗敌吾往!”

    吴立炎也是点头同意,紧接着安排宇文延去找蓝田和谈,另一边安排了三万骑兵给林从,结果林从竟然说人太多了。

    “殿下需要重兵把守平城,区区鲜卑,臣用五千骑能平之。”

    然后,林从真的就率领五千骑兵离开了平城。

    六月二十八日,林从率领骑兵在早晨突袭了围攻嘉乐的北魏三万大军,鲜卑骑兵在开战之初就被击垮,后面的部队看前面的部队乱了就惊慌失措的跑了,相互践踏者数千人。

    其实也不怪鲜卑骑兵害怕,毕竟在此之前业军已经好几次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了,更何况连续三位皇帝死在对方手里,那种震慑力可不简单。

    更重要的是林从本人不仅仅继承了他父亲的骁勇善战,而且还把骑兵的优势发挥到了极点。

    再加上业军骑兵那可是精锐的北骑军,之前都说过了,北骑军和征伐营那可是精锐部队,有很多的将领都是经历了灭北魏之战和灭刘宋之战的,算得上是身经百战了。

    这种将领带出来的部队能弱到哪里去?

    嘉乐方向的军队崩溃,在武川的拓跋黎也是被唬住了,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询问左右,还要不要和林从死磕?

    林大当年硬生生的在拓跋嗣手里把吴承宗救出来,他的威名可不小。

    作为他的二儿子,林从在北方同样是威名远播,更重要的是前几个月他和宇文延刚刚联手把鲜卑部落从长城边上赶出去几百里,不怕不行啊。

    于是乎,在七月三日,北魏皇帝拓跋黎率领四万余骑兵北撤,放弃抚冥镇,继续盘踞草原,随时都有可能再次露出自己的獠牙。

    林从收回失地,凯旋而归,全军损失不到五百人,这一战影响力极大。

    不仅仅吓退了拓跋黎,就连匈奴十二部落那些人都是被吓住了,不敢再乱来。

    就这样,林从一战震慑两族,安然回归平城。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蓝田归顺吴立炎了!

    事实上宇文延进入幽州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蓝田除了归顺,没有第二条路了。

    原因很简单,宇文延进入幽州的时候,作为对手的反叛军竟然对他十分热情,还询问身体状况,家庭情况什么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来到了自己人的队伍里面呢。

    其实这也不奇怪。

    那个时候齐王北伐灭北燕,之后回到邺城,基本上把自己的私人武装带走了,只是留下了从长安带出来的征伐营和北骑军。

    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举动。

    按道理,这些人可都是隶属于长安中央的部队,根本没有那么容易反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们拆分化解,但吴承名没有。

    在他看来,这些人虽然说是朝廷部队,但自己放了一个国公蓝田在这里镇压他们,那么这些人就还可以稳得住。

    他觉得如果说把这些人放到自己的嫡系队伍里面,很容易出乱子。

    只可惜,蓝田悬崖勒马,弃暗从明是他没想到的。

    许多年前,吴承宗和于大文就已经说过了,吴承名可以为将,但难以为帅,正是如此。

    当蓝田大军投降的消息传到洛阳的时候,吴承名大为震惊,甚至于不敢相信蓝田反了。

    反复横跳有些莫名其妙啊。

    吴承名再三确认蓝田反了之后,也是大怒起来。

    这时候他召集文武大臣,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办,是北上剿灭吴立炎,蓝田,重新控制北方,还是一股脑的杀向长安。

    绝大多数人都是选择杀入长安,毕竟只要杀入长安,他们就赢了,而到时候拒守黄河一带,依靠三郡和邺城组成一道防线,那么吴立炎就只能龟缩在河北地区,动弹不得。

    吴承名最后也是拍板决定,举二十八万之军,进攻潼关。

    这时候镇守潼关的,是张升和魏国公甘赢,以及冯翎公主吴小宁,他们把关中和益州地区的十五万大军全部都压到了潼关,长安一线,打算死守。

    看着这个阵容,吴承名先是给吴小宁写信,希望自己的妹妹和外甥可以识时务,打开城门,让自己进入关中,然后被吴小宁回信骂了一顿。

    七月十日,吴承名大举进攻潼关。

    十五日,大业皇帝吴承宗御驾亲征,率领长安京军两万,抵达潼关。

    在此之前,满朝文武劝阻,说皇帝已经很多年没有上战场了,刀兵不详,不应该亲自过去以身犯险。

    但吴承宗下定决心了,哪怕是宋皇后都拉不回来。

    皇帝吴承宗怀着极其悲痛和复杂的心情(没办法,弟弟反了,儿子死了)来到了潼关,一时之间,业军士气高涨,反叛军则是军心动摇了。

    这是吴承宗自公元421年底,周宋大战结束之后就再也没有出征过了,尽管如此,他对于军队的运用和掌控依然是极其可怕。

    要知道,灭北魏和刘宋,以及吴立炎北伐鲜卑的计划都是他亲自制定的,所以说没有人能质疑这位老皇帝的能力。

    此时此刻他出现在这里,叛军不知道多少人惊慌失措,就算是吴承名亦是如此,面对自己的哥哥,他根本没有足够的底气。

    更要命的是,七月底,吴承宗率领一万骑兵,直接杀入吴承名的军队之中,所到之处,人头滚滚。

    吴承名只能看着自己的哥哥大杀特杀之后全身而退。

    他是以太子吴立炎麾下梁锐文,宋得之挟持皇帝为名反叛的,现在倒好,皇帝自己出来了,这不等于拆穿了他们的谎言吗?

    造反一旦没有了一个成立的理由,就无法凝聚力量。

    西晋八王之乱的开端和皇后贾南风诛杀太子是有很大的联系的,主要是为其他诸侯王提供了理由。

    更要命的是,八月初,南方传来消息,淮北王吴立圭在健康被杀,齐军投降,淮南全部沦陷。

    宋得之长子,永嘉郡太守,宋寖(qin)率领南方三万五千军队北伐,扫荡淮北,攻克彭城(徐州),一时之间,吴承名的大本营山东地区岌岌可危。

    而南方之前的局面是什么样的呢?

    正华七年年底,吴立圭率领十万大军,占领了淮南大片区域,并且在正华八年初跨过长江,进攻健康!

    这个时候健康守将是林众,林大的三儿子。

    他率领城内三万多人抵御,并且做好了打长期战争的准备。

    作为南方的大城市,拥有一百多年的建都历史,健康的城墙极其高大,并且囤积了足够使用两年的粮食,只要上下一心,吴立圭的十万人想打进来似乎也不容易。

    但问题就出在上下一心这一点上。

    公元429年业军攻克健康,是以比较和平的方式(有人打开城门),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流血。

    但有的时候一个政权消灭另一个政权,往往需要流血的。

    如果不流血,那么就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消化这个政权。

    可是在此期间,一旦帝国出现了什么问题,那么极有可能遭到反噬,详情参考前秦苻坚淝水之战战败之后的北方四分五裂。

    431年底齐王谋反,北方乱成一锅粥,对于健康城内遗留的刘宋臣民来说显然是一个机会。

    更有甚者希望借此机会复国,重新建立大宋政权。

    于是乎一群刘宋文武官员,皇室贵族联合在一起,集齐所有力量,七百多奴隶仆人,于三月八日,以捐献物资钱财犒劳军队之名义,突袭朱雀门,打开城门。

    城外的吴立圭看见这一幕,也是怀疑是不是陷阱,只是派遣了八百骑兵进入,谁曾想竟然顺利通过,随后眼看城内士兵反应过来了,吴立圭下令出击,仅仅一天就攻克了健康外城。

    将领林众率领八千余人退入内城。

    只可惜他们势单力薄,仅仅八天就沦陷了,自从,健康完全沦落反叛军手里。

    这一天是三月十七日。

    那些本以为可以趁此机会重新复国的刘宋遗民直接被吴立圭下令全部斩杀,一个不留,彻底清除了健康城内刘宋的残留势力。

    三月二十四日,经过七天的威逼利诱,林众依然不愿意投降,吴立圭下令把他斩首示众,头颅挂到朱雀门上。

    林众临死之前对着刽子手和周围的叛军大笑:“吾于地府等待尔等!”

    随后被杀,年仅三十岁(公元402年-432年)。

    齐王之乱平定之后,皇帝吴承宗极其悲哀,为了表示对林家父子的尊重,给予了林众一系公爵之位,林众那两岁的长子受封忠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