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张老板自传 » 神雕侠侣的历史

神雕侠侣的历史

    但靖康年间,正是郭京的时代。

    而且他一点也没辜负这个时代。

    郭京横空出世,正值金人铁蹄再围开封的危难之际。

    其时金兵就在城门之外,宋钦宗急怕交加,这时候兵部尚书孙傅举荐了神人郭京,言说郭京正是天兵天将之首,此时恰好正在城中游历风尘——郭京他没办法不游历风尘,这老兄正饿得两眼昏黑弄不到饭吃呢——孙傅说:郭京能施六丁六甲,唤来天兵天将击退金兵。宋钦宗闻言大喜,立即病急乱投医,亲切接见郭京。郭京笑曰:陛下如果相信我的话,我只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便可以生擒敌帅粘罕。

    宋钦宗闻言大喜,立即给了郭京一大笔钱,让他去自行招募神兵。

    未及几日,郭京的神兵已经招募得当,由郭京施过咒语后,就要出城去生擒粘罕。郭京警告说:凡人不可近神术,蚍蜉岂可见真人?守城的军士要全部撤退,任何人不许近前偷看,然后大开城门,天兵天将们蜂拥而出,让金兵看得稀奇之至,顺手几狼牙棒就将这些天兵天将全都拍成了肉饼。

    眼见法术失灵,郭京大怒,曰:看来得我亲自施术才行。

    于是他登上城门,缒城而下,就此回天庭复命去了。只是不知道他此行见到孙悟空猪八戒等神祗,会不会把他的脑袋打出屎来。

    此时城墙上没有一个守兵,金兵施施然翻墙而入,皇都开封就这样失陷了。

    起初,金人只是在城中四处闲逛,无非不过是抢个男霸个女什么的,并没有惹到宋钦宗,而宋钦宗则舒舒服服的住在自己的皇宫里,两厢里相安无事,其乐融融。

    但过了几天后,金人忽然又有了馊主意,就蛮不讲理的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全给逮了起来,然后又冲进宗庙,找到皇室的宗族谱,按照谱上的名单一个个开始抓人。正巧户部侍郎不知怎么在场,他就趁看守的金兵跑出去喝酒的功夫,拿过皇室族谱检视,每看二、三页就撕去一页丢入火中,并说道:可惜不能全部救下。没过多久金人回来,拿着这本缺页的族谱开始满城大搜捕,但仍有一些皇室宗亲因为族谱上的名字被撕掉而逃过了劫难。

    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人贬为平民,赵姓皇族三千余人,连同驸马和宦官,都坐金人提供的专列——牛车,浩浩荡荡的去了大金国。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元朝的皇帝排序

    第一个皇帝就是成吉思汗了,不过他根本没有做过皇帝,皇帝是他的孙子忽必烈硬塞给他的,如果铁木真还能够发表意见的话,估计他更愿意让人称他为成吉思汗。这是一个伟大的君主,他的伟大建立残酷的战争上,不喜欢战争的人不会喜欢他,可是喜欢战争的人也未必喜欢他。但不管喜欢不喜欢,成吉思汗终究是成吉思汗,这是谁也拿他没办法的事情。

    第二个皇帝是元太宗窝阔台,他同样也不是一个皇帝,但有什么办法呢?虽然他不是,但他的后人可以封他当皇帝吗,所以他被封为英文皇帝。他是成吉思汗的第三个儿子,临至成吉思汗死的时候,曾在授汗时犹豫不决,又想传位给窝阔台,又想传位给幼子拖雷。但最终选择了窝阔台。

    窝阔台爱好打猎,游玩,美女和饮酒,前边几个倒也罢了,唯独这个饮酒,让他的身体一天天羸弱下去,他的兄长察合台专门指点了一个人负责他的饮酒,不许用大杯,只能用小杯,每天饮酒杯数不变,总量却少了。窝阔台好象也没提出什么意见,但那个监酒官为了讨好窝阔台,经常偷偷替他倒几杯,窝阔台就乐呵呵的喝下去。结果有一天,他打猎回来,和一个名叫奥都刺合蛮的大臣放杯畅饮之后,睡下去就再也没爬起来,于是他的历史使命就结束了。

    第三个皇帝是定宗贵由,这个皇帝最好玩,首先他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因为他的老师合答黑就是一名基督徒,而后来贵由的宰相镇海也是一名基督徒,马上皇帝基督教徒,这是一件非常奇异的事情。

    更好玩的是,当窝阔台撒手归西的时候,贵由做为长子,正在远征俄罗斯和欧洲,于是皇后脱列哥那趁机抓权,做了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女大汗。她一旦掌握了权力,就先报复以前最看不顺眼的镇海,于是镇海就逃到了脱列哥那的儿子阔端那里躲了起来。接着脱列那哥又想抓另一名重臣牙赤洼赤,结果牙刺洼刺也逃了,和镇海一道躲在阔端处。脱列哥那几次派人去要人,都被阔端拒绝了。

    这时候成吉思汗的弟弟翰赤斤突然来了情绪,跑来抢大汗的宝座,正在脱列哥那对恃的时候,突然听说贵由已经返回,翰赤斤顿时偃旗息鼓,不声不响的回去了。不久宗王们聚集在答兰答八思,召开了隆重的忽思勒台大会,大会上,各宗王一致同意由贵由继任大汗的尊位。但是贵由好不命苦,他虽然成为了大汗,但还是母亲脱列哥那说了算,等到母亲说了不算的时候,他说了也不算了——他只作了三年皇帝,就在西征拨都的路上弃世。

    元朝的第四任皇帝是宪宗蒙哥,这个人有点来头,他是谁呢?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拖雷的儿子。第五个皇帝就是忽必烈,他在和贾似道带领的宋兵交火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哥哥蒙哥的死讯,于是立即返回与另一个兄弟阿里不哥争夺皇位。蒙哥、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拖雷的儿子,不管他们谁输谁赢,肉都是烂在拖雷家的锅里,这就看出来拖妻的智慧来了。可是亲兄弟同室操戈,这事也实在闹心,闹心也没办法,皇位太重要了,又不是争个碟子争个碗,所以相煎何急是必然的。

    忽必烈继位后,阿里不哥举兵叛乱,双方在草原上好一阵撕杀,最后阿里不哥兵败,不得不投降,但是他终究是拖雷的儿子,一条响当当的汉子,拒绝让自己的部属承担叛乱的责任,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到了自己的身上。或许正是他这种铁骨铮铮的意志感动了忽必烈,忽必烈就赦免了他,不久后阿里不哥染病身亡,而忽必烈就忙着灭亡南宋去了。

    元朝的第六个皇帝是忽必烈的孙子铁穆尔,他在位期间汉人都很乖,但北方却出了不少的乱子,害得铁穆尔东征西讨,焦头烂额,正在搞不明白之际,叛乱者都突然玩腻了,放下兵器不打了。什么原因呢?大家说起来都是亲戚,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打什么架呢?于是铁穆尔大喜,就幸福的逝世了。

    元朝的第七个皇帝是武宗海山,但实际上他却应该算是第八个皇帝,前面还有一个仁宗,这位仁宗是铁穆尔的侄子,名叫爱育黎拨力八达,名字好长,简称八达好了。因为铁穆尔在世的时候,皇后曾说过八达的坏话,所以八达抢到皇位,先将老皇后迁往东安州,然后又改了主意将她杀掉,这桩心事了结之后,文宗看看天下,好象没他什么事做了,就把皇位让给了哥哥海山。所以史书把海山称为第七个皇帝,不明白仁宗为什么要不算数。

    有意思的是,武宗海山只做了三年皇帝就死掉了,于是八达又跑回来重新做皇帝,还是称文宗,所以搞来搞去,文宗一个人虽然干了两届皇上,却只算一次,算是第八位皇上。

    第九位皇帝是硕德八刺,称英宗。正是这位英宗将已经成为佛学家兼翻译家的赵氏皇族最后一个传人瀛国公赵顯赐死,很不讲道理的。除此之外,这位皇帝的位子还有点原则上的问题。早在第七、八位两位兄弟皇帝之间,就曾相互约定,以后的皇位要兄终弟及,叔侄相承,可是第八位皇上仁宗却违背了自己的诺言,非但没有把皇位传给哥哥海山的儿子,反而将侄子贬到了云南去。

    还有几个皇帝,大海的浪头一样,一起一落,换一个皇帝,一起一落换了一个皇帝!他们的名字别说小学历史,就是初中历史都没有出现!

    元顺帝的全名叫妥鹳贴睦尔,他是文宗皇帝的亲哥哥和世束的儿子,按道理来说上一届的皇帝应该是和世束做,只不过当时事情有些意外,文宗就先代理一下。可是文宗的屁股坐到龙椅上之后就被粘住了,于是文宗一杯药酒毒死和世束,自己舒舒服服的做起了皇帝。等到文宗死跷跷,一个算命的先生说文宗的儿子如果继承皇位的话,都活不长,皇后不信,就拿一个七岁的孩子试验了一下,结果那个小破孩两个月后就真的死掉了。于是皇后就把和世束的儿子找来,先让他来干,并说好等顺帝做腻了皇帝后,再传位给文宗家的后代。顺帝这边一继位,乐子就来了。

    京畿大水。黄河泛滥,两淮亢旱,徽州山崩,汴梁雨血。紧接着彰德路又下起了白毛雨,所谓天雨线,民起怨,中原地,事必变!总之,倒霉催的,天象乱套了。

    元顺帝不知道谁给他出的馊主意,竟然废除了科考,堵住了书呆们们唯一的出路,于是书呆子们怒吼起来。书呆子们的吼声顺帝听不见,就算听见了也当没听见,天下人的怒吼随他去,爱吼几声吼声,吼累了他们自己就消停了!

    他办的这个事,叫后来的读书人恨之入骨,都快赶上清朝废除科举了!南怀瑾先生,对清朝废除科举一直不满意!清朝废除科举,民国破除四书五经,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快出现断层了!民国时期还流行一断废除中医,这事一时间也是闹的沸沸扬扬!汪精卫好像也是废除中医的支持者!

    元顺帝的权臣是朴不花

    据说朴不花和奇氏打小是乡里,经常往来走动,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可是世道不好啊,奇氏被人逮到送到京里来了。于是朴不花就唱着走四方,路条条心茫茫,一村又一庄,千里迢迢找来了京师,只为了找到奇氏,等他找到的时候,奇氏已经是皇后了。

    墙里秋千墙外道,满城春色宫墙柳,日日思君不见君,别有忧愁暗恨生。朴不花伤情之下,引刀自宫——进宫当太监去了。

    朴不花是个狠人啊!看到这想起个笑话:有人捡到了葵花宝典,第一页写这,要想成功先要自宫!那人是个急性子!为了荣华富贵立马成了太监,然后他忍痛翻第二页!看了以后立马疯了!因为第二页写了,不用自宫也能成功!

    他们终于在宫中相逢了。

    人世间比相逢更残酷的现实是,逢而不能。奇氏心里好好疚愧,除了卯足了劲提拨朴不花当内官之外,别的忙真的帮不上他了。

    朴不花做了内官,就开始考虑国家大事。

    他还真考虑对了,因为这段时间里顺帝他老人家不琢磨朝政了。

    那么顺帝不琢磨朝政琢磨什么呢?

    琢磨男女双修,现在这活宫里边也就顺帝能琢磨琢磨了,如朴不花等已经没有了这个功能。于是为了女人而来到京城的朴不花开始考虑国家政务,应该考虑国家政务的顺帝开始研究女人,这可好,两人掉换了个。经过对国家政事的认真研究,朴不花得出一个结论:顺帝这哥们儿不成,不成不成,如今天下都乱成这么一个样子了,他还闲事不管,只要有美女他就乐得什么都忘了。那什么,要不咱们这样好了,把顺帝撤了吧,让皇太子继位算了。

    事情就这样定了。

    于是朴不花去找丞相太平商量,不想到这老头不开窍,竟然反对这个建议。

    朴不花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朴不花生气,皇后就不高兴。

    皇后不高兴,皇帝就会愤怒。

    愤怒的顺帝撤了太平丞相的职,改由搠思盖担任丞相。

    搠思盖脑子清醒,他一看这情形,噢,感情是谁不允许撤皇帝的职,皇帝就撤他的职,那我就同意撤皇帝的职好了。

    看到这怎么感觉我家养的猪都比皇帝聪明,我家的猪也知道拿吃的是好人,拿刀的是坏人!

    这元朝末代皇帝他就不懂,他的理解是,支持他当皇帝的是坏人,反对他当皇帝的是好人!汉人除外!

    老百姓在外边闹事,顺帝在宫里边弄事,天下事,朴不花不管,谁来管?朴不花不关心,谁来关心?

    可是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说什么就是不让朴不花关心,你说这象话吗?

    虽然不象话,可是人家手里有刀有枪啊。

    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占领了京城,这时候顺帝出来调停:诸位,别打了,别伤了和气,听我一句劝好不?

    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就放下兵刃,听顺帝拉偏架:朴不花闹得太不象话了,流放甘肃,搠思盖也是不懂事,流放岭南。

    这个结果让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稍微有点失望,依他们的意思,是把朴不花和搠思盖宰了算了,可皇帝这么处理,也不是说不过去。

    就这样算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顺帝也只不过有口无心的随便说说,说完了就算了,根本没有真的把朴的花和搠思盖流放的意思。这个就叫执行难了,皇帝已经说了让他们两人走,可是他们不肯走,皇帝又有什么办法?

    老的沙和菠萝贴木儿那个气啊,搞什么搞啊,有这么乱搞的吗?不行,朴不花和搠思盖一定要杀,不然的话咱们接着再打。

    顺帝就说:大胆,到底是你是皇上,还是我是皇……不过你们人多,人多力量大吗,那就把朴不花和搠思盖送给你们处理好了。

    就这样,朴不花就因为太过于关心国家大事,和搠思盖一起被送到了老的沙那里,老的沙一点不跟他们客气,一顿乱剁,把他们搞成了肉馅。

    好残忍,搞成肉馅这是要包饺子还是包混沌!!

    这俩人把元顺帝的权臣给杀了,先惹皇太子不高兴,皇太子就领人跟他们打起来了,打的是风生水起,旗鼓相当,打的正起劲的时候,元顺帝一个背刺把这两个忠臣给杀了!

    元顺帝算是跟他儿子和解了,元顺帝继续当皇帝,太子继续当太子!要不是朱元璋搅局,他们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不多的模范皇帝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