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张老板自传 » 宋朝故事

宋朝故事

    狄青何许人也?

    宋时著名军事将领是也。

    话说大宋朝承袭了后梁朱温的一个缺德政策,往士兵脸上刺字。因为朱温的年代士兵都不乐意打架,跑得太凶,一跑就逮不回来,于是朱温就琢磨出这么一个损招,用刺青把字刺在士兵的脸上,从此不管士兵跑到哪里,大家一看就是逃兵,想跑也跑不掉了。

    小说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从老大宋江开始,多半脸上都有这个终生去不掉的记号。武松就是因为被这个记号闹得,改行做了行脚的头陀,林冲则是刺配沧州,那时候的人,哪怕你偷了邻居家的短裤,只是事发脸上被刺上字,那你这辈子就再也甭想抬头了。

    说说王安石变法,

    变法后国库迅速的充实了起来,神宗喜不自胜。

    与此同时,大宋驿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悬梁自尽的百姓,黑压压的尸体从遥的边境直挂到京城,让宋神宗吃惊得合不拢嘴吧:我靠,这帮老百姓,你们这是干啥呀,不就是一个变法吗,怎么弄到了这份上?没有什么原因,再好的经济政策,一旦和权力挂钩,就会在实施的过程中变形扭曲。

    王安石的法令好不好?

    好,好得不得了,这些政策目前仍然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的,全世界人民都在用,怎么就不好了?凭什么说不好?

    官府不是不可以出面贷款做生意,贷款给无钱耕种的农家一条生路,有什么过错?

    谁都没有错。但是,经济政策这玩艺儿,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是需要一个平等交易的基础的。

    什么叫平等交易的基础?

    说明白了就是凡是做生意,都是有亏有赚,天底下只赚不亏的生意,从来就不曾存在过。两个平等人的做生意是这样,可换了有权力的官府,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负责青苗法贷款的是平民,一旦贷出去收不回来,贷方就得寻求破产保护,保护归保护,你还得破产,这就叫生意。但官府跑进来一掺和,事情就不一样了,官府是不会做亏本生意的,说得更明白点,官府做得全都是亏本生意,反正不是自己的生意,王八蛋才愿意让他盈利。

    但官府是永远也不会承担生意上的亏空的,权力站在他们一方,做的是霸王生意。

    所以官府做生意造成的亏本,最终只能转嫁到老百姓头上。

    官府做得生意越多,生意越大,老百姓亏得就越惨。具体到青苗法上来,贷款的时候,官府为了自己的政绩,乱贷一气,根本不管能不能收回来。可到了收回本息的时候,又不肯接受任何一笔亏空,不接受烂帐,就只有把利息提高百分之三十,甚至是百分之四十。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地方有一万户人家,青苗法要贷出一万笔,其中盈利八千笔,亏本两千笔,这是最正常不过的生意,而且是赚大发了的生意。但官府拒绝接受亏本的那两千笔,就提高利息,把这两千笔转嫁到其余的八千户头上。

    这样一来,到了明年的时候,因为八千户人家已经有两千户被官府的霸王生意搞到破产,亏损已经上升到四千笔。官府继续转嫁,于是来年的生意亏损总数达到八千笔。

    再过一年,亏损的笔数回落到两千笔。

    那八千人脱贫了吗?

    非也,那八千人已经被逼得走投无路,吊死在路边的树上了。

    还剩两千人,他们要负担超过一万六千笔生意的亏空,除了也跟着大队人马去上吊,他们哪还有别的出路?

    变法就这么失败了。

    王安石变法,政策是好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让歪嘴和尚念经给念歪了!兴百姓苦,乱百姓苦!反正我印象中,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一知道八几年才解决!

    范仲淹当年就在边关领着大家跟西夏的兄弟们开打,还写词,曰:塞外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李元昊善于用人,比范仲淹高一筹,曾有两个书生混不下去了,就跑到边关,改名为张元,李昊,故意招摇过市,想吸引范仲淹的眼球,可是范仲淹没弄清楚他们是怎么一回事,就没理会。俩书生就生气了,一生气就跑到了西夏,还是叫张元,李昊,这一次李元昊可没放过他们哥俩,立即封官给钱,从此这后这哥俩就死心蹋地的帮着李元昊找大宋人民的麻烦。

    对手的强大就是自己的灾难!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