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投机者 » 第七十三章 当世奇技

第七十三章 当世奇技

    “可是不知道这所谓的比试,需要比什么内容?”李彤犹豫了一下道。

    “这个我已经听人说了。好像比试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比的应该是墨经,阐述墨家经典,这个对你来说应该不是问题。

    第二轮比的是墨家守城术,你在燕国的时候,似乎相当精于此道。应该也不会落于下风。第三轮的比试,好像是比拼墨家机关术。”姬灵人点点头道。

    “听起来倒也合情合理。”李彤点点头,“不过这些考题既然是对方提出来的,自然还是有些偏向齐墨。”

    “哦?此话怎讲?”姬灵人微微一扬眉。

    “我们赵墨和齐墨,其实是同一源流,都是继承于相夫子之墨。这也是我们很有可能合并的基础。

    只不过,当年相夫子这一路墨家传下来的时候。赵墨和齐墨又分别各自传承。所以赵墨和齐墨之间还是有所区别。

    我们赵墨得到的只是守城术的传承,但是齐墨除了得到守城术的传承之外,在机关技巧上却是其他几国墨者望尘莫及的。因为,他们有公输家在。”李彤回答道。

    “若是没有这点优势,恐怕易夏也不可能跟你比了。在对于墨经阐述方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很难分出优劣。如果你们在这方面能够打成平手的话。

    剩下的就要靠守城术和机关术了,偏偏他们有着不弱于你们赵墨的守城术,和比你们更胜一筹的机关术。这倒是个问题。”姬灵人起身之后慢慢踱步。

    “确实如此,齐墨得到了当年鲁国公输班的传承,在机关制造术方面神乎其技,无人能够望其项背。传说中公输家制造的的木鸢,能飞升天空,三日三夜飞翔不下。

    若是齐国墨者要跟我比这个,恐怕我不是对手。”李彤摇了摇头。

    姬灵人沉默的想了一会儿,突然微微一笑,“不怕。我有一法,可助你一臂之力。木鸢虽巧,也不过是玩物罢了。我有一物,其中机巧不弱于木鸢,却大有用处。”

    “公子也精通机关术?”李彤瞠目结舌。在当时的机关技巧制造术,那是绝不外传的秘密。这类技术,几乎都是巧手的匠人口受心传,也很少见诸于文字。

    一来是当时一般人是不可能受教育的,除非有贵族背景。而当时的匠人和手工业者,都是地位卑微的。

    所以当时的匠人大都目不识丁,做任何东西都是凭个人经验,很少会把这类方法流传下来。要想向他们学技术,就得跟他们当学徒,而且一学就是十几年,才能独当一面算出师。

    姬灵人才十来岁,根本不可能和当时的匠人有所接触,就算有所接触,也不可能学到这种只有能工巧匠才能制作的机关术。

    况且当时的制度相当严格,姬灵人是姬姓贵胄,到了这一辈虽然已经相当落魄。但也不可能和匠人混在一起。所以李彤对于他说的精通机关术显然有些不太相信。

    姬灵人也知道他不相信,随手拿过了一支平时练字细小木棍,在地上画出了几个图形,一边画一边跟李彤讲解。

    李彤初开始看的莫名其妙,一脸不信。但是越看到后来,他的眼睛睁得越大,到了最后几乎合不上嘴……“这……这真的能行?”

    “当然能行,他不是能造木鸢么?你就把这个造出来,这……就叫木马。他的木鸢除了能飞之外,一无是处。

    你这木马却能够负人载物而行,虽不食草料,却行走如飞。孰优孰劣,一眼便知。况且木鸢之术虽然巧妙,但多见于记载,谁都知道这是公输班首创。

    但你这木马之法,却是前无古人。恐怕谁都没有见过,谁都没有听说过。两者相比,你必定胜出。”姬灵人肯定地点头道。

    “这能行?”李彤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姬灵人,“这是……如此精妙之结构,是公子自己想出来的……”

    “倒也不是,只是借鉴了很多其他的机关术。不过用来应对那些齐国墨者,应该够用了。”姬灵人微微一笑。

    “简直前所未见,闻所未闻。但此物结构精妙,若以此造之,恐怕真的会惊世骇俗。公子之才,令人叹服。我李彤,如今方知机关一道,竟然精深如此。彤,愧不如也。”李彤肃然抱拳。

    “行了行了,别客气了,再说我都要脸红了。”姬灵人脸上都有点难堪了。看着地上自己画的乱七八糟的图形,姬灵人也有些无奈。

    “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作弊。”姬灵人心中暗自道。不过为了能够让李彤掌控墨家,以后为己所用,也只能动用一些见不得人的手段了。

    他教给李彤的机关,根本就不是什么木马,而是一个类似于三轮车一样的东西。

    设计其实相当简单,就是用大齿轮带动小齿轮,然后由小齿轮驱动后轮达到省力的目的。在外表看起来就是一个大箱子,装了三个轮子。一个人在上面蹬着踏板,驱动这个三轮车前进。

    但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了不得的大发明了。毕竟在这个时代,根本还没有人懂得齿轮传动的概念。

    所以相对而言,他这辆不伦不类的破三轮车,就是不折不扣的黑科技,完全来自于多少个世纪之后的概念。也难怪李彤这样身为墨家钜子的人,都为之惊叹。

    在帮李彤的同时,姬灵人自己也还没有闲着,因为他在临淄城的买卖已经开始了。战国时代随着战争的日趋频繁,诸侯列国梦的人才流动和信息互通越来越多,商业交往也相对变得频繁。

    齐国的临淄城已经是当时最为繁华的都城之一,加上稷下学宫的兴盛,灵芝城在当时已经成为了国际大都市。

    按照当时的等级制度,对应的层次大小其实是有着明确规范的。天子之城方九里,诸侯礼当降杀,则公七里,侯伯五里,子男三里。

    也就是说齐国的都城,是诸侯国的都城,即便最高的公爵只能拥有七里城郭,但齐国的临淄甚至已经超过了这个规格的两倍,显然已经超过了天子的规格。

    生活在临淄城中的齐人,或是外来留学的列国使者,说客乃至武将们往来频繁。更是商人独立的重要城池。

    城北有两条东西而向的大道,称为庄,宽十五米可六辆马车并行。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大道,被称为康,宽度更大,甚至可以陈师列阵。康庄大道也因此闻名天下。

    在康庄大道之间,就是城中最繁华的国市。各国往来商贾络绎不绝。平原君派来帮他做生意的人,已经在城中开设店铺,像模像样的做起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