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战国投机者 » 第一百零二章 游说齐王

第一百零二章 游说齐王

    姬灵人这几年,一直在跟淳于髡学习小纵横术,知道怎么说话才具有煽动性,而且直指人心。

    孟尝君被姬灵人一番话弄得热血沸腾,一心想要开战。喜欢名声的人,一般都有点好大喜功。

    他当过公子,当过薛公,也当上了齐国的相邦,是时候体验一把当联合国军总司令的感觉了。加上韩魏两国已经纷纷表示,这次合纵他们不当合纵长,意思这件事情就得要齐国带头。

    其实韩魏两国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们和秦国接壤,当这次合纵攻秦的合纵长,实在是有点害怕秦国报复。

    毕竟魏国的声势已经大不如前,韩国更是连魏国都不如。反倒是齐国现在还算是兵强马壮,有钱有势。所以这次合纵不管怎么说,都是齐国带头。

    孟尝君带着姬灵人兴冲冲的来到了齐国王宫找到了齐王。把这件事情的经过跟齐王说了一遍。

    齐王听了之后还是有些犹豫不决,“相邦说的极是,秦国反复无常,秦王也有亏德行。不过,秦国国力强盛,毕竟不是一般的小国。若战而胜之,自然是最好。但若战败的话……这件事寡人也难以决断啊。”

    “大王。在下有一言,请大王思之。”姬灵人沉声道。“齐国南有泰山,北有渤海,东有琅琊,西有清河,乃所谓之四塞之国。领土纵横两千余里,兵马几十万,粮食可谓是堆积成山。

    仅临淄城内就有七万余户人家,每户有壮丁三人,不必等待征调远方的军队,就能在须臾之间动用二十万大军。如此明君强国,岂可任由强秦而暴行天下呢。

    韩国和魏国害怕秦国,是因为他们与秦国接壤。倘若一旦开战,即便是韩、魏获胜,他们的兵力也会自损大半;如果战事失利,则会陷国家于危亡。所以他们不敢轻易地与秦国开战,只能服从于秦。

    可齐国就完全不同了。秦国如果直接来攻打齐国,那必定要越过韩魏之地,过阳晋之道,经亢父之险。这种不划算的买卖秦国人是一定不会做的。

    可是,一旦秦国吞并了魏国和韩国,那形势就大不相同了。所以在下以为,当务之急是团结一心,形成联合之力而抗秦,以防秦国各个击破。”

    齐王看着姬灵人吃惊道,“这位是……”

    孟尝君连忙道,“这位是稷下学子,姬灵人。淳于髡先生的高徒。”

    “哦……我想起来了。几年前墨家论战时,正是由于你的一番话,使得齐墨钜子易夏落败。数年不见,想不到长得这么高了。”齐王大笑着道。

    淳于髡曾经当过齐国太傅,所以他也是齐王的老师。所以听说姬灵人也是淳于髡的弟子,齐王的心里倒是对这个小师弟多了几分亲近感。

    “难道太傅,也有意一战?”齐王连忙问道。

    “先生没有说,先生认为大王还是太子之时,他可以教大王。但如今的大王,俨然已是齐国之主,身为国主应该有自己的决断。”姬灵人点头道。

    齐王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件事我再仔细斟酌一下。”

    “大王……”孟尝君没有得到齐王的明确答复,不由有些着急。

    姬灵人却不失时机地点头道,“大王只知道灵人是淳于髡先生的弟子,恐怕还不知道灵人的另一层身份。”

    “另一层身份?”齐王有些奇怪地看着他。

    “我是虞国后裔。大王可曾听过,唇亡齿寒,辅车相依的故事?以当今的局势,齐国是还可以明哲保身。

    但是如果等到秦国吞并了魏国和韩国,到了那个时候,齐国便再无屏障,不得不与之一战。

    而在那个时候,齐国可是等于是要跟秦,魏,韩三国作战。其局势之窘迫,显而易见。倒不如未雨绸缪,联合韩魏攻秦。

    逼迫秦国把侵占韩国和魏国的土地,再吐出来。一方面可以此来削弱秦国的实力,而另一方面则彰显了齐国的霸主地位,还能博得仁义之名。”姬灵人正色道。

    “原来你是……难怪你姓姬……”齐王愣了愣。因为战国时期的男子有姓氏,姓是大宗族,而氏是分支,一般称氏不称姓。

    比如赵国的主父赵雍,其实姓嬴,氏赵,所以才叫赵雍。姬灵人的先祖是虞国之主,按照惯例他应该叫虞灵人。但因为虞国灭国,后人便不称虞氏,而只称姬姓。

    姬灵人以虞国的例子,警示齐王。这倒是让齐王的触动很大。他来回踱步,低声道,“我也知道秦国是虎狼之国。但之前数次合纵攻秦,总是负多胜少。寡人也颇为犹豫啊。”

    “大王,齐国不必畏惧。齐国和韩魏不同,他们和秦国是邻国。战败了有丧失领地的风险。但齐国则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即便战败,与齐国大局亦无损。

    况且这次合纵攻秦,绝不会败。”姬灵人点头道。

    “哦,这是为什么呢?”齐王惊讶道。

    “韩魏之所以要攻秦,是因为他们的领地被秦国占据。他们想夺回属于自己的土地,所以这次攻秦和以往合纵不同,这是关乎到他们自己的切身利益。

    以往的合纵攻秦,诸侯各怀心思,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会导致合纵分崩离析。但这一次不同,他们是在为自己的利益而战。

    再者,韩国和魏国对秦国开战,而赵国却按兵不动。这对秦国是一个无形的压力。

    众所周知,韩魏赵,是为三晋。他们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密。偏偏这次赵国并没有参加合纵。这会让秦国患得患失。

    他们一方面要应对合纵联军,一方面又不敢放松对赵国的警惕,生怕赵国趁着秦国全力对付联军的时候,突然袭击他们。所以难以专心作战。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秦国如果以这样的方式跟我们三个国家作战,一边还得防范着北方的赵国。这一战,他们势必难以尽全力。

    退一步说,即便战败,考虑到三晋之间的关系。秦国也不敢大举追击,生怕赵国会抄了他们的后路。所以这一战,要么是战胜,要么是战平,没有战败的可能。”姬灵人侃侃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