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巧了!我也叫刘辩 » 192、王佐之才荀文若

192、王佐之才荀文若

    刘辩把荀彧带到书房时,就卡壳了:话说我为甚么要把荀彧带来这里啊?我有甚么话要说与荀彧听吗?

    而且远方的客人来到南皮县,应该人生地不熟,我不该先给客人安排住处吗?

    毕竟这名客人……应该长期住在南皮县罢?

    刘辩满头黑线地想着,懊恼自己的冒失。

    大概自己之所以会冒失,是因为对方是荀彧罢?

    关于荀彧……《三国志》或是《三国演义》的评价可不少:称其为政治家、战略家,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早年被称作“王佐之才”,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后被人敬为“荀令君”,享年五十岁,获谥为“敬”,魏咸熙二年被赠为太尉。

    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串有关荀彧的信息资料。

    可惜当前的局势与书中记载,早已截然不同,荀彧原有的经历,大约派不上用场了……不过,这不妨碍荀彧仍是一枚优秀的人才,刘辩他万万不许错过。

    淡定地,刘辩将袖中的拜帖和推荐信放至书案上,仔细地放好,再抬头对荀彧说:“让先生久等了……本王忘记先生远道而来,想来赶路疲倦,应当休息一晚?”

    荀彧拱了拱手,倒是不甚在意,只是道:“殿下,文若奉命给南皮县运来一百份书籍,还请殿下尽早过目。”

    刘辩:“……”

    刘辩很想问:过目完了,你要做甚么?——回洛阳复命吗?

    “荀先生,接下来你有甚么打算?”刘辩迟疑地问。

    后知觉地,他记起今年荀彧会举孝廉,任守宫令,但在一年后,董卓执政时弃官归乡,率领宗族避难冀州……假如历史的轨迹没有变动的话。

    荀彧拱手道:“倒也没甚么,无非是书信一回,向公达汇报一下。”

    嗯?

    公达?

    刘辩奇道:“先生,你是怎么接到这种送书的任务?”

    荀彧道:“公达没法离开洛阳,故才写信回家族,拜托我去一趟。”

    这……

    敢情是荀攸,而不是何进大将军,他的大舅舅指派的呀?

    摸了一摸鼻子,刘辩尴尬之余,又道:“故此,先生仍是白身,对吗?”

    “是的。”荀彧淡定地回答,没有丝毫不快。

    刘辩再道:“敢问先生可否小住南皮县一段时日?——我好给先生安排职务?”

    这话刘辩耍了一次小心机:他并没直白地询问荀彧的想法,而是直接默认了。

    默认荀彧是想效力于他。

    荀彧默默地注视刘辩,委婉道:“这……不必了。文若离家太匆忙,都没来得及和家人细说,就算小住几日南皮,也得回家才行。”

    刘辩:“……”

    刘辩满头黑线,心情一言难尽:甚么情况?为甚么荀彧不想留在南皮县?

    换句话说:是荀彧居然都不考虑投奔他吗?

    荀攸先生到底是怎么对荀彧说的啊?!

    这剧情不对罢?……为甚么和他想像当中,略有不同?——他是不敢奢侈自个儿像曹操那般,能获得荀彧的效忠,但也不该像现在这样,我问一句,你答一句?

    这态度也太公事公办了罢?——说好“如鱼得水”、“甚为投机”呢?

    荀彧不是忠于汉室吗?耳听他的示好与招揽,不该一口应下吗?

    敢情……荀彧还想考验他不成?

    张了张嘴,刘辩还想说甚么,忽见何先跑来,抱拳道:“殿下,重合县令和东光县令求见!”

    嗯?——袁绍?曹操?这两人怎么来了?

    刘辩道:“请两位县令进来。”

    “殿下,文若要不要……?”荀彧略觉不妥。

    刘辩摆了摆手,说道:“先生不必觉得为难。休浴期间,想来两位县令找我,也不是甚么要紧之事。”

    话音刚落,就听袁绍和曹操的声音相继地响起,响道:

    “绍拜见殿下!”

    “操见过主公!”

    没人留意荀彧眸光微闪。

    而刘辩则抬了抬手,开口道:“两位县令免礼。你们二人来找本王,是谓何事?”

    袁绍和曹操直起腰来,不约而同地瞥了一眼荀彧。

    只见曹操迈前一步,搓手道:“主公,原也没甚么紧要之事。只因刚才见到修县令,听到何白来报,说是洛阳来人了,送来一百份书籍……”

    袁绍接话道:“因此,我二人相当好奇,想来看一看……”

    表情自然地,袁绍注视荀彧,微笑道:“想必这位先生,便是送书的人罢?——先生不远千里,送书百份,实是南皮书院之福啊!绍在此多谢了!

    敢问先生大名?”

    说着,袁绍便朝荀彧客客气气鞠个躬儿,以求感谢。

    就听荀彧鞠躬道:“学生姓荀,名彧,字文若,拜见……”

    荀彧初见袁绍,应是不识袁绍,适时地顿了一顿。

    刘辩默默地吐槽:荀彧啊荀彧,历史书里记载,那是你的第一任主公袁绍;旁边的曹操,则是你的第二任……当然,他自然不敢把这话说出口来。

    轻微一笑,他介绍道:“这人是袁绍,字本初,目前任职别驾,兼任重合县令。”

    “……袁别驾。”荀彧说。

    刘辩接着把手一指,指向曹操,顺便道:“此是曹操,字孟德,目前任职主簿功曹,兼任东光县令。”

    荀彧先朝袁绍颔首,再向曹操行礼道:“文若拜见曹主簿。”

    袁绍和曹操也依次朝荀彧回礼。

    其中,袁绍两眼一亮,含笑说:“荀彧荀文若?——原来你就是荀文若吗?绍虽未见过先生你,却听过你的大名!听闻你少时便有才名,南阳名士何颙见到你,大为惊异,说过“这是王佐之才啊”,可有此事?”

    荀彧赧然道:“何颙先生谬赞了。”

    袁绍爽朗一笑,抚掌道:“先生切莫自谦,绍观先生,担得起这名号。”

    一旁,曹操也饶有兴致,不动声色地打量荀彧。

    这时,何白走来,禀道:“殿下,一百份书籍正被搬放客厅处,是否……?”

    嘴角抽了一抽,刘辩本想再与荀彧相处一会儿,刷一刷好感度,但观袁绍和曹操跑来插队,且这荀彧又催他赶紧过目……他是无论如何都没法再与荀彧攀谈了,遂道:“也罢,咱们同去看一看?”

    “敢不从命。”在场之人欣然地附和。

    于是乎,刘辩领着荀彧、曹操和袁绍,在一众护卫们的跟随下,来至客厅处,恰巧就见袁术正在指挥一群护卫们搬运书籍。

    彼时,诸葛玄、崔琰、国渊、邴原、管宁和孙乾也在帮忙。刘辩一眼看去:还别说,书籍不少,已然堆成了一座小山。

    大家相当贴心,还晓得分门别类——

    并且,见他亲临,还自觉地鞠躬行礼。

    刘辩点头,示意众人继续堆放,不必理会他。

    耳边,他又听见荀彧说:“殿下,请过目。”

    刘辩:“……”

    他快不认识“过目”二字了!

    他对袁绍和曹操说:“你们也来翻一翻内容,可有错误。”

    尔后,他和袁绍、曹操,外加袁术这三人认认真真地翻阅书籍,以防书中内容出现错误,或是字迹不清。

    好在大家翻看的书籍质量都挺不错,基本上没有查出问题。

    稀奇地,刘辩快速地浏览一遍《熹平石经》的书籍版,如《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和《论语》,只看得咂舌不已。

    老实说,别看这些书籍的名字挺多,但观每一本,也都薄得很,加起来的话,字数也不算多,顶多二十万来字,是谓“六艺略”了。

    心下咯噔,刘辩心想:按照“南皮书院”设定的六门课程,除却“六艺略”,其余五门课程,也要相应的书籍。

    还差“诸子略”和“兵书略”……还不够啊!刘辩扶额,忍不住道:

    ““北海书院”会有各家学说和如何指挥作战、带兵打仗的书籍吗?”

    这次,轮到崔琰、国渊、邴原和孙乾,齐齐地叹气。

    “怎、怎么……?”头皮发麻,刘辩仍有勇气追问下去。

    崔琰暂时停下书籍的分类,率先地拱手道:“殿下,莫急,我等意思是:有!”

    “真的?”刘辩高兴极了,一时都忘了追问崔琰等人为何叹气。

    随即,他意识到这代表甚么,一颗激动的心又化为一汪潭水,归于平静。

    说来说去,他仍要前往“北海书院”……抄写一套“诸子略”和“兵书略”才行。

    想到这里,他吁了吁气,提醒大家先把活儿干活再说。

    他与曹操等人耐心地把余下书籍都看个遍儿。

    众人查书,倒没怎么,却见荀彧“噗嗤”一声,似是想起甚么,笑出声来。

    众人抬头,不约而同地望向荀彧。

    荀彧却盯着一份《公羊传》,看出了神儿。

    见状,刘辩不得不道:“先生,何故发笑?”

    荀彧定了定神,晃了一晃手中书籍,答道:“殿下,文若想起一件趣事。”

    “何事?”刘辩问。

    荀彧道:“昔日陛下命议郎蔡邕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前,除《论语》外,皆是时学吏员所立。而石经是以一家本为主,而各有校记!而这《公羊传》采用的是严氏本,有颜氏异字。

    文若有幸去过一次“北海书院”,想起那里不止有严氏版本的《公羊传》,还有已故今文经学家、儒学大师——何休的版本!

    文若出生得晚了。相传当年,以郑玄先生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家和以何休先生为代表的今文经学家,曾经有过一场又一场激烈的学术之争!

    当时,何休先生是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而郑玄先生是古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二人辩论,如同二水分流,各不相让,各有千秋,各扬所长……

    文若虽没参与,但在翻看何休先生的《春秋公羊解诂》和《公羊墨守》时,受益匪浅啊!

    可见两位先生是多么博学!

    如今,文若翻看这严氏版本的《公羊传》,再联想《春秋公羊解诂》和《公羊墨守》,便觉得有趣——这内容大致相同,细节和表达的意思却稍有不同,是故发笑,还请殿下海涵!”

    荀彧耳根子微红。

    刘辩则侧目,心道:是我想多了!我还以为你会因这些书籍的字迹都一模一样而发笑……你竟然都不好奇“碑石拓印技术”和“拓片”吗?

    听了荀彧的想法,不提崔琰等人的微妙反应,只说袁绍和曹操,皆表现出了明显的向往,而袁术则一般。

    袁绍双眼放光,看向荀彧,犹如看见一座纯金矿山,毫不掩饰欣赏和好感,扬声道:“没想到先生年纪轻轻,就游历过不少地方,可见先生才华,当真不凡!绍实在佩服,佩服!先生若是得空,绍很想与先生煮酒畅谈一番啊!”

    荀彧拱手,温声道:“文若虽是文士,却也喜爱结交天下豪杰,与有识之士纵谈天下大事,实是一件痛快之事。”

    袁绍大喜,喜道:“如此,绍自要备好酒水,好生款待先生!”

    眼见袁绍和荀彧越聊越融洽,刘辩非常煞风景地咳了几声。

    顿时,袁绍和荀彧,乃至其余人,皆转看刘辩。

    刘辩则确认所有的书籍完好后,淡定地拍了拍手,朗声道:“聊天到此为止。诸位!你们来也来了,查也查了,实在辛苦了……本王决定犒赏诸位,咱们一起去食房吃饭罢?刚好荀先生也要在此小住几日,大家可要好好地招待荀先生啊?”

    只这一句话,众人的注意力全都落到刘辩的身上。

    刘辩淡定从容,又命两名护卫将这客厅看好,严防有人捣乱,破坏这些书籍——事实上,这没必要,但是刘辩却怕万一……总之,确保书籍无恙后,刘辩再带袁绍、曹操、荀彧和崔琰等人,前往食房。

    路上,刘辩再听何白来来回回地禀报:“殿下,荀先生带来的护卫们都已安排妥当,请殿下和荀先生放心!”

    “先生的舒适住处可曾收拾好了?”刘辩再问。

    何白说:“稍后。”

    何白果断地离开好一会儿,直至刘辩一行人快要踏进食房时,才归来禀道:“殿下,收拾好了!就请荀先生入住!”

    “那好,何白你归队罢。”刘辩摆了摆手,“等先生吃完饭后,你再送先生回屋歇息。对了,给先生配置两名护卫们,免得先生住不惯?”

    “喏!”何白领命,无声地退下,实则和何先等护卫们,低调地跟在刘辩的身后。

    “——先生。”袁绍努了努嘴,对荀彧说,“可知南皮县有“食房”?南皮县的食房……”

    “据说有不少美食。”荀彧说。

    咦?

    众人稍愣:你竟知道?

    像是看出众人不解,荀彧补充道:“公达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