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巧了!我也叫刘辩 » 233、快告别北海书院

233、快告别北海书院

    “北海书院”的求学生涯本该继续,只是距离约定的时日,却已剩得不多了。

    是以,当诸葛亮和司马懿并未耗费太多时辰就分出了胜负,刘辩纵然不去想四天后的别离情景,也不得不重新地考虑了,毕竟……

    “辩兄,天色尚早,你我要不要再比试一次朗……朗读?”冷不丁地,他听见司马朗用掌握的新词提议,“说不定这次就能胜出结果呢?”

    ——是啊!如果四天后,他和司马朗依旧没有决出输赢,会不会是他的遗憾呢?不不不……心中一动,刘辩回过神来,爽快道:

    “如你所愿。”

    于是乎,刘辩和司马朗给众学子们适应的时间,决定不要浪费余下的时光,抓紧机会去读书——

    一众学子们几乎惊呆了:万万没料到,万万没料到继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写字……咳~是书法比拼后,何师兄和司马朗师兄居然还要再续朗诵比赛?

    这也太拼了!

    但是,众学子们却乐在其中。

    众学子们又备出纸墨和笔来,再次地上演听听写写的桥段。

    因刘辩和司马朗并没采取严格的比赛制度,诸如规定时间内谁读得更好、更通俗易懂啥的,以致刘辩和司马朗拼到傍晚,仍是不分伯仲!

    习惯地,司马朗又向刘辩提议明天再来。

    刘辩答应了,并无不满之色,只稍微地流露几许伤感,冷不丁地叹道:“朗兄,假如我们一直赛不出结局,那该怎么办呢?”

    司马朗道:“那就一直赛下去,总有得出结局的那一天。”

    “可是,我并不会留在“北海书院”啊!”刘辩说,“再过几天,我就要回老家了,并且……并且,可能以后都不再回来了。”

    啊?

    听罢,不仅是司马朗,连一众学子们都惊讶极了,包括司马懿等不知情者。

    “我是不是没有告诉过你,我只能在“北海书院”求学十四天?”刘辩适时地低下头去,一脸愧疚,“十四天后,我就要返回南皮县了。”

    “你……你为甚么要回南皮县?”司马朗忍不住地问。

    原因可多了,但我不能说啊!——叹了叹气,刘辩小声道:“这……之前来“北海书院”的时候,就提前说了,只能留十四天!”

    司马朗“哦”了一声,没再追问下去。

    围观的众学子们也默不作声,小眼神却是乱瞟。

    “愿接下来的日子里,你我能得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刘辩一脸恭维。

    丝毫不提万一他和司马朗仍是平局,那该怎样。

    司马朗沉默一下,才道:“但愿如此?事实上……”

    事实上甚么?

    司马朗顿了一顿,欲言又止。

    可惜的是,刘辩也没多问。

    拍了拍手,刘辩看了一眼窗户,笑道:“原来都快傍晚了。”

    可不是?——之前还阳光明媚,现在竟是落日山丘了。

    不必刘辩解释,大家也明白:该散了,该散了!

    “何师兄!”有个学子晃了一晃手中字迹已干的纸张,“还要吗?”

    “当然!”刘辩毫不犹豫地回答。

    然后,刘辩又将众学子们抄录的纸张通通地买下,带走,顺便与众学子们告别。

    和荀彧等人返回“大舍九号”的路上,刘辩两手空空,望了一望手捧新的纸张内容的徐庶,故意地放慢脚步,走到徐庶的身边,小声道:

    “你喂养的两只鸽子如何了?”

    徐庶嘴角勾起一抹弧度,似乎并不意外,低声地答道:“一直活蹦乱跳,公子要用了吗?”

    “是的。”刘辩叹了叹气,“我们就要启程了……我想寄信给诸葛谨,问一问从黄县坐船前往浮阳县,或高城县,或阳信县,需要多久?”

    他有点忧愁:也不晓得寄信给诸葛谨,诸葛谨何时会收到?

    何况,他总得考虑郑玄先生该怎么前往南皮县啊?——陆路挺遥远,没有二十天,休想!那么,水路呢?水路总归快捷一点罢?却听徐庶说:“公子,从黄县坐船回渤海郡,慢则三天,快则一天!尤其是六天后,其风向、天气都特别有利的前提下!”

    “啊?”刘辩瞠目结舌,直觉听错,“你是怎么知道的?”他心下一动。

    徐庶赧然道:“最近我对天文很感兴趣……倘若我没算错的话。不过,公子也不必非要六天后才出发,或许我算错了呢?”

    “你能保证吗?”刘辩认真地注视徐庶,“你能保证六天后最适合坐船?”

    徐庶表情一僵,迟疑道:“我……我……”

    徐庶答不上来,也不敢保证。

    刘辩道:“再给你两天时日准备,你且算一算?”

    徐庶道:“公子,你……你真的相信我?”

    相信我的学习能力,对天文掌握很透彻吗?

    刘辩嘴角抽了一抽,无奈道:“我们当中,有谁对天文很精通吗?”

    徐庶咧嘴道:“——没有!”

    连最有才华的荀彧,都不见得对天文很善长。

    一下子,徐庶像是找回了自信,保证道:“公子,若你信我,六天后我们坐船,很快就能回去!”

    挑了挑眉,刘辩古怪地打量徐庶,不太明白为甚么徐庶又信誓旦旦了。

    说好不敢保证呢?

    随后,刘辩又想:无妨,无妨!假如徐庶不懂天文,他大可请教郑玄先生啊?

    莫要忘记郑玄先生乃闻名天下的智者,又是收他为高足弟子的老师……不问郑玄先生,还能问谁?

    心里有了打算,刘辩心情也愈发轻松,应道:“那这几天,我们就早些整理行李罢?有甚么需要的,赶紧提前地备好。”

    “——好的!就依公子!”徐庶说。

    同时,这亦是徐庶代表众人的回答。

    目不斜视地,荀彧等人搬运书纸之余,默默地回过神来,也都记起再过四天,大家就要告别“北海书院”了……

    真要走了么?

    不由地,众人暗地唏嘘:走了也好。仔细想一想,在这短短的十几天里,大家把该完成的任务都完成了,比如“北海书院”珍藏的古籍,全都被抄录一份还不止,更别提学子念书时必须用到的相关书籍,更是只多不少!

    再者,众学子们连续几十份、几百份的听听写写,堆积起来,也颇具规模。

    零零总总,用一辆板车拉走还都嫌少!

    这丰硕的成果,谁看了都会眼红,还会感慨团结的力量真大——

    不然,这几车的纸量,决计不会只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完成!

    ……聆听徐庶说六天后在黄县坐船最佳,刘辩仍想寄信给诸葛谨或石越,了解了解刘备、关羽和张飞是否知晓他在“北海书院”,以及从渤海郡南皮县到北海郡阴城的修路进程有没有展开。

    他还想知道这边“飞鸽传书”的效率到底有多快!

    想到便做,当晚刘辩便找上徐庶,用那两只信鸽分别给诸葛谨和石越寄信——

    希望诸葛谨和石越能早点收到?

    “飞鸽传书”的速度是令人惊喜的。

    当晚,刘辩寄信,次日清晨,刘辩居然……居然就收到回信了!

    诸葛谨的信件先到,石越的则随后。

    果不其然,诸葛谨回复说,刘县令、关将军和张将军皆已知晓刘辩他的行踪。诸葛谨还安慰刘辩勿要着急,因为刘县令、关将军和张将军这三人也假装不知道……

    石越则回复说,修路正在进行,但要完全地修好,最少要四十天不可——目前修好的路段并不能支持南皮县快速地到达北海郡,顶多是从二十天的路程缩减成十五天!

    但这有用吗?

    没用!

    还太慢了!

    刘辩撇了撇嘴:果然不行!看来他还得选择走水路!

    紧接地,刘辩回复石越,告诫石越务必把路修好,再给诸葛谨写信,询问坐船从黄县到浮阳县需要多久,并隔半天收到回复:快则需二至四天;慢则七天左右!

    这还惊动了诸葛亮。

    诸葛亮忙不迭地,也给自家兄长书信一封,通篇思念,期待诸葛谨的来信。

    刘辩稍有欣慰:看来徐庶指定的时日,说不定真能用一天就够了?

    这可太好了!

    就在刘辩一行人不动声色打点行装之余,有关“郑玄先生即将前往南皮县,担任北海书院的分部书院——南皮书院的书院长”一事,忽被彻底地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