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巧了!我也叫刘辩 » 263、我们寻思这不妥

263、我们寻思这不妥

    众人面面相觑,有心想说甚么,但又不知该从哪里说起——

    话说殿下,你真的清楚“登基事宜”是指甚么吗?

    登基,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登基。

    好歹选个黄道吉日,殿下必须换上衮冕礼服,从东宫行至中殿,率领百官们奉天祭祖、受拜登位,再接手玉玺、修改国号,最后大赦天下、减轻赋税……

    那么,问题来了:眼下这南皮县连皇宫的影子都没有,哪儿来的东宫、中殿?

    另外,衮冕礼服也需要特别订制,可不是轻易就能买到啊?——真要是能买到,只怕卖家就要倒霉了:轻者被关进大牢,重者直接小命难保!

    再者,登基所涉及的一系列礼仪,诸如“三公奏”、接玉玺、告令四方等步骤亦不可跳过,无论是哪一环节,皆不能缺少文武百官们的出席。

    而文武百官们,全在洛阳。

    这难题就又绕了回来。

    所以说,殿下你果然是在忽悠我们吗?

    害我们还误认殿下你真很上心呢?还真着手准备登基一事,说的真像那么一回事儿……

    啧!

    旁人也就罢了,作为标准世家子弟的袁绍和袁术则越发郁闷,忍不住道:“殿下,你真打算在渤海郡登基,还定南皮县为国都吗?……这涉及的里里外外,远不是殿下你发布告示,就能令所有大臣们信服啊!”

    “因此,我们也得加快进程啊!”刘辩眼皮也不抬,淡定地吐出具体事项一二三说,“待我们回到南皮后,我自会出资建造皇宫,再广发文书,发给远在洛阳的诸位大臣、老臣们……总之,先把人请到南皮县再说!”

    至于之后,是着手对付宦官们,还是慢吞吞地登基,殿下虽没明说,然而……袁绍和袁术打个激灵,总觉哪里不对,却又说不上来——

    对了!殿下要出资建造皇宫?!

    开甚么玩笑!

    哪有自己出钱,自己造皇宫的先例?

    难道不该是相关的吏员们负责工事?

    何况建造皇宫没个三、五年,哪能建成?——倘若建得快了,岂不是偷工减料?……这一时刻,袁绍和袁术的脑回路诡异地连接在了一起,不由地互视彼此,皆从对方的眼里看出一丝烦闷。

    不!

    严格来说,是不忍直视。

    太可怕了!

    一想到只为设计和迷惑宦官们,就不得不赶工,尽快出成品,以致把规模建小一点儿,把堂堂皇宫改成寒酸的府邸样儿……袁绍和袁术打个激灵,都不敢深想下去,非常想跳脚。

    皇宫是一国的排面:不仅是皇帝和其后妃、子女们生前居住的地方,亦是众大臣们每天上朝的场所,哪能随意糊弄,即使是甚么“假戏真做”呢?

    最关键的是:这南皮县的皇宫建成了,洛阳那边的皇宫又该怎么办呢?

    对比袁绍和袁术的迷茫和急躁,刘备、关羽和张飞则心平气和,哪怕殿下的想法,异想天开。至于曹操,虽觉不妙,却没插话。

    作为在场之人的智力担当,荀攸亦敏感地觉察不妥:自古以来,一朝一代就没同时建造过两座皇宫!

    且不提两座皇宫代表甚么两份皇权,恐会政见不一,实为不吉,只这南皮县皇宫及其费用……荀攸就觉真没必要。

    是以,荀攸思索片刻,冷不丁道:“殿下,此事不妥。”

    甚么?

    众人不约而同地看了过来。

    此时的荀攸还未因为冲动而吃过苦头,遭受甚么牢狱之灾,这使荀攸的性子仍能保持直率,有话直说,很不喜欢藏着掖着。这会子,荀攸就说:

    “殿下,你想对付宦官、十常侍,大可不必建皇宫,只需完成在外登基即可。”

    咦?

    听罢,众人挑了挑眉,饶有兴致。

    尤其是曹操,更是睁大一双眼睛,稀奇地瞅着荀攸。

    “继续。”刘辩说,表情甚是波澜不惊。

    荀攸便道:“只要殿下决定在南皮县登基为帝,还怕文武百官们不来吗?到时,可趁机对付那群宦官们!而等殿下成为新皇以后,自可再返回洛阳……那时,洛阳一定会“焕然一新”,绝不会再让殿下你伤心。”

    荀攸意有所指,说得相当含蓄。

    众人则抽了抽气,用崭新的目光看着荀攸。

    直感荀攸的想法不错。可不是?——对付区区十常侍而已,哪需动用甚么另建皇宫?

    太夸张了!

    而且,大家似乎忘了某个事实,那就是:这次殿下只随便说一说心里想法,可没让大家一次就接受、执行!

    倒是大家经历得太少:以为殿下说甚么,便是甚么,完全没去谏言。

    这不,曹操就说:“善!听先生的计策,令我茅塞顿开!”

    的确:比起殿下计划建甚么南皮县皇宫——其实大可不必!

    只要把洛阳那些浊气清理干净,殿下不就可以再回洛阳皇宫了吗?

    还呆在南皮县建甚么新宫?

    当然,若是殿下非要留在南皮县,也没甚么关系:一国之君,总有出宫游行、出城北巡的时候,大不了殿下在南皮和洛阳之间,修路或修一条河道,方便来往,不就行了?

    越想越觉可行,众人不等刘辩开口,已在思考大将军何进和何皇后的态度了:之前若说刘辩要在南皮县建皇宫,以后就以南皮县为国都,大将军和何皇后大概率不会同意——自然地,这也要看殿下的决心,以及殿下能不能说服大将军和何皇后,还有众人。

    如今,倒是简单了:殿下之所以留在南皮县,只是想在外登基罢了。

    待到登基大典结束,殿下自会回宫——

    从此,洛阳皇宫再也没有甚么十常侍危害朝廷和各州百姓们,大臣们也会尽心尽力,竭力地辅佐新帝,开创一个大汉盛世……完美!

    于是乎,众人来劲了,皆向刘辩拱手,包括曹操,请求道:“殿下,关于你提到的出资建皇宫,我们一致认为很不妥,还请殿下你三思!!”

    刘辩:“……”

    刘辩撇了撇嘴,便宣布道:“你们的建议本王收到了……好罢!就如荀先生所说,我会书信给大舅舅和母后,就说我要在南皮县举行登基大典——”

    众人:“……”

    风水轮流转,这下轮到众人瞠目结舌了。

    刘辩斜视一干人等,眼里满是调侃:在座的,该不会认定我非要一意孤行?

    可是,我也的确觉得荀攸的计策更好啊?——尽管一开始,刘辩的确不想回洛阳,不想参与朝廷之争和卷入后宫心计!

    惜叹事与愿违。

    不过,他亦不会一味地躲避。

    他沉声道:“到时,我请大舅舅留意那群十常侍们,若有不从者,可定罪解决。

    倘若对方敢来,还得请大舅舅在途中动手!”

    吧啦吧啦,他照葫芦画瓢,祭出杀招计策一二三,还很直白地表示他真不待见十常侍们。

    尤其是十常侍的亲戚们给他造成不小的麻烦。

    大家目不转睛地望着刘辩,聆听刘辩不加掩饰地“报复”后,齐齐地咧了咧嘴,齐声道:“殿下英明!”

    刘辩没好气道:“诸位谬赞了!夜已深了,本王还要写书给大舅舅和母后,尔等若无紧要之事,且先退下罢!早点休息,明日我们起程回南皮县!”

    “喏!”

    这次,众人无事可奏,终是满意告退了。

    刘辩则揉了揉额,认认真真地写两封信,一封给大舅舅何进大将军,只说想在南皮县登基,希望大舅舅能同意配合;另一封则写给母后,先向母后诉苦,有好几次被十常侍的亲戚们迫害,请母后千万不要再信任十常侍们,后才提及自己会在南皮县登基,并恳请母后在洛阳照顾父皇即可。

    老实说,何皇后要来南皮县,效果会更好。

    可惜汉帝,他的便宜父皇,更需要人照看。

    再有董太后和他那同父异母的弟弟……

    眸光微沉,他且按捺顾虑,召见徐庶,先把这两封信寄出去。

    次日,刘辩一行人整装出发。

    并且花费大半天的时光,刘辩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回到久违的南皮县了。

    且还受到南皮县百姓们的热烈拥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