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救赎之旅 » 第一章 初至

第一章 初至

    青州,湖滨郡,大滨湖。

    鹰江绕过桃扇山,在此地弯作U形,与注入大滨湖的桃花溪、白洋河、天竹江一道,冲出了几百万亩湖泽。

    清澈的湖水间,片片芦苇、荷叶宛如绿岛,把水面隔作条条水道。

    黝黑干瘦的王墩老汉微弓着腰,有一篙没一篙的撑着船,扫视着远远近近的水面,搜寻着鱼儿的蛛丝马迹。

    船尾,黝黑如炭球一般的娃儿撕着莲蓬,时不时凑到嘴上咬一口,吃的兴高采烈。

    “嘎-嘎!”

    一只褐灰相间的野鸭,扑腾着翅膀飞出芦荡,王墩老汉充耳不闻,竹篙划的越来越缓,左手伸向脚下堆着的渔网,他看到了鱼群。

    “爷,爷。”

    剌子身体向后缩,探出小胳膊去拉老汉的腿。王墩老汉低声道:“剌子别闹,莫吵了鱼。”

    他儿子媳妇去年没了,留下姐弟俩和老汉相依为命,便更怜惜些。这要换到别家,抄鱼时这样不懂事,早一巴掌呼过去了。

    “爷,那儿有个死人。”

    “啥?”王墩老汉惊骇,转过头,看到身后那片荷叶旁漂着一团白色衣袍。他定了定神,努力稳住情绪。跑了几十年船,谁还没见过几具浮尸?

    老汉又下意识的回头望了一眼,只见水面平复,鱼儿已被惊走。他叹了口气,心道这是老天爷让自己给这人收尸,当即撑篙转将过去。

    行到近前,才发觉浮尸身下还压着一根断枝,圈着胳膊箍的极紧,老汉费了好大劲才扳开。

    或许因为有断枝托浮,这人并不像大多数浮尸一般肿胀,除了面色惨白些,其余还算正常。瞧眉目只是十八九岁光景,脸型周正,不见风霜,倒像是个大户人家的少爷。

    王墩老汉惋惜一下,把剌子赶到船头啃莲蓬,浮尸背朝上横搭在船尾,免得浮尸脸孔吓到小孙儿。撑着竹篙,掉头转回渔罗坝。

    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老汉帮他入土为安,不知算得上几级浮屠。王墩胡乱思量着,又听孙儿剌子惊恐道:“爷,我看见他手指动了。”

    王墩手里竹篙一顿,转头看向船尾,不见动静。他正要再问,忽见那人后背微微一颤,落下一团水来。

    王墩老汉放下竹篙,轻挪一步,弯腰伸手探查口鼻,惊喜道:“真的活着咧。剌子坐好,咱今晌午不捞鱼了,先把他送回咱家。”

    当力场开始赋能,光线如飞絮般飘扬,谢寒的记忆在那一刻定格。

    不知在黑暗中沉寂了多久,谢寒幽幽醒来。他长长吸气,贪婪的感受着空气流过气管、胸腹疼闷、脑袋痛胀欲裂。

    只有失去过生命,再重新得到,才会觉得痛苦也那么美妙,因为它能提醒你还存在。

    谢寒趴在石碾上喘着气,他想大笑,想抬手拍一拍脑门,身体却完全不听使唤。

    脑袋仿佛一直在不停胀大、晃动。他知道,这是成功完成穿梭,记忆在复刻重组。他努力睁大眼睛,想要看清周围情况。视线里却是一片模糊,耳间寂入深海。

    一股记忆仿佛涓涓水流,涌入脑海,谢寒强忍不适,尽力接收。

    这里是大虞王朝,一个远古农耕社会下的冷兵器时代。有古武,只是威力好像不太高。

    这具身体原为某武道宗门嫡传弟子,但不幸的是,门派不久前遭受敌人突袭。此身中掌重伤,在师傅拼命掩护下逃出山门。

    几天亡命奔逃,原身内伤再度加重,在漂泊中昏厥。

    谢寒回溯记忆,心觉处境不妙,大感急躁。幸好灵魂源能已经开始和这具身体结合,感官渐渐清晰,行动能力也开始逐步恢复。

    终于,他扶着身侧水柳站起,环顾四周。只见身前左右三面环水,岸旁水柳依依。身后是高耸的土坡,土坡上远远近近树立着几座低矮泥墙草房。

    这里看起来像是个湖心岛。

    “爷,他醒了!”

    谢寒转过头,看到一个兜着小裤衩,黑不溜秋的娃儿,晃着小短腿跑向草房一侧。片刻后,脊背佝偻,面色黝黑,皱纹如沟壑般的王墩老汉从草房左侧的枫香树后走出:“小哥醒了?可舒坦了些?”

    谢寒听他问话,心猜八成是这老汉救了自己,躬身谢道:“老先生救命之恩,吾铭感于内,他日定当厚报!”

    “小老儿当不得一声先生,公子叫我老墩就是。”老汉谦让一下,又道:“报不报的倒也不必,咱也不是图这个。公子身子大概还不太爽利,咱这一没郎中,二没药物,帮不到公子太多。只能张罗点水产吃食,尽量将养一二。”

    谢寒见他言语淳朴,打揖道:“麻烦墩大爷了。”

    “不麻烦,渔家没甚好物,请公子担待。”老汉拍了拍小孙儿脑壳:“剌子去给公子拿个芋头,端瓢水,垫一垫,我去拾掇晚饭。”

    这具身体早饿极了,不说还想不起来,一说起这个,谢寒眼珠差点冒出绿光,三口俩口嚼完褐黄色的芋头,只觉异常鲜甜,饿意更强。

    好在他历经特训,自控极强,努力压住饿意。再喝下半瓢凉水,吃喝下肚,顿时提起了几分精神。

    这具身体原本已油尽灯枯,幸得谢寒穿梭而来,源能同步而至,仿佛强心针一般,为这具身体补了一股心气。

    但灵魂源能的主要作用,是补益脑域、记忆复刻。对身体的补益,源于穿梭时,各种充能力场的剩余能量。顶一点用就不错了,不可能治愈内伤。

    此时他脑海眩晕感已轻,脑中记忆复刻、重组接近完成,思路逐渐清晰。眼下虽暂时安全,但灭派仇敌不明,危险远未消除,这一身内伤必须尽快痊愈。

    冰玉宗虽属道门一脉,但在大虞武林只算三流小派。秘传冰玉功虽然也算道门正宗,但专精内气,并不广博,甚至没有疗伤法门。遭受内伤,只能徐徐梳理温养。

    谢寒这种伤势,徐徐温养,恐怕半月时间才能好上大半。若此时敌人循迹追至,恐怕只能束手待毙了。

    谢寒焦躁片刻,突然心中一动,想起了另一时空的联合体武道。虽然俩个时空武道相差巨大,但思路,或许能借鉴一二。

    比如,有一门叫九阴真经疗伤篇的法门,思路就很符合眼下需要。

    九阴真经一名,原本出自一部古代小说。小说中,九阴真经涵盖内功、轻功、拳、掌、腿、刀、剑、杖、鞭、指、爪、疗伤、闭气、点穴密技、移魂大法诸般法门,堪称武道百科全书。

    这部小说书迷很多,以至于名叫九阴真经的秘籍也非常多。但这些秘籍,大多来自武术爱好者的凭空想象,实用价值很低。

    武道超凡计划开始后,联合体广泛搜集武道法门,从成千上万的武道秘籍中,筛选具备实用价值的部分。

    各版九阴真经,经过整理筛选,修正为三个篇章,分别是易筋锻骨篇,疗伤篇,总纲篇。

    联合体版九阴疗伤篇,乃归纳诸多疗伤残篇,超凡武者疗伤经验而成,来源驳杂,以九阴疗伤篇之名汇总成篇。

    小说中的九阴疗伤篇,须借助他人内力,帮助受伤者疏通内气。

    联合体版九阴疗伤篇则无需借力,只需伤者催动一丝内气作线,便可逐步连起主干经脉。如同在经脉中编织出一道内气网络,全面梳理、温养受损经络,极其易用。

    心中定计,谢寒闭目假寐,放松身心,只待混完这顿饱饭,恢复些气力,才好行功。

    这边墩大爷洗剥几条湖鱼,有蒸有炖,再煮上几大碗芋头,俩碗河蚌水螺,满满备了一桌。农家虽吃不起细粮、肉畜,一大桌水产也算丰盛。

    筹备间,孙女苗儿背了半篓芋头回家,听墩大爷说了原委,便不太乐意,觉得墩大爷太破费,只噘着嘴帮忙张罗,倒不争执。

    烈日逐渐西斜,墩大爷晚饭做好了大半。忽听水面有人扬声叫道:“墩叔!墩叔在吗?”

    墩大爷擦着手走出灶台草棚:“在咧,水娃子?找我什么事?”

    “没甚事,听说墩叔救了个江湖人,来看看。”芦荡中两艘橹船破水而来,船身比墩大爷的小渔船几乎大了一倍,两船前后立着五六人,两船各有一人坐在船尾摇橹。

    前方橹船上,一个敞着短襟,一身古铜色筋肉的青年汉子,手持精铁鱼叉,站在船头,遥望水柳下的谢寒:“你是哪里来的江湖人?鹰江帮的?还是别处的?”

    这水娃子身板精瘦,并不硕壮。但他从小行走水面,搏勇驾浪,自有一股彪悍之气。身后立着俩船七丁,乍一看气势汹汹。墩大爷本欲劝解,听他问到鹰江帮,登时住口不言,心下懊恼未曾追问谢寒来历,太过大意。

    谢寒敏锐的意识到,这鹰江帮定然和众人有许多关联,就是不知道这关联是正面还是负面。他知道自己此时身虚气弱,一俩个汉子肯定打得过,七个恐怕有点难,遂谨慎回道:“鄙人来自历山,不慎落水,幸为墩大爷救起,才得以踏足贵地。和鹰江帮既无关系,也无仇怨。”

    水娃儿手中鱼叉微松:“历山?”

    谢寒沉声应道:“鹰江溯源而上,北行二百里,便是历山。”

    水娃儿看他表情沉稳,言之凿凿,心中信了大半,歉道:“既如此,是我等打搅了。俺们去刀把湾赶个夜场,明早让棒头给墩叔送鱼仔待客。”

    后一句却是喊给墩大爷的,双方招呼几句,俩船人转过头,哗啦啦没入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