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关于大明星老婆是多重人格这件事 » 第一百五十章 不错的题材

第一百五十章 不错的题材

    当然,此时说起陈安隅最喜欢的题材,那自然是离不开悬疑类的。

    这点陈安隅是自己都会去看各类影视,甚至是阅读这个类型的。

    而且,陈安隅觉得国内其实也是比较缺好看的悬疑电影的。

    那么,既然是要拍,陈安隅以往说了是要拍东野圭吾的系列。

    其中那个《嫌疑人X的献身》就很不错。

    陈安隅一直以来觉得这个作品是属于:给我们泛滥的同情心喂颗叫“理性”的药。

    《嫌疑人X的献身》原着和日版电影陈安隅都是多年前看的,陈安隅觉得在这里既然是要讲以后的规划,那么这里不谈电影版本优劣比较,只思考作品内容本身的一些话题,以及他适合拍电影的理由。

    1两个天才之间的过招。

    《嫌疑犯X的献身》最吸引读者和观众的看点是数学天才和物理天才的对决,虽然这并非作者的主要意图。那么,结果,应当是汤川赢了吗?我相信很多人对于结果都不愿意从输赢的角度去理解,毕竟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里只是就谜题本身来探讨,石神“输”在哪里。

    说到汤川学,据说东野圭吾最早是以佐野史郎为原型塑造的这个人物,但自从福山雅治出演后,里的汤川学外表也渐渐发生了变化,越来越英俊,并且增加了原本没有的内海薰。

    福山雅治版的汤川学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给这个原本纯理工气质的物理学者增添了复合的人文魅力。在看日剧《神探伽利略》系列时,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汤川学虽然是顶着物理学家的名义在帮助警察破案,但物理学更多被他运用来作为证明犯罪手法的证据。实际上,在破案过程中,他的思维表现出对人性的了解和透彻,更像一个犯罪心理学家。但很多观众依旧被现象所迷惑,总觉得他是“怪人伽利略”,是个不懂感情不通人情的理工宅男。一个不懂感情不通人情的人,能够成为名侦探吗?

    《神探夏洛克》里也将现代福尔摩斯塑造成这种性格的理科男,和大家印象中的汤川学一样,高智商低情商,但原着中的福尔摩斯其实相当睿智,情商和智商一样在线。影视剧里赋予人物这样的性格会很具有个人魅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但事实上,一个大名鼎鼎的侦探,没理由不通人性。恰恰相反,他们才是深谙人心的专家。因此在《神探伽利略》剧集里,汤川学让我印象深刻的并不仅仅是满地写物理公式,而是他对人性明明看得那么清楚却满脸傲娇装傻,那或许是福山的个人气质。

    回到《嫌疑犯X的献身》里,石神一句话,便让汤川锁定了他,发现了他的作案动机,剩下的就是靠理性思维去推理和证明犯罪手法。这和他在日剧里的思维结构一致。

    在汤川心中只关注数学的达摩石神开始在乎外表了,仅仅这一个细微心理,便被擅长心理细节捕捉的“神探伽利略”锁定了犯罪动机。在这之前,汤川的理性推理中,假设靖子是凶手的情况下,她严密的逻辑让他判断出对方不好对付,而天才数学家石神恰好住在隔壁,构成了提供解决思维的能力。但是,汤川还没有找到石神愿意帮助靖子的动机,但这一句话,便让他确定了对方的动机是存在的。一旦动机被确定,剩下的便是进行理性推理。

    石神的数学逻辑或许比汤川更强,所以大学时期,他选择了理论数学,汤川选择了实验物理。但是,一旦回到需要更庞大的宏观计算的“现实生活”中,情感经验并不丰富的石神在极度敏感的汤川面前,并不太懂得掩藏自己的心理活动,这句话,他原本应该谨慎地不说出口。

    2看起来是几何问题,其实是函数问题

    《嫌疑犯X的献身》中,“看起来是几何问题,其实是函数问题”这句话是重要的题眼,石神的犯罪手法和汤川的解题思维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也是这本被奉为悬疑经典的核心元素。

    但是,真正狡猾的是其实是作家本人,他给所有读者玩了一次“看起来是几何问题,其实是函数问题”的把戏。

    离开数学领域,让我们进入文学领域来。一部文学作品对于作家本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文字和故事,而是他藏在里面的“思想内涵”。但是,并不是每个作家都会简单粗暴直接了断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内涵”,越是能藏得住的,越是容易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用专业术语来说,叫做艺术作品的“意象生成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难以逾越的古典文学经典,正是因为它具备“道者见道,仁者见仁”的丰富意象生成性。

    东野圭吾这部作品设计得最巧妙的地方,并非里的犯罪手法,而是他和读者之间玩的心理游戏。几乎所有读者都被他的文字引导到“爱情”上,像他本人说的“最纯粹的爱情,最好的诡计”。是不是“最纯粹的爱情”见仁见智,对于悬疑家和读者之间而言,真是“最好的诡计”。

    大部分读者与观众关注和讨论得最多的,是石神对靖子的“爱”,有人被其深深感动,有人批判这种为所谓的爱情滥杀无辜的自私,也有人看出了石神的爱情是单方面不照顾对方感受的独角戏。但是毫不意外地,我们作为读者或是观众,都被作家带到了“爱情”的思维世界里,判断出一道“几何题”,每个人按照自己的爱情观尝试解答这道“几何题”。

    我们所有读者和观众都变成了警察或是汤川,而东野圭吾,大概会像石神一样得意地看着我们解题。

    陈安隅觉得很多读者也都在思索:石神究竟为什么要为靖子杀人?他的心理动机是什么?他真的爱她吗?

    我们都知道,石神对靖子的情感,来自于他自杀时,对方恰好敲响了门,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我们的逻辑就是在这里,被作家带着走的,我们很容易接受了作家的暗示:靖子给了石神活下去的希望,给了他生命中的阳光,他对她产生一种神圣的爱很合乎逻辑。

    这样的思维逻辑确实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一份神圣的爱,是否要为对方去杀无辜的人。所以读者和观众都会陷在这个问题里纠结和争论,不管持什么观点,实际上我们都在解答一道“几何题”,我们坚定地相信这部作品的主题是“爱情”,不管它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

    还记得原着里,石神是怎么搞混乱警察的思维么?他给靖子母女故意设置了含糊不清的不在场证明,而不是非常明确和肯定的不在场证明,目的就是吸引警察的注意力,消耗他们的精力和时间,使得警察潜意识中百分百相信那具尸体就是富悭慎二本人的,压根儿就不会想到是其他人的可能性。我们阅读和观影的时候,大概会站在石神的视角嘲笑警察的智商吧。真不幸,作为读者和观众,我们的智商一样输给了作家,就像警察输给石神。

    《嫌疑犯X的献身》之所以是一部容易引起话题性的文学影视作品,关键点在于作家设置了非常令人纠结的道德问题。如果石神仅仅是帮靖子母女顶罪,那么没有人会提出异议,读者和观众都会一边倒地去理解他的行为。汤川学最后大概也不会去揭穿这件事,每个人都会被这份爱感动,一切都很合乎逻辑。可是太合乎逻辑的作品,从文学审美上来说恰恰就失去了“意象生成性”,答案变得十分单一,会丢掉很大部分的美学价值。东野圭吾的高智商体现在,他丢给我们一个极度模棱两可含含糊糊的道德问题,就如同石神设置的不太明确的不在场证明。我们的注意力都被这个道德问题带着走,围绕着这个问题来思考和争辩,就像警察反反复复去清查不在场证明是不是真的。

    我们会争辩,石神究竟对靖子是不是男女之爱;我们会争辩,石神的爱是伟大还是变态……我们甚至还会引发出新的论辩话题:石神把流浪汉视作无用的齿轮,这样的想法是否冷血无情。

    (多次强调无用齿轮的观点也很容易把我们的思路牵引着走,虽然它确实关乎到最终作家想要表达的主题。)

    石神制造模糊的不在场证明是让警察想不到第二种可能性,那么东野圭吾是想让读者忽略掉什么呢?答案是:石神自杀的心理因素。

    一切的答案藏在石神自杀的心理原因里,明白了这点,我们或许才能弄懂,他对靖子母女究竟是什么感情,才能弄懂,他真正的杀人动机。

    作家通过石神在监狱里的一段回忆,轻描淡写地提到了石神的心理活动。在监狱里的石神的认知中,数学是他的乐园,不一定要获得社会认可。但是也正是这段心理活动,使得我们了解到,自杀前的石神并没有达到这样的心理境界。如同他所回忆的,他自杀之前的学术境界,并不是单纯追求数学本质,而是渴求发表论文、被人重视,得到社会的肯定。这个欲望得不到满足,才使得他痛苦到要自杀。单纯地喜爱数学,是自杀未遂,感到自己被靖子母女“拯救”之后的石神认为自己达到的心理境界。

    可是为什么在大部分读者和观众的主观感受里,都会把石神判断为一个“单纯的数学家”呢?因为我们被汤川学暗示了很多次。汤川学自己,是一个在学术领域很单纯的物理学家,他对物理本身的爱好远远大过于被他人肯定。作家很狡猾地从头到尾都在借汤川之口介绍石神,汤川说什么,读者信什么。

    我们都忘记了,汤川只是一个角色,有他的视角局限性,并不是作家的上帝视角。那个“只爱数学”的天才数学家达摩石神,是汤川学心中的石神,并不一定,是作家心中的石神。汤川学确实完全把石神看做和他一样境界的“科学家”,完全投身于学术研究本身,除了数学什么都不感兴趣。可是,汤川了解的,只是石神的数学天赋,并不是他的心理世界。

    这也许才是作家悄悄藏起来的不希望我们思考到“函数题”:这部作品中两个天才的对决,并非是学术本身的,而是两人对学术的态度引发的不同人生结果。

    3花冈靖子命运的因果必然。

    《嫌疑犯X的献身》看点在悬疑,在两个天才的对决,女主本身似乎并没有很大的存在感。女主的定位看上去就是用来被读者和观众同情的弱者形象,甚至有人把中国版电影戏称为《辱母者必死》来接轨前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但实际上,花冈靖子这个人物身上,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原着中,靖子认识死者富悭慎二之前,在做陪酒小姐,他是她的客人。书中是这样描述的:“八年前,靖子和富悭慎二结婚。当时,她在赤坂陪酒,他是常去捧场的客人。销售进口车的富悭出手阔绰,不但送她昂贵礼物,还带她上高级餐厅。当他开口求婚时,靖子觉得自己简直就像《麻雀变凤凰》中的茱莉亚·罗伯茨。那时,靖子第一次婚姻刚失败,对于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女儿的生活,她感到疲惫之极。”

    从作者简洁的描述里,我们可以读出靖子这个人物哪些性格特质?第一点:虚荣。销售进口车这份工作看样子在当时的日本是不错的职业,上高级餐厅似乎让靖子很快乐。“麻雀变凤凰”是靖子自己的内心感受,也是大部分女性摆脱不了憧憬的灰姑娘情结。第二点:爱财。她选择富悭的主要原因是对方当表现出有钱且出手大方,昂贵礼物颇有吸引力。第三点:软弱。她选择富悭的另一个原因是离婚后独自带女儿感到压力和疲惫,急于找另一个男人依靠。

    这三点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都该是被批判的理由。可是,花冈靖子居然引起了那么多人的同情心,可见我们的感性思维并不怎么明智。一旦停止理性思考,跟着感觉走时,我们常常会双标。

    由这三点还能推导出靖子第四个性格弱点:愚昧。原着中并没有交代她第一段婚姻的具体情况,但她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后,居然没有吸取教训,慎重选择下一个伴侣,而是由前三点性格特质导致轻率地因一个男人的职业光鲜、出手阔绰、送昂贵礼物和上高级餐厅就再嫁,那她命运悲剧的因难道不是由此种下?

    陈安隅并不想做任何的道德批判,我们都只是平凡人,哪个人身上没有虚荣、爱财、软弱和愚昧的毛病?我这里所做的,仅仅是理性分析,目的是:找出靖子命运悲剧的因。当结果已经发生时,再多的同情,也改变不了当事人要承担的果。真正的慈悲,是去源头上分析因找到因,提醒他人,提醒自己,引以为鉴。

    靖子这个人物形象,很贴近生活地展示了不少女性对于婚姻的纯感性选择所带来的灾难。如果我们不能了解自己,认知到自身性格中的缺点,用理性去分析思考和克制,那,痛苦几乎是百分百到来。毕竟,有因必有果,不是吗?

    而基于以上的原因,也是陈安隅选择翻拍这部电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