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关于大明星老婆是多重人格这件事 » 第一百七十九章 好牌打烂

第一百七十九章 好牌打烂

    “那么鱼儿,跟我们讲讲其他人物吧。你提到的人物好像有点多。”

    陈安隅想想,倒还真是的。毕竟这里面的角色一个个都堪称经典。

    陈安隅随便提了几个,田根基听了之后便笑道:“就太子吧。”

    这倒是让陈安隅没想到的。

    毕竟这个角色在陈安隅看来其实是比较复杂的。

    刷过《琅琊榜》多次的朋友们一定记得,言阙跟梅长苏的谈话里,曾经提到,誉王跟梁帝是一样的。

    “誉王是所有皇子当中,最像陛下的,他和当年没有登基的陛下是一样的,别看他现在一副贤德的样子,可是他内心一样狠毒,一样的寒石心肠,是此是彼,难分你我。”

    当年的萧选,之所以能得到言阙跟林燮的全力相助,靠的,可不仅仅是一起长大的情分,还有他处事的智慧和能力。

    这样的能力,身为最像他的儿子誉王也是有的。

    正因为有这样的智慧和能力,所以他同样野心勃勃,蓄势待发,就想着拿下储君之位,只可惜,斗了许多年,他仍是太子的手下败将。

    可剧中那位太子,无才无德无能无主见,他是凭着什么,跟誉王几乎打成平手,甚至有稍微压制誉王一头的景象呢?

    第一点,越贵妃是最强助攻

    剧中的太子萧景宣就像现如今的妈宝男一样。

    他的日常处事,基本离不开他的母亲越贵妃,有越贵妃这样的一个人物在,萧景宣在这场皇权中的处境就不会太差,更何况,他手中还有三张王牌。

    这三张王牌,包括谢玉、卓鼎峰以及那位天子(他的父亲),下文会提。

    其实,在萧景宣的成长里,越贵妃的影子太深刻,也太强势了。

    祁王被赐死的时候,梁帝正直壮年,膝下皇子众多,各个都有自己的势力和野心,正因为他当年默许了祁王“一家独大”,以至于最后让他深感祁王和林燮的不受控。

    在祁王之后,如何平衡朝局,稳定局面,是他最想做的事。

    这时候,越贵妃的野心和手段,就体现出来了。

    大概,这是很多古装剧中,妾室的固有设定,越贵妃在梁帝面前,甚至在许多位高权重的人面前,都善于伏低做小、委曲求全。

    越贵妃是侧室,不是正宫,不需要端着,她要过得好,母族的力量虽然重要,但讨好那颗阴晴不定的君王之心才最关键。

    不论是剧中,还是原着中,越贵妃的人物设定,都是解语花的设定。

    正经大家闺秀出身的言皇后,自小就端庄自持,循规蹈矩,这样的女人,做正室不错,拿得出手,但在夫妻生活中,却少了些趣味和刺激。

    恰好,越贵妃填补了这一片空白,她在所有人面前,擅长做表面功夫,伏低做小,情绪管理到位。

    举个例子:

    太皇太后召见几个曾孙辈的孩子,那时候,别人要么是站着,要么是坐着,只有她是放下贵妃的架子,蹲在太皇太后跟前,笑容满面地给她锤腿。

    为了一个已经神志不清的老婆子伏低做小,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

    是孝道,是梁帝极为重视的孝义,是做给梁帝,乃至给所有人看的戏码。

    梁帝重孝,所以他对太皇太后非常重视,梁帝重孝,所以在设计霓凰郡主之后,越贵妃能用“孝顺”,将他从这个大过错中摘了出来。

    当然,光伏低做小是不够的,还得表现在她的其他处事上。

    在太子跟誉王的博弈中,有不少的名场面和权谋手段,都来自于越贵妃,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她设计霓凰郡主跟司马雷的事被揭发后,在梁帝面前的那一番诡辩。

    几次的对弈下来,她看似都落了下风,但却实实在在地一点一点地消磨掉梁帝沸然的怒火,她先是一步步将皇后“更相信郡主和靖王”上引导。

    言皇后:“你还真是狡言善辩,敢做不敢当么?难不成霓凰郡主拿她的女儿之身无缘无故地诬陷于你?”

    越贵妃:“臣妾真的是不明白,郡主为什么会编出这么一个故事来,就像臣妾不知道皇后娘娘无凭无据,怎么就会立即相信郡主,而不肯相信臣妾一样。”

    接着又将这么一件事,推到郡主跟靖王“自导自演”“更亲近誉王”上面。

    这就是赤果果地试图将她们钉死在“誉王党”的柱子上,即便没法钉死,能引起梁帝的疑虑,那梁帝的处置,就不会太大。

    怎么算,她都不会输。

    即便中间出了变数,司马雷确定被抓获,越贵妃立刻喊冤,以“太子孝顺,只是遵从母命”,便将所有事揽在了自己身上。

    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越贵妃所喊的“冤屈”,瞬间让这件事的本质变了,这时候,梁帝左右为难的,已经不是郡主被设计的问题,而是太子犯了这样的大错,废不废的问题了。

    很明显,他不想废太子,那就只能顺着越贵妃所说,让她一个人揽下所有罪责,把太子摘出来,但又不能处置的太重,毕竟,容易造成朝堂的失衡。

    越贵妃处事果断,狠辣,又善于伪装,伏低做小,即便深陷后宫,但她的确有扶持自己儿子上位的资本和能耐。

    第二点,谢玉是智囊团。

    在太子跟誉王的对峙中,两人的势力分布,其实还算均衡,但这是明面上的,实际上,太子的势力,要比誉王强很多。

    梅长苏在苏宅的火盆前,曾经拿出两位皇子之间的势力木牌:

    太子有一品军侯谢玉,六部中,有兵部、礼部、户部,江湖势力天泉山庄。

    誉王有二品军侯庆国公,六部中,有工部、刑部、吏部,情报机构红袖招。

    为何说太子的势力强的多?自然是因为谢玉。

    谢玉是一品军侯,也是驸马爷,长公主的丈夫,有世袭的爵位在身,有实打实的军功在身,更有多年筹谋的阴诡智计在身。

    在太子跟谢玉的相处中,看着很多事是太子在做决定,实际上却是谢玉在主导。

    举个例子:越贵妃复位。

    越贵妃复位这事,一开始别说太子想不到,就连梅长苏这个算计了所有的诡谲之士,他也没料到会这么快。

    只是,谢玉这么一提,对礼部尚书这么一通威胁,再搁梁帝面前这么一说,越贵妃复位,便板上钉钉了。

    在这个事情上,谢玉始终站在了“旁观者”的角度,冒着风险提及赤焰旧案,故意揭梁帝的伤疤,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原本,太子跟誉王之间相争,后宫的对立,就势同水火,越贵妃被降位,在后宫中,他们便失去了极大的助力。

    谢玉提出让越贵妃复位这事,即便过程中有些周折,也让誉王在论礼中占上风,但他挑起了梁帝对郡主的不满,让越贵妃回到本身的位置上。

    这就等于把当初霓凰郡主那件事轻飘飘地揭过去了,而且,还成功挑起了梁帝内心深处对霓凰郡主的忌惮。

    所以,在越贵妃复位之后,太子提出去给霓凰郡主道歉,梁帝才会十分恼怒。

    谢玉作为太子的智囊团,他做的事情很多,有不少都是很难破解的局,若非梅长苏的强势介入,誉王的结果,未必多好。

    刺杀内监这个案子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刺杀内监,用的是江湖高手卓鼎峰父子,根本没有留下任何证据,就连悬镜司都无可奈何,找不到证据。

    这样的刺杀再多几次,就会像梅长苏预料的一样,蒙挚在梁帝这里的信任会降低,会被取代,谢玉会替代蒙挚的作用,而誉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霓凰郡主这事也是,没有梅长苏的算计,太子是占上风的。

    在太子跟誉王相争的那些年里,谢玉佩挑起的类似的亏,誉王怕是吃了不少的,否则也不会跟太子斗的这么难。

    第三点,天泉山庄是利刃。

    天泉山庄的存在和归顺,算是太子十分有力的后盾了。

    这股力量,来自于江湖,不归属于朝廷管制,朝廷对江湖的了解,也寥寥无几,这是一个最容易藏起自身实力和隐秘力量的后盾。

    好好运用,太子的处境就不会差,这是誉王完全没有的优势。

    有红袖招在,誉王的势力,暂且可以依靠着红袖招遍布朝堂内的官员亲属,后宫内外的太监婢女,乃至后宫嫔妃。

    但只有江湖势力,是红袖招的手够不着的。

    天泉山庄这样的势力,落入了太子手里,能做的事太多了,比如,这部剧的开端里提到的那位庆国公,正是卓青遥带的原告扳倒的。

    比如,太子那些年干的许多黑暗里的勾当,谢玉不便暴露自己的立场,不便出手,那么,天泉山庄便成了太子和谢玉手里的那把刀。

    正是因为天泉山庄的存在,正是因为天泉山庄成了那把刀,以至于秦般弱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察觉到谢玉跟太子之间的关联。

    按照剧情设定,我们能知道的,天泉山庄为太子和谢玉所做的事,就包括了当年暗杀李重心,对誉王下杀手,暗杀梅长苏,暗杀朝廷大员沈追,上琅琊山求麒麟才子的答案,暗杀内监,护送滨州侵地案原告……

    而我们不知道的太子上位前后那些年里,还有无数的条陈罪状,无一不是天泉山庄下的手。

    这样一味盲从,听谢玉的驱遣,四处残骸性命,卓鼎峰父子这样的人,实在有违江湖道义,也不符合江湖人的作风习惯。

    当然,卓家一心入朝,这也是他们得付出的代价。

    有了卓家的效力,谢玉的效忠,太子一党这才很少被抓到什么小辫子,也才让他的太子之位,坐的更稳当。

    第四点,梁帝是最强的后盾。

    这一点,更好理解。

    帝王之心偏向谁,谁便有最大的优势,靖王萧景琰的遭遇,跟太子萧景宣就是最直接的对比。

    在梁帝的皇子中,长子死了,嫡子也死了,老三残疾,老五是滑族血脉,老七是长子带出来的儿子,让梁帝忌惮且不说,就连性格也不怎么讨喜,当年,老九估计还没出生,又或者还是个婴幼儿。

    也就是说,梁帝的成年皇子里,只有萧景宣跟老六,是储君的可选之人。

    可是,选谁呢?

    梁帝心里自然有一杆秤。

    他宠爱越贵妃,自然也偏爱越贵妃生下的儿子。

    剧中对于越贵妃的母族没有半点提示,原着中对于越贵妃的母族,也略过不提,大概率是因为,她的母族并非是显赫家族。

    那么,萧景宣上位,便可以避免外戚干政的风险。

    至于六皇子,梅长苏说他胸无大志,没得选,在梁帝这里,何尝不是同样的想法?

    既然没得选,那就只能让萧景宣上。

    至于誉王,则成了太子的铺路石。

    梁帝无可奈何,只能选萧景宣是真的,梁帝对萧景宣的偏爱也是真的。

    否则不会在他犯下大错的时候,极力维护,不会时时提醒他要善修德政,学习为君之道,更不会在钦天监测出星象问题,废掉太子的时候,心生不忍。

    对比于誉王,太子的结局,好太多了。

    其实,说到底,太子在这部剧中,是真正属于把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的典型范例,当然,这也是在梅长苏强势介入的前提下导致的。

    可有时候想想,如果没有梅长苏的介入,誉王凭借着红袖招的助力,能把太子拉下马吗?太子的结果又会如何?

    我们都看到了,璇玑公主当年很厉害,能够借助夏江的力量和红袖招的情报,将祁王,林燮拉下马,覆灭整个赤焰军,但其实,这也跟她在暗处谋划有关。

    没了她,秦般弱的见识和格局,终究太有限,长期以往,她不会是誉王的助力,只会是誉王的催命符。

    有谢玉的存在,有天泉山庄的效力,有帝王的偏爱,有得宠的母妃扶持,太子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誉王想要真正打败太子的胜算,并不大。

    那么梅长苏一开始为何不是帮太子呢?

    梅长苏来京城之前,已经部署了很多年,且他本人也熟悉了解这些他要对付的人。

    他清楚梁王,梁王的策略是,用誉王来牵制太子,防止太子坐大。那么梅长苏如果帮助太子,那么必然要搞誉王,这样子就违背了梁王的初衷,是不可行的。

    而且誉王弱于太子,有觊觎皇位,这就导致誉王是进攻强势,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誉王来打击太子,同时又使得誉王的失败变得理所当然,否则换作帮太子,动不动折损这折损那,要你梅长苏干啥?帮誉王,就算折损,也可以弄得好像是太子太能打。

    但是最根本的的是,誉王强势,梁王是可以容忍的,等到誉王强势过头,只要保证太子下去了,靖王入位即可,否则,誉王下去,太子身边的党羽也很强力,太子不像誉王那样子会给靖王机会。

    只有帮助弱势一方的誉王,才能有能力名正言顺的帮助更加弱势不入围的靖王,换作帮助太子,怎么可能需要依赖靖王呢?

    太子身边有一个谢玉,他是梅长苏主要需要对付的目标之一,那么如果梅长苏帮助太子,他就没有太多的理由搬出谢玉府。且谢玉也不是一个善茬,一不小心就容易被识破。

    所以综上所述,陈安隅觉得太子其实算是一手好牌打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