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寻踪 » 第十三章 深夜遇袭

第十三章 深夜遇袭

    公元948年,这个时代天下大乱,战火连绵,民不聊生。汉帝刘知远正月初大赦天下,改元乾佑,但在随后不久,朝廷便宣告皇帝驾崩,政权更迭,汉隐帝周王即皇帝位。这让原本腐败动荡的朝廷成了权势争夺的核心地带,使社会变得更加动荡,各地百姓人心惶惶。

    青州城,位于繁华的中原地带,这里商贾云集,人们熙熙攘攘。阳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洒向大地,为这座繁忙的城市带来了别样的生机。

    在城墙之下的一处酒楼,吴越、赵普和冷飞燕三人正在低声交谈。他们的目光时不时地瞟向窗外,那里正是青州防御使派人押解犯人出城的地方。这个犯人被指控为纵火风月楼的罪魁祸首,而吴越等人知道,这里面恐怕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吴兄弟,我们还是跟上去吧。”赵普皱着眉头说道。

    吴越静静地看着窗外,深吸了一口气,点了点头:“好,我们去东京开封府。”

    冷飞燕拂了拂衣袖,眼中闪过一抹坚定的光芒:“我也去,我们一起去查清真相。”

    三人收拾好行装,骑上马儿,朝着东京开封府的方向远去。他们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小心翼翼地跟在防御使派出的队伍后面。此时的青州城依然熙熙攘攘,似乎并未受到这场风波的影响。

    在经过数日的颠簸跋涉后,押解犯人的队伍来到了开封府境内,众人都备感疲惫,终于在夜幕降临时抵达了一处驿站。这里原本是古时皇家专用的驿站,但在战乱年代,已经变成了士兵和百姓中途的休息场所。

    士兵的马匹也已经疲惫不堪,附近的马夫正忙着为马匹解除鞍具,喂食水草。士兵们则领着犯人来到驿站的休息大厅,在那里他们将得到一夜的安宁。他们有的忙着点火取暖,有的则在角落里检查武器,确保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意外。

    驿站的主人是一个慈祥的中年妇女,她为这些士兵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虽然食物并不丰富,但对于在战火中挣扎的士兵们来说,这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他们围坐在火堆旁,大口吃着热腾腾的饭菜,谈论着家乡和战场上的故事。

    夜幕降临,乌云密布。一座孤独的驿站屹立在风雨欲来的荒野中,周围阴森森的树木摇曳着,显得更加诡异。

    领头的士兵叫董遵诲[董遵诲(926—981),涿州范阳人。北宋名将,武艺绝人,能挽强命中],负责这次押解任务。他解下随身的配刀,找了一张桌子坐了下来,董遵诲双眼紧盯着犯人,一边吃着晚餐,一边心里盘算着如何确保押送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名犯人是朝廷直接下的命令,务必要顺利押解至东京开封府,他不能有任何闪失。

    晚餐过后,士兵们陆续收拾床铺,准备休息。犯人被锁进了驿站的一间独立小屋,董遵诲安排了几名士兵轮流值夜,严密看守犯人。他自己也在大厅里找了个角落,依靠着墙壁闭目养神。他紧绷的神经逐渐放松,但心中的警觉始终未消。

    士兵甲:“董大人,您辛苦了。我会尽职尽责地看守犯人,您尽管放心休息吧。”

    董遵诲:“放心吧,我相信你们。我只是担心有变故,大家都要时刻保持警惕。”

    夜深人静,驿站里只剩下微弱的火光映照着熟睡的士兵们。突然,一阵紧张的马蹄声传来,董遵诲瞬间惊醒。他立刻拿起配刀,唤醒了其他士兵,严阵以待。

    一队骑兵出现在驿站外,原来是开封府的官兵。领头的官兵下马走进驿站,他自称是开封尹大人派来协助押解犯人的。董遵诲心中疑云密布,但仍然表现出谢意,同意他们加入。

    董遵诲:“既然是开封尹大人派来的,那我们就放心多了。请大家一起共同努力,确保这次任务的顺利完成。”

    官兵们表示已经了解了犯人的情况,可以帮助看守。董遵诲虽然心中不安,但不愿轻易得罪开封尹,只好答应。他安排几名士兵和官兵一起值夜,自己则继续守在大厅里。

    夜色愈发浓重,驿站内的火光映照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官兵们神色紧张,偷偷打量着四周。他们不时交换眼神,似乎在商议着什么。

    官兵乙小声地说道:“看样子,这些士兵警惕性相当高,我们需要小心行事。等机会成熟时,我们再行动。”

    官兵甲小声回应:“嗯,我们必须确保一击必杀,不能让他们有任何反击的机会。这次行动必须成功,否则开封尹大人会追究我们的责任的。”

    就在官兵们暗中商议的时候,董遵诲已经察觉到了不对劲。他心中越发警觉,决定提前采取行动,以免被动挨打。他偷偷逼近官兵们,突然从暗处破晓出手,一阵疾风般的剑气扫过,将那些官兵打得措手不及。

    董遵诲大喝一声:“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要谋害我们?”

    官兵们没有回答,反而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击。驿站内的士兵们也被惊醒,纷纷拔刀相助。一场激战就此展开,双方在黑暗中厮杀,剑拔弩张。

    经过一番激战,董遵诲身受重伤,但他仍然坚持保护犯人。在生死攸关的一刻,他带着犯人逃出了驿站。一路上,他们被那群自称是开封府官兵的人追杀,无论如何也甩不掉。

    为了寻找躲避追兵的机会,董遵诲带着早已吓得面色惨白的犯人跳进了树林旁的小河。在水中顺流而下,终于在一个拐角处与那群追兵失去了联系。两人在河边喘息了片刻,董遵诲用尽最后的力气将犯人拉上岸,然后瘫倒在地,昏了过去。

    此时的犯人早已吓得不知所措,他抬头四处张望,确认已无追兵后,顾不上重伤的董遵诲,急忙往树林深处跑去,企图逃离这个危险的地方。

    然而,犯人并不了解这片森林,很快就迷失了方向。就在犯人感到绝望的时候,吴越从树林的暗处大喝一声,让犯人停下脚步。犯人吓了一跳,转身看去,只见吴越神情严肃地出现在他面前。

    吴越责怪犯人道:“你怎么能丢下身受重伤的朝廷命官,他为了救你拼了命,你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离开吗?”犯人愧疚地低下头,无言以对。

    “你认为你现在还逃得了吗?四处都是追你的追兵,现在只有朝廷才能救得了你。现在,我们必须尽快将他救回来。你得带我去他昏倒的地方,否则他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说完,吴越示意犯人带路。

    犯人“普通”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地说:“我错了,我真的错了,大人,请一定要救我。”

    吴越点了点头,示意犯人带路。在犯人的带领下,他们很快找到了昏迷的董遵诲。

    原来,在押解队伍进入驿站后,吴越、越普和冷飞燕三人也在驿站不远处的破庙安顿了下来。连日来的长途跋涉,冷飞燕已经疲惫不堪,早早就睡去了,而吴越和赵普却毫无睡意,时刻关注着驿站的一举一动。

    当他们看到董遵诲身受重伤,带着犯人逃离驿站时,感觉事态严重,吴越让赵普留下来照顾冷飞燕,自己立刻起身跟随。他暗中跟随董遵诲与犯人,一直到看到犯人独自逃进树林。在犯人迷失方向的时候,吴越才从暗处走了出来。

    二人赶回河边,发现董遵诲仍然昏迷不醒。吴越掏出一颗他穿越前特意准备的速效救心丸,喂给董遵诲服下,然后背起董遵诲前往落脚点,与赵普和冷飞燕汇合。

    在吴越和赵普的帮助下,董遵诲、冷飞燕以及犯人找到了一处隐蔽的山洞,暂时躲避了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