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寻踪 » 第十八章 初遇赵匡胤

第十八章 初遇赵匡胤

    五代十国时期,战乱不断,民不聊生。随州刺使董宗本,一位英勇善战的名将,为了报答吴越等人救了自己的儿子董遵诲,在自己的府邸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他邀请了众多名将、文人和商贾,希望能与宾客们一起探讨如何解决战乱的方法。

    华灯初上,宴会厅内鲜花簇拥,琴瑟和鸣,美酒佳肴琳琅满目。董宗本坐在主席位,董遵诲与吴越、冷飞燕等人分列左右。座下的宾客们热情洋溢,高谈阔论。

    董宗本,面带微笑,目光扫过每一个宾客,示意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他知道,这场宴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更是为了听取各位宾客的意见。他相信,众人智慧,必定能够找到解决战乱之道。

    宴会进行到了最高潮的时候,董宗本突然站起来,高声说道:“今天,我董某非常开心,因为小儿遵诲多亏了他的几位朋友相救,重获新生。”他转向吴越和冷飞燕,微笑着说道:“董某敬吴兄弟、冷姑娘一杯,感谢你们救了小儿。”说罢,董宗本端起酒杯,与吴越和冷飞燕对饮。两人也微笑着举杯回应,表示谦虚和感激。

    接着,董宗本环顾四周,声音更显庄重:“在座的各位都是英勇善战的名将、博学多才的文人和精明能干的商贾。”

    他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左右的宾客,继续说道:“如今,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在此,董某希望能借此机会,与诸位共商国是,共谋天下安宁。敬请各位畅谈,或许我们可以找到一条解决战乱的良策。”

    随着董宗本的话音落下,宴会厅内的气氛变得严肃起来。众人纷纷表示赞同,他们都希望能找到一种方法来解决战乱、让百姓安居乐业。接下来,宴会厅内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

    一位名将首先发言:“我认为,要解决战乱,首先要消除诸侯割据的局面。只有统一战线,形成强大的中央政权,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一位文人接着发表意见:“诚然,消除割据是重要,然而治国之道,兵不厌诈。我们需要通过智慧和谋略,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寻求和平共处之道。”

    一位商贾也提出建议:“我认为,经济是国家安定的基石。我们应该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来减少战乱的根源。这样,人民富足,国家强大,战乱自然会减少。”

    各方观点不断涌现,董宗本认真倾听,不时点头表示赞同。经过一番热议,大家初步达成共识:要解决战乱,必须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着手,共同努力,才能恢复天下太平。

    董宗本对这一共识表示满意,他站起来说道:“各位的意见都非常中肯,我深受启发。董某感激不尽。希望我们都能为民生安宁、国泰民安尽一份力。”说罢,他举杯邀请在座的宾客共饮,庆祝这场富有成果的讨论。

    此时,吴越低声一笑。“吴大哥,有什么好笑的事跟飞燕分享一下嘛。”冷飞燕好奇地问道。

    吴越微笑着说:“刚刚的讨论虽然是个好的开始,但要真正实现天下太平仍然任重道远。据我所知,现在的国家很快就会灭亡,然后会建立后周,后周几年后又会灭亡,最后由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

    “吴大哥怎知我们国家会马上灭亡,又怎知后面还未发生的这些事?”冷飞燕不解的问道。

    吴越知道自己又说漏了嘴,连忙解释道:“喝多了,喝多了,哈哈,我胡言乱语的。”说罢,他端起酒杯,喝了一大口,试图掩饰自己的失误。

    冷飞燕疑惑地看着吴越,却也没有继续追问。她知道,吴越身上有许多秘密,但他也是一个值得信任的朋友。她相信,总有一天,吴越会告诉她真相。

    此时,董宗本也略微听到了吴越刚才的那一番话,转过头问道:“吴兄弟刚才一番话,董某方才未听得明白,可否说明白些?”

    吴越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心里暗暗紧张。他强作镇定,笑着回答:“董大人,我刚才只是喝多了,说了些无稽之谈,不值一提。请董大人别放在心上。”

    董宗本盯着吴越,眼神中闪过一丝疑惑。但他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既然如此,不必太认真,那吴兄弟对当前的乱世有何见解?”

    “董大人抬举,我哪懂国家大事,只不过是闲话家常罢了。”吴越回答道,“不过,乱世之中,百姓疾苦,国家兴衰皆在于英明的执政者和忠诚的臣子。若能在纷扰局势中保持清醒,处事公正,善待百姓,或许能为国家带来一丝希望。”

    冷飞燕在一旁接道:“吴大哥说得对。国家若要安定,必须先安民。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方能兴旺。”

    董宗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转过头对所有在场的宾客高声说道:“诸位,这位吴兄弟,刚才跟董某的一番话有深刻的道理,董某非常认同。请吴兄弟给在坐的各位朋友再说几句话。”

    吴越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站起身来,面对众人说道:“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对于国家大事没有太多的了解和见解。”

    “吴兄弟,今天大家畅所欲言,请不要谦虚。”董宗本鼓励道。

    吴越沉吟片刻,站起身,环顾四周,目光所及之处,座无虚席的厅堂熠熠生辉。座中的英勇名将、博学文人和精明商贾,均聚精会神地等待着他的发言。

    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道:“董大人、诸位,刚才诸位的讨论已经涵盖了多方面的观点。在我看来,当前乱世的局势复杂,确实需要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来着手。首先,我们需要加强中央政权,消除诸侯割据,达到内部统一。其次,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让人民安居乐业,减少战乱的根源。此外,我们还应注重德治、文治,加强国家文化教育,培养人才,为国家建设注入智慧和力量。”

    在场的宾客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然后,吴越借着酒劲,开始详细分析五代十国后汉时期的内忧外患。他指出,内忧主要包括:政权更迭频繁,导致国家政治动荡;官僚腐败、贪污盛行,使国家财政日益恶化;民间疾苦,社会秩序混乱。而外患方面,北方的辽国时刻威胁南方国家的安全;一些国内的叛乱势力也趁机作乱。

    吴越的演讲中,历史细节丰富,事例翔实,引人入胜。在场的宾客们被他深刻的见解所折服,纷纷点头称赞。作为一个穿越到这个年代的现代人,吴越在穿越前,曾特意做过一些准备,他仔细查阅了五代十国和北宋期间的历史情况,吴越对这段历史有着深入的理解。他透过历史的迷雾,向在场的众人讲述着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随后,吴越提出了解决战乱的方法:第一,稳定政权,重整国家秩序。他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拥有稳定的政权和健康的政治环境,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吴越提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坚决杜绝任何可能导致政治动荡的行为,务求国家政权的稳定。

    第二,整顿官僚机构,严惩贪腐。吴越表示,官僚腐败已成为当前乃至整个社会的毒瘤,必须予以严厉治理。他主张设立廉政机构,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管理,严惩一切贪污腐败行为,以净化政治生态,保障国家财政的安全。

    第三,关注民生,改善民众的生活。吴越深知民间疾苦,他呼吁政府要关注民生,拓宽财政收入,改革税收制度,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广大百姓的支持,因此,改善民众的生活,是维护国家稳定、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

    演讲接近尾声时,吴越通过自己对五代十国历史的深入研究,向全场宾客预测,将来一定会有一个贤君统一全国,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这个预言充满了信心与期许,使人们看到了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

    演讲结束后,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董宗本也为吴越的演讲赞叹不已。英勇名将、博学文人和精明商贾们纷纷表示钦佩,对吴越的见解深感敬意。吴越的演讲成为宴会上的焦点,人们争相讨论,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个理想之国的诞生。

    吴越满脸得意地回到坐位上,此时,一个少年举着酒杯走到吴越面前。

    少年稚嫩的面庞上闪烁着莞尔的笑意,他自信地对吴越说道:“先生,您的演讲真是精彩绝伦,让我等听得如痴如醉。我敢问,您所说的贤君,究竟身在何处?我们何时才能迎来这位统一全国的英明领导者?”

    吴越看着眼前这位热情洋溢的少年,微笑着回答:“谢谢你的赞美,年轻人。关于贤君,我虽然不能确切地指出他现在身在何处,但我坚信,他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历史是一个循环,现在的动荡时期,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少年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他举起酒杯说:“先生,在下赵匡胤,今日有幸听闻您的高论,深感荣幸。”说完,一饮而尽。

    吴越心头一惊,猛得跳了起来,说道:“你就是赵匡胤?”

    少年微笑着点了点头,一脸疑惑的问道:“不错,我便是赵匡胤,先生莫非认得我?”

    “不,不,不,我只是有点喝多了,以为是我的一个兄弟,他也叫赵匡胤。”吴越连忙解释到。

    “先生的这位兄弟现在身在何处,与我同姓同名之人,实属罕见,若有机会,愿意结识一番。”赵匡胤好奇地问道。

    吴越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回答道:“那位兄弟已经不在世了,他曾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那年战乱连连,他为了保卫国家和百姓,英勇献身。”

    赵匡胤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敬意,说道:“先生的兄弟如此英勇,定是一位令人敬佩的英雄。我赵匡胤有幸与他同名,实属荣幸。”

    吴越看着赵匡胤,感叹道:“你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气魄,我相信你将来必定会成就一番伟业。不过,江湖险恶,你要多加小心。”

    赵匡胤微笑着回应:“多谢先生的关心和教诲,我会谨记于心,在江湖之中稳步前行。”

    “你为何会在这里?你不是应该在复州吗?”吴越好奇得问道。

    赵匡胤惊讶地问道:“先生怎知我去过复州?”

    吴越灵机一动,微微一笑,解释道:“在下曾在复州闯荡过一段时间,与当地的风云人物有过交往。很多英雄豪杰都前往复州投奔复州防御使王彦超大人。所以我只是猜测而已。”

    赵匡胤轻轻一笑说道:“我原本想在王彦超大人挥下干出一番作为,但王大人似乎并不想收留我,所以我便来了随州,特意来拜访董伯伯,董伯伯是我父亲的朋友。我原本打算明日便起程回洛阳。没想到今日能听到您如此精彩的演讲,令我受益匪浅。您对未来的预言让我心潮澎湃,不知先生是否可以收我为徒,让我跟随您学习治国之道。”

    吴越深感惊讶又震惊,心想:我要成为赵匡胤的老师?这太不可思意了。

    吴越又想到,在北宋历史上没有吴越的相关记载,这让吴越觉得一丝担忧。他不禁陷入了沉思,这段历史是否会因为他的介入而发生改变?

    想到这里,吴越猛得回过神,他突然想到了赵普,北宋的宰相,因他而死,历史已然悄悄发生了改变。吴越惊恐万分,他不知道赵匡胤是否还会皇袍加身,蒙古铁骑是否还会横扫欧亚大陆,朱元璋是否还会建立明朝。这一切的改变,都可能导致今后的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吴越深感责任重大,他决心尽全力修正这段历史,让事态回归正轨。

    吴越脑子不断的思索着,他看着眼前稚嫩的赵匡胤,心中突生一计,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说:“赵匡胤,我不会收你为徒。如果你不嫌弃,称我一声大哥。日后我们以兄弟相称,我们一起努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我们的贡献。”

    赵匡胤听后,面露感激之色,他恭敬地向吴越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吴大哥,我愿意与您结为兄弟,共同为国家,为民族奋斗。”

    吴越感慨万分,他知道他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了自己的使命。他拍了拍赵匡胤的肩膀,表示肯定和鼓励:“兄弟之间,不必客气。”

    他转过头对冷飞燕眨了眨眼,说道:“飞燕,以后我就改名叫赵则平。”

    冷飞燕不解地看着吴越,她能感觉到吴越内心的坚定和责任。虽然她不明白吴越为什么突然改名,但她知道吴越一定有他的理由。冷飞燕点了点头,表示她会尊重吴越的决定。

    赵则平和赵匡胤一起,将开启一段传奇般的历史。他们共同肩负起历史的重任,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强大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