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115章 张郃高览

第115章 张郃高览

    早前,王旭刚接到朝廷任命的那个晚上,他就辗转难眠,担忧自己年龄小,资历少,难以服众。

    河北这支朝廷主力,接连变更过数次主将,号令不一,极难驾驭,稍有不慎,恐怕会被各部将领架空,成为没有实权的摆设。

    他思来想去,最终就决定以诚心来驭军,以共同的目标和破敌的决心来凝聚这支军队。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很正确,至少是初步获得各部将士认可。

    待讲明军纪,他迅速面露微笑,彷如与众将已经相交多年那般,做出随意而又亲近的姿态。

    “诸位将军,大家都很清楚目前情况,首要问题是安置那一万多精壮的黄巾降卒,你们无论有什么想法,大可说来听听,不管对错,一律不追究责任。”

    话音刚落,议事厅左侧这边就有一将抢先拱手道:“将军,末将认为,目前我军中各部都有折损,编制不齐,这批黄巾精壮最好是分散到各部,既能避免黄巾聚众生变,也能充实各部战力。”

    “嗯!”王旭轻轻点头:“确实是个不错的建议,可诸位有没有想过,如果把黄巾降卒全部拆散整编,会让他们没有归属感,心中必然猜忌,反而对军心不利?”

    说着,王旭若有若无地瞥一眼高顺和徐晃。

    两人心领神会,彼此对望一眼,高顺拱手回道:“将军,末将以为,可以将其大部编入各部充实战力,再分出一到两支单独的黄巾人马,既可以防止大量黄巾降卒聚集,同时也能安抚他们的心,让他们不至于猜忌不安。”

    王旭没急着回应,故作沉思,许久才点头道:“嗯……很不错的想法。”

    说着,他看向身侧的宗员和下首的郭典。

    “不知宗将军和郭太守觉得如何?”

    郭典意味深长地看他一眼,笑着点头:“属下以为甚好。”

    早就与王旭商议过的宗员更没有意见,附和道:“在下也认为合理。”

    “嗯!”点了点头,王旭没有急着提出让谁来领军,故作迟疑地问:“那两位觉得,目前由谁来统领分出来的黄巾部队更好?”

    他这么绕来绕去,全是为了消除众将的疑虑,如果直接开口任命,众将不了解情况,或多或少会认为他任人唯亲,心中不满。

    宗员和郭典身居官场多年,显然看出他的心思,本身也知晓任命谁合适,有心配合他。

    宗员略微思量便开口道:“我觉得张靖就不错,他原本是黄巾将领,可以驾驭黄巾士卒,忠心也得到考验,最为适合,此外他在上次战役中策反和收降很多黄巾部众,功劳不小,还曾公开揭露黄巾张烈的恶劣行径,应该予以提拔,展现朝廷恩德,安抚黄巾士卒的心。”

    话音落下,跪坐在下首的郭典笑着附和:“宗将军此言甚是,属下也觉得如此安排最好,不过最终如何,还是由王将军定夺。”

    眼见郭典不但配合,还主动抬高自己威信,王旭不由感激地望他一眼。

    如今王旭名义上比宗员和郭典的品级略高,但他这个没有直属军队的讨贼中郎将,实际地位反而低一些,宗员是镇守边疆的护乌桓中郎将,郭典是统管一郡军政的太守,全是实权人物,威望又高,只因为现在是战时,王旭奉命统军,这才能暂时位列其上。

    眼下宗员和郭典全力支持,王旭可是松了好大一口气,至少高层已经团结起来,不用绞尽脑汁去想办法应付。

    “好,既然宗将军和郭太守都有此意,那就升任张靖为军司马,统领黄巾降卒三千,此外再由我本人亲自统帅三千,其余则分派各部,务必在三日内完成整编。”

    众将不敢怠慢,齐齐拱手应命。

    “诺!”

    王旭略微整理思绪,接道:“由于诸位将军前日大败张梁,目前我们军势已经占优,今后的战略以稳为主,逐步推进,如果诸位在此基础上有好的计谋,现在就可以提出来商讨。”

    议事厅沉寂下来,无人抢先发言,气氛很是沉闷。

    许久,宗员咳嗽一声,率先开口缓解尴尬。

    “王将军,目前张梁残部已经退守巨鹿郡中部的南和、平乡两地,我们是在巨鹿郡西南的广年县,东边的张角则在清河国西部与皇甫将军鏖战,黄巾大本营则在巨鹿郡最东边的广宗城。

    依在下看来,我们可以分出一员上将北进,拿下鸡泽,遏制南和、平乡的张梁部,然后主力东进,攻占广平、曲周两县,威胁广宗,配合东边的皇甫将军左右夹击黄巾,必让张角首尾不能相顾。”

    王旭埋头看向桌案上的冀州中部地图,点了点头:“宗将军说得不错,只要拿下鸡泽,张梁就不敢南下,但张梁肯定不会让我们轻易攻取鸡泽,而且拿下此地后,驻守的将军人选也至关重要,若是我军东进时,鸡泽失守,张梁南下切断我军后路,后果不堪设想。”

    老太守郭典急声道:“王将军,在下虽然不才,但如果我军能拿下鸡泽,属下敢立军令状,亲自前往镇守,绝不让张梁越雷池一步。”

    宗员点头应声:“郭太守老成持重,对巨鹿郡的天时地利了如指掌,又与黄巾游斗数月,深明敌我虚实,确实最为适合。”

    王旭沉默地看着地图,没敢把宝押在一个人身上,思虑许久才缓缓说道:“郭太守的能力,我自是相信,但此地太过重要,太守年事已高,还是需要另遣一员勇将协助。若是黄巾绕过鸡泽,做出奔袭我们这后方广年县的态势,威逼郭太守出城应战,我们也需要一名智勇双全的将领来策应。”

    王旭本以为这个人选很难找,哪知郭典却大笑起来。

    “王将军莫要忧虑,如果在下有此疏忽,岂能说出立下军令状的话?实不相瞒,我帐下有二将,足以供我差遣破敌。虽然他们在谋略上还缺乏足够经验,但却是不可多得的良将,我能与黄巾缠战数月,多亏两人辅助。”

    “噢?不知是哪二位将军?”

    王旭暗暗惊异。

    难道这郭典帐下还有奇人?

    “此二人就在我身后,王将军可细细观之。”

    王旭迅速看过去,这才发现侍立在郭典身后的两员小将确实气度不凡。左边那人反手握着腰间剑柄,英挺俊朗,双目有神,面对他的目光,从容地点头行礼,不卑不亢。右边那人面相粗犷,颇有男儿本色,眼光锐利。

    比起旁边那些小将,两人犹如鹤立鸡群,极为出众。

    王旭好奇问道:“不知两位将军如何称呼?”

    郭典自豪地笑了笑:“左边乃是张郃,字俊乂,右边则是高览,字云台,皆是河间鄚人,黄巾贼刚发起叛乱的时候,两人应募从军,立下赫赫战功,目前为我帐下军司马,有此二人,我定保鸡泽不失!”

    王旭面色不变,心里却已经跳得“嘭嘭”直响。

    张郃、高览!

    河北四庭柱,一次出现两个,如何能不震惊。

    特别是张郃,正史上可是曹操麾下五子良将之一,英勇善战,战功彪炳,连诸葛亮都极为忌惮。

    可谓一生戎马,名垂千古。

    想到这些,三国志上的记载也缓缓在他脑中闪现。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后属韩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