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江山美人 » 第114章 以诚驭军

第114章 以诚驭军

    周智深吸口气,缓缓说道:“当时大军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人人奋勇,每个人都陷入疯狂,除了杀还是杀,你是没有看到那场景,很是振奋人心,可也太过惨烈。”

    说到这里,周智这个疯癫的乐天派也沉默片刻,摇了摇头才又接道:“此时,我们右路那一万人马早已按照预定计划回头杀来,趁着两军主力陷入鏖战的时候,先偷袭黄巾大营,然后从后方夹击黄巾主力,张梁那六万多人没抵抗多久就彻底崩溃,我军趁势掩杀,顺道夺取梁期城。

    后来,邯郸的黄巾兵马赶来营救,但黄巾主力已经完全溃乱,大势已去,根本无法与我们抗衡,黄巾军的行动也全在预料之中,早就埋伏在邯郸西部的左路五千士卒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们趁着邯郸空虚,利用早前就地赶制的简易攻城器械,火速攻打邯郸。

    那时的邯郸城只剩三千老弱残兵,猝不及防下遭到攻击,几乎没什么抵抗力,仅仅半个时辰就被拿下,张梁自此全线溃败,抱头鼠窜,我军则兵分四路,趁势击散和收降各地黄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复魏郡以北、赵国以南、巨鹿郡西南这片地区的大小十余城,直到抵达这广年县才休整。”

    听完整个过程,王旭惊叹连连,忍不住看了徐淑好几眼,难以想象她竟然还有这般本事。

    精巧细致的布局,坚决狠辣的行动,地利和人心的利用,虚实的变化,都可说是深得兵法精要。

    感受到王旭投来的怪异目光,徐淑有些羞涩地笑说:“我没那么大本事,整个计谋不是我一个人想出来,我只是提出大概构想,具体细节是二哥、高顺、徐晃和张靖他们四个商讨出来。”

    王旭笑着点头,转而看向周智:“那你呢?你这次可有斩获?”

    周智眼睛滴溜溜的转动,暗暗揣测他问这话的意图。

    “当然有,此次破釜沉舟的那把火就是我点的,是我砸的锅,也是我烧的船和粮食。”

    “没了?”王旭满脸愕然地侧身看向他:“你就只干这事儿?”

    周智顿时瞪大眼睛:“哇,老大,你以为这事儿好做?要神不知鬼不觉地烧掉这些东西,我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排山倒海之功,女娲补天之能,好不容易才成功。”

    “……”

    旁边的徐淑笑出声来,接过话道:“他是第一个冲进梁期城的人,这个应该算功劳,而且他和张靖曾联手斩过一将。”

    这时,议事厅外传来密集的脚步声,一群身披战甲的将领彼此说笑着鱼贯而入。

    王飞也跟在人群中,看到跪坐在帅位的王旭,神色非常激动,可目前不好多说什么,他只能遥遥点头示意,悄悄坐到高顺左边那个位置。

    走进议事厅的将领越来越多,好些落座的将领身后还站着一两员部将,里里外外加起来,人数真是不少,巨鹿太守郭典也来了,看上去很文弱,年龄最少有六十多岁,脸上皱纹不少,胡须也有些发白,完全看不出他是巨鹿郡,甚至是整个冀州中部,唯一一位拼死与黄巾贼周旋的朝廷官员。

    许久后,人似乎到齐,宗员挥手示意众将安静。

    “诸位,王将军今日平安归来,实是天大的好消息,从现在开始,他便正式接手大军的指挥权,大家且先听将军教诲。”

    几十员战将齐刷刷地看过来。

    王旭缓缓扫过他们的面容,感觉到大多数人都对自己很好奇,也有少数人流露出些许不满。

    他把这些人的模样记到心里,微微一笑,缓缓开口:“诸位将军,我初来统军,与各位将军之间不是很了解,希望诸位今后多多支持,如果有什么过错,希望大家包涵,及时指正。”

    宗员大惊,险些忍不住出声阻止他说完。

    在场多是些刀口舔血的武将,大多野性难驯,不似文官那么谦逊有礼,若不展露威严,很难压住,刚才这种话对于在场很多人来说,那就是软弱可欺的意思。

    果然,大多数将领都露出高傲之色,一副自得的模样,还有一部分则毫无变化,只是静静凝听,唯有数员将领脸色难看,神情忧虑。

    王旭知道那番话会产生什么后果,但这本就是有意为之,目的是初步考察这些将领。

    在他看来,那些面色微变而有忧色的将领,可以赋予重任。

    这些人即看懂刚才那番话的失策,又没有自得,还产生忧虑,说明他们明白为将之道,明白自身的位置,有着较强责任心。

    那种毫无脸色变化,静静凝听的将领,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明白刚才那番话的失策而又刻意隐藏,说明城府很深,心思很多,这种人需要慢慢考察,刚刚统军的时候,不适合委以重任,但可以给他们指派比较难的任务,因为他们够聪明。

    另一类是压根儿没领悟到刚才那番话很失策,亦或者根本就没听,这类人暂时也不适合担当重任,需要深入辨别,当前可作为听令行事的中坚力量。

    至于那种满脸自得的人,那就是完全不明为将之道,没意识到主将不行的后果和严重性,注重个人利益和名誉,在乎个人得失和获取。

    虽然这种人未必就不能信任,但暂时只能作为后备力量,不到万不得已,不用。

    眼下大战在即,王旭没有时间去逐个了解麾下将领,只能通过这种小手段来进行大致筛选,然后尽快做出合理分配,或许稍显武断,但总比胡乱安排要好。

    此时,他说出刚才那番话的目的已经达到一半,而后一半,则是为他接下来的话做铺垫。

    “诸位将军都知道,目前我们这支部队已经三次更换主将,最早是卢将军,接着更换为董将军,然后更换成宗将军代管,直至现在由我来掌军。我想大家都明白,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士兵不知所属,将领缺乏了解,彼此缺少信任,上下难以齐心,军令难以统一,战术布局难以成型,不知各位以为然否?”

    各部将领都愣住,突然对这位新来的年轻主帅有些琢磨不透。

    早前的话带有请求意味,有向带兵将领服软的倾向,第二段话却直接揭短,把大家忌讳而又心照不宣的事情给说出来,着实让人看不懂。

    眼见众将面面相觑,王旭笑容不变,声音平稳而坚定。

    “正因为如此,我才有刚才那番话,如果我以职位强压诸位,想必你们心里不会服气,那些问题就仍然存在,我们又如何同心抗敌,如何剿灭黄巾?凭心而论,我们都是要为国家效力,都是为了平定黄巾,都是为了建功立业,我想没有人会希望打败仗,不是吗?”

    说到这里,王旭缓缓起身,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他突然对着所有将领深深地鞠一躬。

    “所以,我现在抛开自己的尊严,抛开荣辱,以一个后生晚辈的身份,真诚请求诸位将军暂且抛弃成见,同心抗敌,扬我大汉军威。”

    他这深深的一礼,言词恳切的请求,让所有将领都呆住,整个议事厅安静得落针可闻,每个人都难以置信地望着他,难以想象他身为主帅竟然对着部下行礼恳求。

    片刻之后,宗员“唰”得起身,一双虎目凌厉地扫过众将,怒声说道:“王将军身为统军大将,尚能为大义而不惜个人荣辱,我等岂能不知廉耻?我必誓死以随将军,剿灭黄巾,扬我大汉军威!”

    众将心神俱震,彼此对望半晌,突然齐声拱手,爆发出雄壮的大喝声。

    “我等誓死以随将军,剿灭黄巾,扬我大汉军威!”

    王旭心潮澎湃,抬起头来望着前方众将士:“诸位既有如此大义,我也定不负大家所望。”

    说着,他脸色一肃,话音转厉:“既然已经定下大计,那我今后也必然赏罚分明,严明军纪,无论是谁,如有抗令不遵,必定军法处置!”